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打扰你的幸福,但请你尊重我的权利
2016/1/30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有言在先也不算是跟风。是这两天一直想说的话。
让我们都做理性而有趣的人吧,独立思考,认真生活。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回复“授权”添加白名单,谢谢。
先说一句:
我不反对六小龄童上春晚。
反正不管谁上,我都不会看,就许茹芸出来那一会儿我会过去瞟几眼。
“六小龄童”在朋友圈里刷屏到第二天时,我想发条朋友圈调侃一下来着:说得好像你们多在乎谁上春晚似的……
后来没发,是因为觉得挺没劲的。
所谓没劲,是因为我越来越不喜欢“打扰别人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表达的自由,人家喜欢六小龄童那就发出声音,让春晚导演组听见,这也没啥对吧,这是人家的力量和呐喊嘛。
这种没劲的感觉,我时常有。
前几天微信的那个发红包看照片的事儿也是。
我没发(犹豫过,后来怕没人看太丢脸了就没发,虚荣心真要命啊),看着朋友圈里一片模糊也挺好玩的,有人高喊好玩,有人说实在无聊,我只回复了朋友的一条朋友圈“这不过就是大家在数数存在感,有啥不好”。
我真是这么想的。
我总是不跟热点。
因为我时常在心里过一遍热点之后,觉得没劲,就算了。
但是“六小龄童”这四个字后来愈加发酵,这事儿已经超过了“没劲”的范畴,而是越来越荒诞——
从一条假新闻到说郭富城炒作(逼得小美工作室发了声明)再到说六小龄童没接到邀请是真的不过老人家腾出了时间(不厚道插播,想腾出时间来的多的是呢,这个也算一张牌吗?)……最后的最后,就是无数人在复制那段话:春晚你为什么不让六小龄童上春晚?!
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汹涌而至,裹挟着情怀啊、怀旧啊、磨难啊、童年啊、努力啊、奋斗啊这些令人感触的词,涌进了我们的视线。
消息多,反转多,这都不奇怪。
奇怪的是,这件事开始出现一种“党同伐异”的情绪。
只准说“对对对,六小龄童必须上春晚”,稍微提出一点异议,就会被狂骂——
五岳散人发微博说“审美是私人的事儿”,自己不喜欢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被喷成了筛子;
王小山表达了一下对孙悟空和六小龄童的看法,也成了筛子;
前两天苗阜说了“根本没邀请上春晚”的实情同样被骂得体无完肤,旧日视频被翻出来各种痛扁。逼得他后来删了微博,又发了一条道歉的;
而我的朋友斑马公号里推了篇《别给六小龄童戴上情怀的紧箍咒》,谈了一下她的看法,被谩骂;另一个写作的朋友裴裴发了篇《六小龄童该不该上春晚,还轮不到你说了算》,分分钟几十条谩骂的评论来袭……
我真的是呵呵哒,眼界大开啊:到底这些人对六小龄童有多深的感情,才能让他们如此不顾一切两肋插刀呢?
说得好像六小龄童上春晚你们就一定会看似的;说得好像他上不了春晚,这个年你就不过了似的。
哈哈。
我当然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拜托,别人也有表达异议的权利好吗?!互相尊重一下可以吗?!
你表达了1,我表达了2,观点不同没关系,整齐划一才是最恐怖的事情啊。
我们各抒己见、百花齐放难道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把不同意见踏平一直到寸草不生才爽呢?
PS:我不认为谩骂是一种表达。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
在看书之前已经看了电视剧,六小龄童版孙悟空的形象根深蒂固地植入我的脑海中,这个“孙悟空”活在每年暑假的记忆里,那是我们的快乐时光。
前两年“西游剧组”其他人有新闻出来时,比如迟重瑞,比如徐少华,比如李玲玉这些人的名字出现的时候,还是会想到六小龄童。
我很好奇为什么六小龄童不再有什么新作品,他孙悟空演得那么好啊!有次无意中转到他的博客,好像说一直在筹备拍跟猴戏有关的影视剧,但是没再听到后续,博客里很多感慨传统文化辉煌不再的内容。
偶尔,新闻里看到他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在点评(好吧,其实是批评)别人的孙悟空,然后我就不怎么关注了,觉得没劲。
这种感情,跟我们对《红楼梦》的感情非常相似。
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经典,承载着儿时的记忆,所谓“情怀”,就是对童年的祭奠,深刻的怀念,我们知道自己回不去童年,回不去无忧无虑的时光,所以就特别看重自己儿时喜欢过的东西。
我们希望小时候玩过的玩具都还在,哪怕我们不再玩;
我们希望从前喜欢过的那个男生/女生不要变,哪怕我们长大了变老了秃顶了长皱纹了,也希望他/她没有任何变化……
同理,我们希望喜欢过的作品里爱过的那些人能依然如故,希望他们在岁月的淘洗下都不要变了样子——所以欧阳奋强多年后在出现,很多人崩溃不是吗?
