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乃是名利场
2015/7/27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文/聂学剑
母校竟已六十岁了。
掐指算来也有些感慨。我们这届毕业生都已走出校门二十多年了。当年在校园里,时时引以为豪的不也曾是学校历史相对悠久吗?得到母校要举办六十周年校庆的消息,是同城校友聚餐时偶尔获悉的。心下当即五味杂陈。
发布这条讯息的校友,此前接到当年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和他几次三番地沟通关于邀请校友参加庆祝活动的事宜。显然,哪些校友被列为应邀嘉宾,是问题的关键。
当年在学校里负责学生会宣传工作,还记得绞尽脑汁地为图片配文时,曾用过“舔犊情深”这样煽情的词语形容学校与在校学子的感情。那时候,真觉得学校是母亲,而我们都是她的孩子,被呵护着,被关怀着,被爱抚着,无忧无虑地成长。而今,母校已是“花甲老人”了,一定更显慈祥可亲。但是,多年来的职场遭遇让我已逾“不惑”,知道校庆其实是个名利场,混得有头有脸、有权有势、有名有利的校友,才是这场戏的主角。
举凡父母总是最怜爱弱势的孩子,这是亲情;而爱情,女方总要求男友出人头第。正所谓“亲情爱其弱,爱情爱其强”。母校之于学子,更类似于爱情,适宜于锦上添花,而极少雪中送炭。
聚餐的校友们一时沉默。大家都在衡量着这场校庆,显然,每个人都认为这条消息之所以被自己辗转得来,就说明自己只能是观众或听众,甚至连被正式通知作为观众或听众的资格都不够。毕业那么多校友,被邀请出席这场戏的毕竟只是一部分。
我们班四年间被换了三届班主任。第一任赵老师正逢上世纪下海热潮去了深圳闯荡,第二任美女孙老师好像因为结婚生孩子之类的原因,又被第三任王老师接替。这位王老师是足球教练,其时也刚刚走出校门,和我们像孩子一样地疯在一起。我们这样接二连三地换将,全班同学像极了现在的留守孩子,感情也变得跳跃着不连贯起来。毕业后,就极少和老师再联系。感情这东西像酿酒一样,需要慢慢发酵。关于母校也就有些生分的感觉,类似于现在的留守儿童过年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多了一些隔膜。
席间宣布校庆消息的男生,在我们这个城市里也是混得算是最好的校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向我们透露,老师交给他任务,要和这个城市一个混得更好的校友取得联系。那校友比我们早很多届,此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据说此人拥有身家亿万。他的意思是正好借此校庆机会,我们校友们也可以与他搭上关系。补充一下,我们这几届校友毕业后正赶上社会转型,上班不久即下岗失业的占大多数。普普通通多如牛毛的同学中,混得极好像牛角一样稀少的同学还是有的。这个混得“好”,即是上述世俗的观点,非富即贵。
毕业若干年,回校探亲,礼物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之常情。听说,省城的母校为此专门成立组委会,下派若干个小分队,分片包干,星探一样深入到全省各个城市搜寻当年相对成功的校友,然后,再正式一一发函书面邀请。之所以探访,估计会对礼物有所要求,这是潜规则,轻描淡写象征性的一点零碎银子恐怕拿不上台面。何况,众目睽睽之下,本来就是一场名利的角逐比拼,实力不够,还不如避开的好。
酒席散去,校友们各自分手。遥望城市雾蒙蒙的星空,我一时莫名地伤感和失落。缺席校庆这个名利场势在必然,我们与母校就这样越走越远了。

(品读时刻专栏作者:聂学剑,独家专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公众号:品读时刻(ID: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
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284501749
声明:《品读时刻》微信平台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众平台,被刊用文章若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烦请作者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通知我们。
逐个回复下列关键词给我们,即可收到该专题下的最新精选文章
开心
美文
心语
情感
亲子
养生
健康
美食
时尚
创意
旅行
读书
怀旧
国学
美图
微小说
知性
智慧
感悟
漫画
点击“阅读原文”惊喜更多!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