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没有仪式的仪式感叫“早安”和“晚安”
2016/8/11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原创/文:锦瑟流年 /「品读时刻」专栏作者
前天七夕,又是一波热晒。
晒美食,晒鲜花,晒红包,单身狗狗们也晒出了一溜电影票根……
其实这晒的不是礼物,是仪式感。
最近,仪式感戳中了大家心底深处的树熊。
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会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可颂面包与热咖啡,宛若变成盛宴。这诗意的仪式感,让苍白的生活光华熠熠,映照着霍莉心中美好的向往。
我们喜欢过节,热衷过节,迷恋过节。
春节,我们点燃爆竹,辞旧迎新;
情人节,我们可以用玫瑰花,巧克力,表达情;
感恩节,我们可以一家人围着火鸡,感恩上帝的布施;
哪怕是那些双什么网络神节,我们也会用“买买买”来表达对生活的“爱爱爱”……
节日与平常日的根本区别在于,仪式感。
这是让我们迷恋和向往的。
仪式感,是我们对生活热爱的一种质感表达。
我们不会每天放烟花爆竹,来辞旧迎新;
我们不会每天鲜花巧克力,来表达我爱你;
我们也不会每天吃火鸡,来感恩;
我们更不会每天买买买,来证明自己有多么的爱生命……
人人都爱蒂凡尼的早餐,可是却鲜少有人扭头看看自己在生活里,仪式感有多么匮乏。
其实,仪式感可以存在在每一个朝夕里。
资深晒主、自拍达人,米妮,昨天竟然只晒出一段文字:“嘿嘿,加班回家收到一份贴心的礼物还是非常嗨皮,谢谢亲爱的,紧跟一个红唇热吻加一颗红心,不让我晒,我就含蓄点吧。”
透过字里行间,她当时收到礼物的那个灿烂笑脸清晰可见。
不过,对她这个不能晒的礼物还是很有一点好奇,难道是一个热吻?一个拥抱?或重温了婚礼仪式上的那三个字?
嘿嘿,不仅笑自己的八卦。还是忍不住好奇,在此条微信下方留言:是什么呢?安利下呢?不可以就忽略哈。
瞬间,猛然想起,咦,我的七夕呢?我今天还没过七夕呢?
赶紧打开微信,给远在另一个城市出差的先生,发了一个“在干嘛啊?”
等了良久,没有回复。一看时间,已经深夜。
可是,今天七夕哎……
可是,我还没过七夕呢…….
有一点点,小失落,更有一点点,不甘心。
还是,拨通了先生的电话。
足足响了七下,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带着睡意略沙哑的声音:“奥,我今天在工厂里验货一天,回到房间洗完澡,看看电视就睡着了…..都忘记跟你说晚安了。”
依稀看到那张疲惫不堪的脸,听到前一刻还地动山摇的打鼾声。
“奥,这样啊,那你赶紧睡赶紧睡!”
“嗯,有事没?”
“奥,没有,就想跟你说个晚安。”
“晚安,你自己也早点睡哈!”
怎么也不忍心把原本那句准备好的“七夕节礼物呢?”说出口了。
人家出门在外打拼,累成狗,咱怎么还好意思在后方矫情撒娇呢?
第一次,沦陷在自己的厚重自责感里。
那句沙哑的“晚安”忽然给了我厚重的仪式感,这个仪式感无关七夕。
就在此时,米妮闪过来一个私聊:“老姐,我的礼物没法晒,因为是一个我喜欢很久的内衣,今天回家,他居然帮我买回家了。”
哈哈,这礼物也真够火辣辣的!
前几天才告诉我为了一个小事情吵到天翻地覆的小冤家,恩仇都笑泯在这个七夕仪式感里。
若没有七夕,就不会有这个仪式感的礼物,就不会点醒沉睡已久的幸福感。
真心为他们的七夕感到开心。
“老姐,你肯定收到老哥的礼物了吧,老哥一向浪漫细心,晒晒呢”米妮显然也好奇上了我的七夕礼物。
“我们,已经过了以礼物来刷仪式感的年龄,我们不过七夕,只过朝夕。”随手,截屏了一溜我和先生之间的“早安”“晚安”对话框。
姑娘啥也没说,就发来一个大大的赞。
其实,我也特别想发一个大大的赞,给自己,给先生,给今天,给我们那一长溜有“早安”和“晚安”的朝夕,给我们没有仪式却过得很仪式感的每一天……
*章妤嘉(锦瑟流年),「品读时刻」专栏作者,生长在太湖之畔——无锡东北塘,一颗初心,一把吉他,行走在花开陌上,做一首离“远方”最近的“诗”。最早任职于东北塘中心幼儿园,曾在《中国人口报》、《早期教育》等国家、省、市、区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过各类文章和工作随笔,原创广播稿《春天的温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口纵横》栏目滚动播出,多次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并获奖。现任职于东北塘街道,系锡山区作家协会会员。
合作交流微信/QQ号:1400542440
特别提示:品读时刻姊妹号“亲子教育(ID:qinzijiaoyu369)”


|品 | 读 | 时 | 刻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微信号: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
1400542440/284501749(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