知道他们好,哦,那我就安心了;
但如果他们没那么好,心中的某些情怀就要泛滥: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力量让他们好?
这是儿时崇拜的延续。那时候我们没有力量,而现在,我们有了啊——我们可以转发啊。我们可以评论啊。我们可以刷屏啊。我们用这种不怎么付出成本的努力,就可以把我们儿时的英雄孙大圣送上春晚的舞台啊。
如果他能上春晚,那么沾沾自喜:瞧,这里面可是有我的功劳喔!即便他最终也被拒之门外,那我也没损失啊,是春晚导演不体贴民意啊!
估计大部分现在跟着热闹用力呐喊以为自己在参与一件“不明觉厉”的大事件的人,而真到除夕夜春晚开锣,埋头刷手机、打麻将、看美剧……孙悟空?喔,早就看过几百遍了,不看也罢,反正是我把他送上春晚舞台的。
哈哈哈哈……
写到这里我突然笑了。
央视还搞什么“我要上春晚”啊,以后就在社交媒体上票选就好了,谁家粉丝能刷票,谁的呼声高,谁能够把所有社交网络刷遍,就让谁上……如果六小龄童能行得通,别人凭什么不行?!
说正题。
我想说,不管哪个行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规矩,除了法律法规,我们能不能也尊重一下彼此的规矩?!
动辄就用汹涌的情绪来左右某件事判断,这种幼稚的错误我们已经犯过很多回了不是吗。
网络上的“民意”,甚至最初是源自善意的,事后也有许多被痛心疾首地发现是可以被操纵、被利用的,而每一次事后的反思与羞愧在下一次发生的时候又荡然无存,这样的事情,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啊。
你应该没有忘记药家鑫案吧?当时社交网络正在热头上,遇到这样一个大事件,一下子发酵到了无人能够想象的地步。因为他被说是“官二代”、“富二代”,群情激奋,“杀”声一片。
等到把药家鑫送上了死刑之后,人们才能听到另外一些声音——他家并没有太大的背景,父母凑了几十万赔偿给受害者家属,受害者家属本来要收下但律师说收下了会影响量刑所以他们拒绝了,而在药家鑫执行死刑之后,受害者家属又开始追讨赔偿……
此后还一度爆出这件事背后的舆论操盘手,连民众都在左右摇摆,说“药家鑫必须死”的人和骂受害者家属在死刑之后又追讨赔偿款的人,难道真的没有重合吗?
可相似的事情,不止一次出现啊,就在我们的微博页面上,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前一秒群情激荡地“对对对”,后一秒义愤填膺地喊“错错错”,你有没有一秒钟想一个问题:这真的是我的想法吗?!
如果真的是,就去坚持。
如果你根本没有思考与理解,甚至不care这件事,那么就不要去充当人家分母了,你冷静地看看就好,看看就好。
你不要把此刻的情绪当成是民意。情绪,只是一股气,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你不懂的事情,就交给懂得人去做,不好吗?
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被指手画脚吗?你喜欢做任何事都有一群人在你旁边“这这这”又“那那那”吗?你不喜欢的话,又怎么好意思逼着人家春晚剧组这这这那那那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六小龄童适合上春晚,那么没有这民意,他也可以上春晚;
如果他不适合,那么你逼着导演就范也没意思——这反而显得老人家不是凭借这真本事上的舞台,而是靠着三十年前的名声对不对?
你总是期待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真正的与众不同,是从独立思考开始的。
无论是对待自己的生活,还是对待所谓的热点,让我们都冷静而理性一点,可以吗?
把感性留在恋爱的时候,留在快乐时候,留在跟朋友互动的时候吧。
*作者介绍:小木头,媒体人,写作者,微信公号小木头の如是生活(ilove_xiaomutou),新浪微博“小木头的美丽人生”;著有新书《最好的时光刚刚开始》,授权品读时刻发布此文
重要启事:为保持联系,特别设定微信号“jiating-1314”,为本平台备用号。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品 | 读 | 时 | 刻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微信号: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
1400542440/284501749(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