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无知,就会多坎坷
2016/6/2 悦读

    

    

     作者 | 雾满拦江

     来源 | 雾满拦江(ID:lwwuwuwu)

     1.

     有位朋友,神秘兮兮的来找我。说:最近我发现了本好书,如果我早点看到,这一生会少走许多的弯路。我的事业,也会做得比现在大许多。

     什么好书,这么神奇?

     他一脸舍不得,慢吞吞把书掏出来。

     定睛一看,我乐了: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是我中学时读过的……不对,这本书流行好多年了,你怎么可能没看?

     他坦然道:太流行了,所以我很反感。

     ……就因为流行,你就对一本好书反感,这算什么理由?

     但我知道,有些朋友就是这样子的,生活在自己的某个主观臆想中。如果说,他们的人生真的付出过什么代价,走过什么弯路的话,那也是因为他们固执的坚守自己的无知。

     无知不可怕,但为了无知而付出惨重代价,却仍然不改蠢心,这就不可理喻了。

     2.

     几年前,有位中国留学生,三次申请入读海外一所建筑学院,三次遭拒。

     他不服,愤然进行第四次冲刺。这一次,建筑系主任亲自出面拒绝他。

     系主任:你被拒绝几次了?

     留学生:三次了。

     系主任:你为什么会被拒绝?

     留学生:……不晓得。

     系主任:有读心理学吗?

     留学生:……木有读过。

     系主任:有读社会学吗?

     留学生:木有。

     系主任:有读人类学吗?

     留学生:木有。

     系主任:那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获得入读资格?

     留学生:我喜爱建筑。

     系主任:如何证明你喜爱建筑?

     留学生:我打小就爱搭积木。

     系主任:但你不读心理学,不读社会学,不读人类学,我只能相信你对人根本不感兴趣。建筑是给人使用的,如果你对人不感兴趣,怎么可能设计出更适合于人类文明的新型建筑?

     留学生:……唔,唔唔。

     3.

     这里说的两个故事,主题都是无知——都是我们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付出的代价。

     第一个故事中,当事人拒绝阅读一本好书,其理由是“反感”。反感只是一种情绪,情绪的特点,就是不需要理由——徜如果需要理由,那叫理性。

     而理性告诉我们,想知道一本书对自己来说,是否有价值,必须要拿在手上,仔细的翻阅一下。这一翻阅,就知道自己拒绝的理由,是多么的荒唐。

     ——并不是说,情绪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都是情绪化的人,而非理性自有它的现实价值。但在特定情况下,情绪化的作用,却只是为了拒绝理性,只是维持我们无知的一个理由。

     第二个故事中的兄台,声称自己喜欢建筑,这其实只是种情绪表达——总不能报考建筑系,却说自己讨厌建筑吧?何况喜欢这个词,原本就是情绪的——而学院是知道他言不由衷的,所以一再拒绝他。

     如果在这过程中,理性起到稍微一点点的作用,当事人就应该知道,一切建筑都是为了人而存在,如果关注于人,那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艺术诗歌舞蹈什么的,都需要涉猎。

     但这孩子还没有走出自我,还没有把视野放在人类文明这个高度上,所以他完全意识不到系主任问话的含义,轻而易举的被人家给套了进去。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心没有打开,固守于自我之中,对外界与他人的福祉无感,这种思维的闭锁,是无法认识到自身的局限的。

     4.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其无知的程度成正比。

     如果一定要把话说明白,那就是,如果有谁有现实中感觉到不如意,一定是无知妨碍了你。

     无知就如一只眼罩,死死的遮住我们的视线。我们心中存有多少无知与偏见,就会在现实中遭遇多少坎坷磨难。

     所以老子说:自知者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个就叫聪明。

     但,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

     人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无知视而不见。

     而且,越是愚蠢的人,越希望别人拿他的无知当英明神武,如果你不肯满足他这么个离奇要求,他就会冲冠一怒,流血五步,为了维护自己的无知,有些人不惜跟你拼老命。

     ——现实中最常见的是,有些人正确时,表现得通情达理,甚至会主动让步。但在错误时,却极为固执。羞恼成怒大打出手,都是在错误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可这是为什么呢?

     无它,人类的思维认知规律,决定了这一切。

     5.

     按阳明先生的观点,人类的认知结构,有点象是地球的表层:

    

     从图上可以看出来,人类思维的本质,是理性的,睿智的,充满了真知灼见的。

     但糟糕的是,在人类的理性上空,飘浮着大朵大朵的情绪之云。

     这些情绪,包括了恐惧、委屈、抱怨、忧伤、愤怒、怨恨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当我们看人看事,分析问题时,多数情况下问题根本没有抵达理性层,就被情绪云给挡住了。

     所以呢,我们许多人,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化。

     这些极端不稳定的情绪,构成了我们思维的整体,让我们无法按步就班的逻辑化解析问题。而我们的心,也如同理性上空的情绪云,始终是飘浮不定,忽喜忽怒,变幻无常。

     最糟糕的是,由于这种情绪认知,极端不稳定,所以当事人急切的需求外部的肯定,越是在错误的情形下,越是渴望外部认同。一旦遭遇否定,就会陷入失控甚至展开攻击。

     这些情绪云,使得我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如同被蒙上眼罩的狂奔者,飞奔在人生的山路上,不时跌跌撞撞,摔得鼻青脸肿。这让我们的人生,成为了一场背负着无知而前行的大冒险。

     6.

