雾霾不是搞笑!今天我们来严肃地谈谈这个一级致癌物
2015/12/1 生命时报

    

     他是谁?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手里拿着块板砖,神态自若的半举在空中。难道今天生命君要走社会新闻路线,讲一个凶杀案或是某某青年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11月29日,小伙子完成了他使用工业吸尘器为北京吸雾霾 100 天的计划,并于30日赶赴唐山做成一块板砖,以此行动隐喻尘埃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影响。

     不,不,今天的主角不是他,而是他手里的那块板砖。是的,一块用100天的北京雾霾压制而成的板砖。

     受访专家:

     卫生部北京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柯会星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彭应登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顾中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教授 何明

     雾霾不是新闻了,我们为何还要关注

     雾霾已不算新闻,它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从学会辨别雾与霾,到全民关注PM2.5,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半个防霾专家。为什么今天生命君还要再次把这么重要的头条位置让给雾霾呢?原因有四:

     原因一:PM2.5近日再次大范围爆表

     就在小伙子吸霾100天行将结束的时候,全国多个省市再次PM2.5浓度爆表!

    

     看看这些雾霾覆盖的或黑或灰的区域,像不像苹果腐烂的表皮,或是用烙铁烙过的疤痕?是的,有这种颜色怎么能是健康的呢?

    

     12月1日13时,北京的PM2.5指数是500,仍处于爆表状态。爆表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先看看不同PM指数下的注意事项。

    

     很明显,爆表意味着:

     没有新鲜空气呼吸;

     不能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不能正常的外出行走;

     敏感人群更易犯病;

     ……

     所以,我们需要在这次重度雾霾发生时,再次问自己,雾霾是什么?它是怎么伤害我们的?我们是否保护好自己家人了?是否轻信了那些谣言?

     原因二:灰色雾霾笼罩下,脆弱的人们

     雾霾是什么,它是雾吗?每当涉及这个话题,我们总要温习一遍。简单讲,雾主要是水汽,霾主要是污染颗粒物。

     我们所熟知的PM2.5就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污染颗粒物。PM2.5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柯会星告诉记者:

     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及心肺疾病患者是污染的敏感人群。

    

     ↑空气污染是一类致癌物

     2013年10月24日发表的IARC专题论文项目(IARC Monograph Programme)的109号报告及相关出版物,宣布了IARC回顾大量科学研究之后做出的一项重要结论——室外空气污染是对人体致癌的一类致癌物

     109号报告得出结论:有充分证据证明,空气污染可以导致肺癌。还有证据显示,空气污染也会增加膀胱癌的风险。

     报告结论没有直接提到中国,但IARC表示,该结论适用于世界上的所有地区。

    

     12月1日,雾霾中的人民日报大楼

     ↑这些病最怕遇上雾霾天

     感冒在雾霾天更易发作。PM2.5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其抵抗病毒、细菌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因此,雾霾天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会增多。

     过敏遇上雾霾天更严重。PM2.5中大多含有毒物质,通过鼻腔吸入人体,会直接损伤鼻腔组织,引发并加重过敏性鼻炎。

     雾霾天染发更伤身。发表在英国权威杂志《材料》上的研究显示,染发剂含有有害化学物质仲胺,与烟草、烟雾或空气中的废气反应,会形成强致癌化学物亚硝胺,并可能在皮肤和头发中停留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原因三:千万个还不懂保护自己的你人体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专家们支了几招。

    

     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所以最好少开车,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

     有暖气的地区降低室内温度。在北方大多数地区,还是依靠燃煤供暖。煤污染不仅会带来二氧化硫,还会排放烟尘,增加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所以,暖气最好控制在20℃以内。

     外出回来后勤洗口鼻。柯会星告诉记者,大雾天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最好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室内预防方法多。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选个好口罩(第101次提醒)

     即使再阴霾的天气,我们仍能看到不少“裸嘴”的人,他们或是因为粗心或是因为怕被人觉得异类,而放弃戴口罩。

     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为无纺布材质,具有防飞沫、吸湿等作用,但过滤颗粒物效果并不理想,也不适合用于抵挡PM2.5。

     相比而言,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但透气性差,容易造成呼吸困难,长时间戴会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呼吸功能较差的小孩、老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长时间佩戴。

    

     如果佩戴方法再不正确,防PM2.5的效果更会大大减小。

     首先,摘戴口罩前,必须要保持双手洁净,尽量不要触碰口罩内侧;

