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颗为小事欢欣鼓舞的心,幸福或许会离你更近
2016/6/16 十点读书

    

    

     ◆◆ ◆

     文 | 十点君

     图片来自吉井忍豆瓣小站

    

     东京、成都、台北、法国、马尼拉、上海、北京,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吉井忍,三十多年的生命足迹遍布在这些地方。无脚鸟一般飞着。终于找到喜欢的城市和喜欢的人,定居下来。

     在上海生活的那段时间,有时候凌晨四点她会醒来,耳边是丈夫温热的呼吸声。浅意识中还在等着《朝日新闻》送报摩托车的声音,刚送到便利店的微热饭团、保温箱里的罐装黑咖啡。

     然而,这一切都不会再来了。因为她已不在东京,如今生活在上海一条巷子的深处。

     身边有上海丈夫,清晨起床准备一天的早餐和中午便当,而后看书、写作。像她用还不太熟练的中文表现出来的文字一样,她的生活散发着是枝裕和电影的气息——素朴、安心、温暖。

     01

     很难说,吉井忍是什么时候,怎么样对中国发生兴趣的。

     念大学的时候,跟很多选择去欧洲、澳洲、香港留学的同学不一样,她选择来中国成都做了一年留学生。

     那时,有关中国,她只了解极少的知识,知道熊猫、饺子,还有在小学里学到的“万元户”这个词。

     选择成都的四川大学也来自于两条非常粗浅的印象:成都有熊猫,那时应该就不用排队看熊猫了吧;成都人爱“吃辣”,她也是,尤其爱吃麻婆豆腐。

     20岁,她第一次来到中国成都。到达成都时是傍晚时分,“街上有很多卖烤串的摊子......大家都很开心,慢慢地走。我看到这个画面,感到很幸福、很好玩,心想,接下来的留学时光里,自己一定会喜欢这座城市。”

    

     小鱼干便当

     在成都的一年,她过得“很奢侈”。经常上午十点多一天的课就结束了,她会跑到川大旁边的一个茶馆去,坐在竹椅上喝一整天的茶,只要一块钱。在茶馆,她看课本、写日记、写信。周围的老人家常常围过来聊天,看她写字。

     在成都,吉井认识了一个关系很好的李奶奶,常常邀请吉井去她家吃饭,吉井爱极了她做的泡菜,甚至白米饭都格外好吃。

     离开成都之前,李奶奶给吉井做了很多蛋糕,还有两瓶豆瓣酱。那个豆瓣酱非常好吃,特别是用来做麻婆豆腐,外面都买不到。直到现在,吉井还保存着那个小瓶子。还特意贴了个小贴纸提醒自己“这个瓶子不要丢掉”。

     回到东京,她对中国念念不忘。中文的好听,中国的人情味,中国社会的活力......

     为了攒钱,她同时打三份工,为医院做盒饭、爵士酒吧收银员、中国餐厅服务员。梦想有朝一日重返中国,申请中国东北的一所大学念中药科。

     凌晨五点钟,天空即将破晓。她骑着车,准备去打工,在刚开门的便利店买一个饭团和一杯黑咖啡,隔着玻璃橱窗,穿着很时髦的姑娘选购饼干和冰激凌;熬夜的高中生面对书架,贪婪地看着漫画;面容疲惫的白领男士匆匆购买马桶清洁剂......

     原来,不止我一个在这个清晨就开始工作阿。内心的孤独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解。

     02

     然而去中国念中药科的梦想不经意就破灭了。身边的同学们开始穿着鼠灰色的上衣和裙子、肉色丝袜、黑色皮鞋,奔走于一场场的招聘会。

     “可我不能想象自己像水槽里的秋刀鱼一样,让鱼群来决定个体的方向。可是,离开了鱼群,我朝哪里游,这个问题我想不出来也说不出来,只能独自烦恼。”

    

     鸡肉卷便当

     吉井一度迷茫。

     作为替代选择,吉井跑到台北,一待就是六年,做过日语教师、广告业务、翻译、编辑、记者。之后又申请了working holiday visa到法国生活了一年,主要是在农场照顾小羊、鸡和小猪。

     从法国回到东京后,吉井在媒体公司当经济新闻记者,之后被派到北京。

     七年前,她去参加一个法国朋友的告别仪式,与来北京出差的秦俟全相遇,他们聊到了日本文学与文化。一年后,吉井辞去工作搬到了上海,他们结婚了,租住在上海图书馆附近的高安路里弄某别墅二层。

     那时,两人都是自由职业者,为避免每日面面相觑,秦开始每天去图书馆读书写作,吉井则在家中。生活也拮据,为了省钱,吉井开始自己做饭。

     最开始,上海的丈夫总抱怨饭菜太清淡、没肉吃,有时候给公公婆婆做菜,他们礼貌性地吃一口就不吃了。吉井于是跟公寓里的邻居学会了烧中国菜——麻婆豆腐、土豆炖肉、清炒空心菜......