     为情绪云所遮蔽,我们的无知,通常表现为四种情形:

     第一是不懂已,第二是不识人,第三是不晓事,第四是不明理。

     先说第一个不懂已,本文开头说的两件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第一件事中,那位朋友以完全情绪化的视角,看待理性阅读这件事。

     他实际是跟整个社会对抗,而社会都懒得理他。对抗的结果,是他因为没有读这本书,因而隔膜于人性,在事业中历尽坎坷波折——

     实际上,直到他历尽波折而后,拿起《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来读,所思所想,也不过是如何利用别人的弱点,从未认真的反思过自己。

     再说第二个故事,当事人处于完全的心灵闭锁状态,对整个世界无感,直到人家的系主任亲自出面,跟他讲清楚这个道理,他才恍然大悟——

     他明白过来,不是悟性高,而是当时的面试场景,让他不能再如往常那样闹情绪,他必须要开动大脑全面思考,这一思考,理性出来了,终于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怪诞离谱。

     这两位兄台,构成了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他们终生迷陷于情绪之中,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不得不进行自我思考——不得不理性。

     诚如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中所刻的铭言:

     认识你自己。一旦认识了自己,人生基本上就没大问题了。

     7.

     无知的第二种情形,是不识人。

     我有位朋友,是富二代,有钱,不任性,有脑子又聪明,有些40多岁的人还不明白的道理,他4岁时就明白了。

     可是,这么优秀的小伙子,却形只影单,孤独飘零,不止是没老婆,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当时我很震惊,都说现在是剩女时代,如此优秀的富二代,却沦为单身狗,这怎么可以?

     但他也曾陷入情网,爱上个很不错的姑娘,可是有一天,女孩主动提出分手。理由是:我需要一个天天围绕着我,以我为中心的男友,你却还有自己的事业,我们不合适……

     这个分手理由,实在让人无语。

     如果这老兄所言俱真,那么,主动提出分手的姑娘,就明显错过了一个好婚姻。当然爱是非理性的,女孩不喜欢,你不能强迫人家。但如果她不喜欢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对方不能以她为中心,这就明摆着跟自己过不去了。

     人类的天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哪怕是构建两人世界,也不可能单以一个人为中心,温暖的家庭至少要容纳两个人。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违背人类天性,违背常识的爱,大概只能在电视剧里才能找到吧?

     ——在爱情上,价值不同的两个人,是无法走出足够远的距离的。而即使在爱情上持冷静看法的人,也会在事业行程中陷入情绪化,因为情绪化而错失事业伙伴。

     所以如冯仑、潘石屹、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所谓的万通六君子才会成为江湖绝响。

     不识人,或是孤独飘零,或是怨垢丛生。这也是日常生活的风景。

     8.

     无知的第三个表现,是不晓事。

     人生在世,要做一件事情,第一有周期,第二有波折,第三要投入。

     说事情周期,实际上是说人性磨合期。事情是容易的,而人性的磨合是艰难的。

     做个企业要三年立足五年发展,少一天都不行。就是因为企业面向的市场,是一片人性红海,让人性承认你必须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把事情想简单了,必然会遭遇中途崩盘。

     说事情波折,也是在说人性。小事小波折,大事大反复,知道这个道理,就能够自如应对,等待局势转换。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遭遇波折,就会怨天忧人愤愤不平。许多人终生未能成就事业,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规律。

     最后说投入,做事的投入,有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与人际成本,这里边一桩桩一件件,配合着每一个波折每一次反复,循序就班才能走完全程。

     无知的第四个表现,是不明理。

     不明理,第一是不明事理。

     这类人因为不懂得事情的规律,想得简单轻率投入,稍遇波折就陷入沮丧,失望罢手,结果把宝贵的生存资源投入进去后,却颗粒无收,这也是有些朋友,人生动辙陷入窘境的因由。

     不晓事,不明理,生活陷入困境,就会心态失衡,易于对他人妄评肆议——甚至会心理阴暗的胡说八道。而如果陷入到这个境地,再想恢复清醒,步出人生泥潭,那难度可就高了。

     9.

     无知意味着最大的风险。

     于已,无知让自己陷入愚蠢。

     于人,无知让自己失去事业伙伴或爱情伴侣。

     于事,无知或为事业付出过多代价,或是失去事业全部。

     于理,无知让自己丧失理性,失去赎补之机。

     所以呢,这个做人处事,第一要意识到人性是有弱点的,思维是情绪化的,自己既然是个正常人类,应该也有这种致命缺陷。

     微笑着轻拍自己的额头,缓慢的说出自己的失误,这时候你会感觉到心内澄明,思维敏锐,就会倾刻间晋级为一个让人羡慕的智识之辈。

     能够认识自我,就能够认识他人。

     追随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以宽和慈悲之心,对待那些死不认错胡搅蛮缠之人——慈悲是一种智慧,那些缺乏自我认知的人,说不定哪天早上就突然醒悟并迅速的超越了我们,唯其慈悲,才不会让我们受到人性失落的伤害。

     努力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与他人合作的那种。等待着波折反复出现,不要放弃,耐心劝说,体验每一次反复时间的短长,计算自己资源的存余量,第一次时真的很煎熬,但如果熬过去,你就已经步入事业家的行列。

     从此不说那些没有明确定义的虚词术语,只谈论能够明确的现实道理。道理距离你越近,你的智慧,就越是富有价值。

     ——当你走过这几步,才会真切意识到,智慧是相对的,无知是绝对的。你人生行进得越远,无知的旷野就越辽阔。我们始终行走在无知之界,能够不愧此生的,唯有终生实践。

     原题:《无知就是最大的风险》

     作者:崔金生,笔名雾满拦江,知名作家。作品《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职场动物进化手册》《推背图》《烧饼歌》《帝国的敌人》《偷禅》等。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转载请联系作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悦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