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情绪大姨妈
2016/3/14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原创/文:朱虹「品读时刻」专栏作者
和朋友一起吃饭,她先生刚从一家知名的名营企业“愤然”离职,所谓“愤然”,是大家分析这次跳槽多少有些冲动的意味,因为自跳槽之后,在新的创业公司,他始终还没有缓过劲来,情绪非一般的低落。根据跳槽的正常行为判断,通常应该可以获得更好的薪酬或者平台,所以如果因为换了工作反而陷入情绪低谷,我想在短期内尚且无法准确判断这次跳槽是否符合预期之前,我只能假定,在新旧两份工作之间的离职举动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吧。
其实朋友的先生并非第一次跳槽,一起吃饭的另一位友人本身也几乎两年换一次工作,可也才刚刚走出一段情绪低潮。这不仅让我想起另一个女性朋友,她在过去的两年间,间隔性的反复向我诉说工作环境变化造成的不适应以及适应后的欣喜(但欣喜往往持续6个月又会重回因为同样的原因形成的情绪低谷)。甚至我自己也是一个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的人,很多事情,其实几个月前想得通通透透的,却未曾料到之后又会就范,对于身边职场经历的种种行为再次无端的陷入难以理喻和忍受的境地。
我给此类症状起了个名字叫“周期性情绪大姨妈”。

过去曾经十分流行“时间管理”,即有效地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决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透过事先的规划,实现提醒与指引。时间管理最著名的就是“四象限图”,将所有的事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划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立即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制订工作计划、紧急却不重要的工作交由下属执行,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工作直接说NO。近期,我看到有文章表示“时间管理”还应该进一步细分和升级为“精力管理”,好比在执行紧急且重要的任务时,如何合理的分配精力,将大脑最高效运转的阶段集中处理最复杂的难题。
每个人的精力状态不同,有人早上精力最旺盛,有人则表现在夜间;有人的精力是随时间衰减,有人则是递增,因此文章建议根据适合自己精力状况来处理手头的工作。但我认为这些都还不够,因为无论从“时间管理”还是“精力管理”的角度而言,虽然表现形式上是主动管理,但放大来看,我们每个人作为整个庞大体系和组织中的一员时,更多是被动的,你必须不断适应对你分配任务和向你提交结果的人,对你在“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上造成的干扰,降低此类紊流对自身的消耗以及最终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主动管理,她是否能克服被动适应对我们产生的危害呢。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个人以为“情绪管理”才是背后真正的操控者。诚然,我们需要“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但是强大的“情绪管理”是最终决定前面两者实施效果的关键。
就此问题,我向周身的朋友做过讨教,也观察过一些样本,发现有人天生在“情绪管理”上拥有良好的自制力,他们可能也无法解释其中原因,我把他们视为组织体系中的“乐天派”。
这些人,要么本身不拘泥于细节,很多事来得快去得也快;要么不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开心就随时发泄,落个痛快,不让不良情绪在体内种下疾病的恶果。从性别理论来看,男女的情绪也存在较大差别,通常有理论认为女性的情绪控制力好于男性,原因是从生理角度而言女性在月经期、怀孕期、分娩期、绝经期等方面一生都在面临生理变化造成的适应过程,因此她们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男性生理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对变化更为敏感和不适。

但如果我们不是“乐天派”,在“情绪管理”上就真的束手无策了么,也许有一些窍门可以和大家分享:
1、由“利己主义者”向“利他主义者”转变
一切不良情绪的根源都是“利己主义”在作祟。比如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加薪的时候却总没我”,“为什么他不回我的电话、微信,他一定是背叛了我”,“为什么又是我做饭,送孩子去补习班”等等,在职场、感情和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愤懑、猜疑和委屈情绪。
如果一切思维都是从是否于我有利去进行价值判断,而你又不是宇宙中心,那么你就会永远沦陷在欲壑难填的困窘中自怨自艾。如果是“利他主义者”该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或许他们会说“加班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或者考验,如果可以,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或者防御性安排;
长此以往的加班却无法实现薪酬的相应增长,要么评估组织体系是否存在制度性不合理(即不针对你个人),要么在加班中提升自己成为随时有能力离开的人”;或许他们不过于在意对方是否回复以及回复的是否及时,他们不是真的不在乎,而是拥有更丰富的自我生活,懂的和对方形成必要的交集却并非完全并线;或许他们会选择外出寻找一家灵魂酒馆亦或特色私房菜改善下伙食,顺道学一点厨艺。他们也一定会在接送孩子去辅导班的路上,珍惜每一次鉴证小朋友们成长的过程。
2、将生活状态尽可能从工作中剥离
混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是产生情绪伤害的又一诱因。工作的时候忘我的投入,结束之后就应该尽情享受私人生活。正如你在领导和客户面前不会频繁查看手机一样,在与家人共渡的时光里,如果不时处理工作邮件和讯息(除非特别紧急)也会让家庭氛围大打折扣。过于将工作的节奏延续在生活中,而一旦阶段性工作高离段落,你会感觉自己像被掏空一般,仿佛成了世界的弃婴,甚至产生手机来电幻觉,变得无所适从,焦虑恐惧。
如果一步到位的转变太难,最简单的做法是改变你的衣着风格,严格在工作时间穿着职业套装(非工装),最好定期更换,而在下班以后选择休闲舒适的服装。衣着的改变会明显调整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职业套装使人更为紧张高效、精力集中,而休闲服装则使人放松自在、享受生活。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够将人的情绪慢慢引导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永远不要放弃读书和运动(最好能出汗)
读书这件事,其中增长知识的成份随着人生阅历愈来愈丰富之后,就逐步让位于“内心对白”,即无论读哪一类书,我们都会不自觉根据自身的经历在书中寻找映射,从而达到一种共鸣或者领悟。
这种寻找到知己或者答案的幸福感,既能够使人更理性的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复杂的环境,又能够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和乐观心态。除了精神世界的充实,通过运动保持身体本身机能的正常运转也不可或缺,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在病痛的身体下保持阳光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运动尤其是能够出汗的运动,在促进肌体新陈代谢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专注,坚韧和把握节奏的良好习惯,这些都是“情绪管理”制胜的法宝。
让“情绪管理”成为“周期性情绪大姨妈”的一片超长夜用卫生巾吧。
*作者:朱虹,「品读时刻」专栏作者。一个近年来始终致力于在金融工作之余通过文字和摄影,捕捉人生点滴碎片,为成为金融圈里文笔最好的,写作圈中最会摄影的,摄友圈里最懂金融的,为实现“摆脱惰性和平庸引力”的“登月计划”,和你我他一样,在路上努力奔跑的路人甲。
合作交流微信/QQ号:1400542440
重要启事:为保持联系,特别设定微信号“jiating-1314”,为本平台备用号。

|品 | 读 | 时 | 刻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微信号: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
1400542440/284501749(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