     他们一度想过要去嘉兴找房子住,写作者只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了,但最终不了了之。

     03

     秦还是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吉井则是全职家庭主妇和自由职业者。

    

     玉子烧便当

     还是为了省钱(吉井一点也不想要隐瞒这一初衷)和健康,在“不影响丈夫在公司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吉井开始自己做便当。两人想着,省下的“午餐费”可以用来周末外出,纪念日下馆子,搬回大株绿植过滤北京家中的空气。

     每周日的晚上,吉井就开始琢磨便当菜单,直到每周四晚上为止。作为丈夫的午餐厨师,吉井的“工作周期”便是如此。

     每天晚上,想明天的餐盒里放什么,主菜用鸡蛋还是肉或鱼?蔬菜够不够?电饭锅的时间有没有调好......丈夫的便当剩下的菜则是自己的午餐,中午边吃饭,吉井边会反思,哎,今天鱼的味道淡了,今天的炸鸡应该放些辣椒才对。

     照顾家里之余,吉井会写作。她先后给《南方周末》《城市画报》等媒体写稿子,后来陆续发表了《东京书店巡礼》等作品。她做便当的过程,许多与便当有关的故事、记忆和心情则编辑成《四季便当》出版。

     书里,吉井的便当,看上去不像很多美食杂志那样美丽,猪肉便当、玉子烧、土豆炖肉、炸鸡块、饭团......都是普通人照着学可以很快学会的。

    

     饭团便当

     吉井忍喜欢去当地菜市场买当季当地的新鲜蔬菜,这样的材料其实是最好的,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会差,每天的成本不超过十块钱。

     有趣的是,在每个便当之后,吉井会写下自己与这种便当有关的记忆。比如提起茶泡饭就想起与父亲母亲相处的种种,所谓“茶泡饭之素”之味;写到亲子丼,吉井则回忆起大学时打工的一个餐馆,老板很熟练地单手磕开鸡蛋。

     便当做久了,吉井从每次静静做便当中体悟到更多。有时候用了高价牛肉,做出来的大菜还不如梅干饭团。有时随意发挥,却有意外惊喜。若早上便当做得成功,仿佛是对一天的祝福。

    

     散寿司便当

     晚上老公下班回家,如果取出空空的饭盒,吉井便很有成就感,会悄悄开心起来。

     04

     《饮食男女》中,父亲每周日做一桌菜,把三个各忙各事的女儿拉到一起吃饭,将一起吃饭看做一家人相聚的重要时刻。

     是枝裕和的电影《步履不停》中,在大儿子忌日这一天,全家会惯例性的相聚,妈妈从一大早就开始在厨房忙,洗切煎炸煮。仪式的重心也是吃饭。

    

     《步履不停》剧照

     便当,这么简单的小事,也是非常非常日常的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或许都吃过妈妈的便当。在一天之中或者短期内感觉不到,但是长期,回忆起来,就会有蛮大的存在感。

     等过了很久以后,即使搬到了别的地方,即使一起吃饭的人已不在身边,但就会想起以前的生活。

     吉井说,做便当的时候,想象它中午被打开的画面,然后怎么样被吃的画面,就会很满足。而吃便当的人,在打开盖子之前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每日菜式的变化,体现的是妈妈或妻子的心意。

    

     午餐肉便当

     吉井忍,这个在北京生活的日本媳妇,以她朴素的智慧,在两个人东奔西走中,力图维持着朴素、安心的生活。从细微之处——花心思做一份便当,做一份没有尝试过的菜色,建一个自己的理想世界。

     北京的冬天,偶尔有难得的艳阳天,整个阴霾似乎都要被晒干,她会带上一份便当,去附近的公园晒晒太阳;来北京之前,不知道枣子为何物,后来偶然吃到,觉得很好吃,食物中又多了一样喜欢的。欢喜也多一些。

     正如她在《四季便当》中所说,“若有一颗为小事而欢欣的心,幸福或许会离你更近。”毕竟,生活就是这些小事的累积。

    

     *本文为十点君原创,其他公众号若要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白名单。

    

     ↓↓点击阅读原文,618不可错过的低价,吃货收好不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十点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