     其次,口罩要紧贴面部才能发挥过滤功能,因此,佩戴后要深呼吸几次,如果感觉四周漏气、呼吸时阻力增大等,都应重新调整或更换;

     最后,戴口罩要每半小时摘下来换换气,每两天或戴够4小时就需要更换。

     原因四:那些轻信谣言的“无辜群众”

     频频来袭的雾霾带动了“防霾经济”:防PM2.5口罩、空气净化器、绿色植物等备受追捧。

     不仅如此,不少人还寄希望于“清肺食物”,指望靠吃来抵消掉雾霾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网上广为流传的食谱有五花肉、木耳、银耳、猪血、青菜等。吃这些食物真有用吗?

    

     顾中一说,针对雾霾的食疗排毒偏方都不可靠。雾霾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部分细微颗粒物会直接进入肺部、甚至入血,引起肺部和心血管疾病。

     但是食物吃下去是进入消化道的,不可能直接把肺里的有害物质“带出来”。比如所谓的吃猪血排毒,原因在于铁元素摄入多了,氧化成了黑色硫化铁,因此大便呈黑色,让人误以为是把“毒素”排出来了。

     那么,饮食对解雾霾真的一点帮助也没有吗?顾中一表示,雾霾致病的机理主要是细小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产生一些有害的化合物——自由基,从而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引起慢性疾病。

     从雾霾致病机理结合个人经验来看,理论上说雾霾天应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等。

     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鱼、肉、蛋、奶、大豆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维生素C,比如菠菜、鲜枣、油菜、橙子、番茄、黄瓜等。

     维生素A有利于呼吸道、消化道等上皮细胞的增生。代表食物主要是胡萝卜、南瓜、木瓜、芒果、柑橘橙等橙黄色蔬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深绿叶菜。这些蔬果不仅含胡萝卜素,还有利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和癌症,可适量增加食用量。

     雾霾天,保护好脆弱的肺

     一到雾霾天,来医院呼吸科看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病人就非常多。

     柯会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发现临床上慢阻肺和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近日的雾霾再次给我们提了个醒,现代人的肺真的是越来越脆弱了。”

    

     肺吸入污染物后较难排出,何明教授提醒,减少吸入是养肺关键。

     减少吸入。空气不好时,老人、孩子和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不宜进行户外运动。如需外出,尽量选择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上班族在上下班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一定佩戴口罩。

     及时清洗。外出回来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或淡盐水反复清洗,或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除清洗面部外,其他裸露部分也要清洗。

     多喝水。特别是常处于吸烟环境的人要多喝水,可加速排出体内有害物。

     居室保温、保湿。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严重雾霾天时,最好少开窗。

     饮食护肺。少吃或不吃有害肺健康的食物,多吃有助肺保健的食品。如绿叶蔬菜与水果可增加肺通气量;洋葱、鱼油可防治哮喘;大枣、银耳、土豆、山药、梨、西瓜、莲藕、葡萄、萝卜等,可以生津止咳,润肺养肺。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以利于身体排出粉尘微粒。

     按摩保养。用拇指按摩鼻翼,可帮助清洁鼻腔;拍背可帮助老年人和长期卧床者排出肺内的脏东西;主动咳嗽,可在每天早晚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及时清除积存的痰液,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卫生。

     何时能见蓝天?答案在你手中

     雾霾不是中国的专利,在历史上,其他国家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经历过哪些污染阵痛呢?

    

     1930年3月29日,伦敦卡农街车站大楼的屋顶上,几名工人清理厚厚的灰尘。

     伦敦:1952年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前后导致1.2万人死亡,随后在1956年,英国议会迅速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加强治理空气污染,30年后情况终于得到改善。

     洛杉矶:1943年洛杉矶出现了第一次雾霾,经过漫长的治理,直到上世纪末,洛杉矶烟雾问题才基本得到解决。

     日本:1961年,日本东部沿海城市四日市哮喘病大爆发,随后,民众像政府提出诉,日本政府治理空气污染花了近30年。

     德国:1962年12月,鲁尔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每立方米5000微克。德国人制定雾霾条例,一旦出现雾霾天意,政府可以要求工厂停产、车辆停驶。20多年后,德国总体空气质量才获得极大改善。

     北京:2015年。距离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之后过去了一年,何时能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需要的是你我所有人,以及时间。▲

    

     本期编辑:孟祥兆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给生命君点个赞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