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都不要去寄生
2015/7/19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文/沈嘉柯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自从丈夫离开人世后,妻子觉得世界都不存在了,她是如此爱他。空荡荡是我没有依靠,孤独而悲伤。她去拜访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她痛苦得想要自杀。
“我实在太爱他了,没有了他,我不能再活下去。”
“你知道不知道,你根本不是爱他!”心理医生回答。
“你这是什么话?没有他我不能活下去。我可以为他去死。”她愤怒了。
心理医生问:“你知道什么是寄生吗?”她愣住了。
“当你需要靠着另一个人而活下去,你便是一个寄生者。在你们的关系里,没有选择,没有自由。爱应该是自由的选择。两个人相爱,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完全有能力独立生存,但是他选择了与对方在一起。”
这段话闪电一般击中了她。
一连许多个漫长而辗转的夜,她若有所思。
后来,她不再找心理医生。因为依靠医生,也是一种寄生。
她只带上医生的那句话,真正地像一个成熟的人,去学习生活。慢慢地,她学会为自己寻找生命中的快乐。当时的伤痛,渐渐地愈合,丈夫逝世的阴影,也在慢慢褪去。
一年来,她的父亲和母亲相继离开人世,她安静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伤,却再也没有绝望与自杀的念头。她已经学会了情感的独立。她明白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在情感上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能够独自地站立起来。
还有一本著名的心理之书《无路之行》给爱下的定义,让人看见后愣住了。定义是这样的: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美国的家庭心理治疗家保罗博士夫妇,在《假如你真的爱我》一书中,将这个精辟的定义,用更加明晰、易懂的两句话来展开:
真爱的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是的,一个人一辈子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黯然神伤的事情。那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漫长的辗转而沉默的夜。在少年时期无所畏惧地去爱,然后被伤害之后,我们退回去,一直退到内心最狭窄的地方,封闭自己,并且贴上标签,说,我不想再被伤害了。也许因此,好少日子我们不想说话,不想去爱,不想好好生活,也不想去寻找快乐。
但是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那所有的难过,其实不过是因为,我们对于爱是如此的幼稚而生疏。
因为有了伤痛,我们才会在暗夜里不断地辗转与反思。而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失去了爱,但我们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当我说,我爱你,那意味着我并不是必须爱你,而是我选择了爱你。“我爱你”,不是其他任何什么,而是我自由的选择。
它只是被你锁了起来,像一个孩子一样害怕成长。而我们彼此都需要学习爱的成长。没有成长的爱,又怎么能够拥有幸福?现在彻底明白了。
爱不是纯粹的占有,不光是身体的愉悦,孤寂时候的陪伴,也不是相互的饭票和归宿。
爱是一种行为,它能够让我们彼此成长起来。让我们彼此摆脱了拿别人当拐杖,寄生在爱人身体上的幼稚病,真正独立成长起来。
*作者:沈嘉柯,作家、评论人。出版作品《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平行塔》,微博@沈嘉柯,公众号:ishenjiake。

[ 品读时刻]
(微信号:pindushike)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
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284501749
声明:《品读时刻》微信平台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众平台,被刊用文章若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烦请作者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通知我们。
逐个回复下列关键词给我们,即可收到该专题下的最新精选文章
开心
美文
心语
情感
亲子
养生
健康
美食
时尚
创意
旅行
读书
怀旧
国学
美图
微小说
知性
智慧
感悟
漫画
点击“阅读原文”惊喜更多!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