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只是另一个妈妈而已
2016/4/26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原创/文:王潇菁「品读时刻」专栏作者
“婆婆”病了,虽不是大病,但整个人很焦虑。我们每个周末都回石家庄陪她一天。
每次回去,很多时间,她只是拉着我的手,说她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一边轻轻帮她按摩,一边听着,时而安慰、时而批评、时而开开玩笑,就这样毫无用意地聊着…..曾让我觉得无法相处的“婆婆”,在那一刻,与我的妈妈毫无区别。
昨天回北京的路上,脑子里始终是她坐在床上,看我们离开的不舍神情。心里一阵一阵泛起莫名的感慨,跟这个老人相处了14年,我似乎从没想过要走进她的内心去看一看!
第一次与“婆婆”见面,是2002年的秋天。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脸色白皙、身材瘦小、不善言表。直觉告诉我:她并不喜欢我。后来,偶尔一天,老郭无意间漏出的一句话(我妈说:你和你一样宽,一样厚)无疑验证了我当时的直觉。心里有些别扭。
为扭转婆婆的态度,2003年过完年三十,决定去婆婆家“表现”两天。那两天,是真拼啊:早上7点起来做早饭、蹲在地上擦地、饭后抢着用刺骨的水刷碗~但婆婆看着粥的反应是:这碗里有米吗?!…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婆婆手里拿了一把钢蹦,准备出去打牌,我迅速的用纸折了一个袋子递过去,她连看都没看,找了一个塑料袋装着钢蹦走了。我心里开始觉得有些委屈。
2004年我们结婚了,婚礼喜庆、热闹、圆满。但从两家见面,到婚礼筹备,到婚礼过程的各种辛酸,估计只有自己的眼泪最清楚。婚后3、4年,有一次回我妈家,妈妈翻出了一双绣花红拖鞋,笑着说:“还记得吗?你结婚时带回来的,咋从没穿过呢?”看着那双红拖鞋,竟然瞬间泪奔,因为,那是婆婆送我的、唯一的结婚礼物。眼泪有多少,就说明我沉积了多少的委屈吧!
2008年女儿出生了,从坐月子、带孩子、女儿入托、上学,在这个过程中,心里原有的那些委屈,逐渐升级成怨气,最终演变成各种抱怨:你妈爸为什么不能来北京?你妈爸不知道我们自己带孩子有多累吗?你妈爸为什么生活的那么自私?…….
当充满情绪时,眼中再也看不到应该看到的,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我不再刻意取悦婆婆,不再花心力、不再关注她是否喜欢或不喜欢,每年只有几个假期回家,每次呆的时间都不长,相处越久,反倒多了几分陌生。
一个月前,接到婆婆住院的电话,我们立刻赶了回去。
婆婆说面对病痛折磨时,自己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有女儿,可以让她倾诉。是啊,相处了14年,我从未像女儿一样,走进过她的内心。过于在意自己的付出,过于在意婆婆对自己的态度,反而忽视了那些如同妈妈一样的爱:
每年过完年返京,婆婆都会偷偷塞钱在我们包里。
但在我眼里,那是对我们生活能力的不信任;
每年她会买很多很多好吃的或衣物带给孙女。
但在我眼里,那是她不想陪伴她成长的补偿;
每次她来京,都会给家里换些新的大件(沙发、床等)
但在我眼里,那是对我生活的干预;
那年她去香港,给我买了一条漂亮的项链
但在我眼里,我一点都不需要这些东西;
那年我和老郭吵架离家,她发短信劝我回家
但在我眼里,为了您儿子,您也有示弱的时候啊;
那年我们买了第二套房,她卖掉石家庄的房子,给我们付了首付
但在我眼里,我认为是老郭太没有骨气。
感谢婆婆这场不大不小的病,让我幸运的又找到了一个妈妈。人的相处很神奇: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自己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婆婆说躺在病床上,最想见的人不是儿子、不是孙女,反而是我。
老妈:加油!女儿会一直这样陪着您~
*王潇菁:「品读时刻」专栏作者,王潇菁:广告行业摸爬滚打13年,喜欢用文字纪录、总结自己走过的路。没有惊人外貌、没有过人智商,仅凭对未知的好奇,始终如一的坚定、坚持地寻找着更好的自己!
合作交流微信/QQ号:1400542440
重要启事:为保持联系,特别设定公众号“家庭(jiating-1314)”,为本平台备用号。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品 | 读 | 时 | 刻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微信号: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
1400542440/284501749(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