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抄表工,却花6年时间反复拍同一条街道,只为留下转瞬即逝的人情
2016/6/27 十点读书


十点君说
06-27
今天十点君要跟大家说关于一个摄影师的故事,他叫刘涛,曾经在服装店当过售货员,在监狱当过武警,在自来水厂打过工,最后成了一位抄表工。当抄表工的这些年,他在下班后都会花4-6个小时的时间,拍他生活了数年的街道上人们的生活印记,这样坚持了6年。现在他的摄影作品也被央视、BBC等媒体报道。摄影给他的生活还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 ◆
本文编辑整理自《走来走去》
刘涛 著 | Lens 编

钩起沉重的方形井盖,刘涛用手擦了擦水表上的蒙尘,往本子上飞快记录下一串数字。
一抬眼,看到两个迎面而来的大妈都用白毛巾包头,都把毛巾一角衔在口里。
刘涛从包里拽出相机,冲上前去,不看取景器,在距离大妈的脸很近的地方按下快门,她们甚至没有察觉到被拍,高高兴兴地走了过去。
刘涛满怀期待地走到一旁,从显示屏上查看照片,若是不好,当场就删掉。
“如果是4个大妈一起做这个动作就好了。”他嬉笑着表露出遗憾,整理好工具,提着铁钩,奔向下一块水表。
因为曾被领导批评为“不务正业”,所以,上班时,刘涛都把相机放在包里,偶尔拍一张。大部分照片是他在下班后走街串巷,像一个城市猎人捕捉而得。

抄水表,这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好工作。抄表的时候,刘涛不止一次地听到走过去的家长小声对孩子说:“要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就要像他一样去抄水表。”
类似的轻视,以及工作环境的压抑,都成为刘涛不断寻找人生突破口的动力。
也是从到公园里拍花草和拍城市夜景起步,渐渐地,他转到街头摄影。
▽

一开始拍照的时候。看到垃圾堆边上的一个流浪汉,但是我不想拍他的脸,只是他的肢体语言。后来越拍越近。然后被他发现了,就过来追了。后来我回去找他,他不在,我在那等了一会儿,他拎了个散酒就过来了。我跟他讲,我是摄影爱好者,然后把照片给他看,我说没拍到你的脸,我只是爱好,这是你的稿费。给他10块钱,还给他个芙蓉蛋卷。他给我看他身上的伤疤,他说他是被家里赶出来的,他怕家里面知道他混得不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其实孤独不是你一个人的时候孤独。你看到特别多的人,他们都各种表情,你拿个相机你到底要拍什么你都不知道。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冬天七点多钟就天黑了,但是步行街那边很多人,这种感觉还挺孤独的。

那段时间,微博上被宣传的时候,那时候还在抄表,我们单位连报修电话都打爆了。那时候接受很多报纸采访,因为平时很少有人诉说,第一次觉得有人愿意听你去聊聊了。回到家里面,亲戚还说:“你错过了大好的赚钱机会,你应该按分钟数钱!”……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你要搞这个事情,别人就不理解……这个时代为什么对人做一个这样的事情,只要没有直接的回报,就这么不被待见?

我现在不进任何的圈子,包括同学群我都退群了,但我跟他们讲,如果有同学聚会,我肯定第一个来,但我不喜欢群里聊的东西。

拍照时,好像人家胶片拍的,才有底气,才有收藏价值,我用数码拍的,跟人家不能比,但我的时间花费在里面了,就像日本那些老匠人一样,时间就是我的一针一线,我花时间做我的手工编织,那我的手工包含里面了。

这些照片,让他在网络上爆红,包括央视、《时代》、BBC在内的各种媒体蜂拥而来。热度最高时,一天会有几家媒体采访,让他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最初接受采访前,他都要先喝上五六瓶啤酒,喝得醉醺醺的,才去回答记者的问题,“不喝酒好像很难愿意敞开心扉似的”。

但长时间暗中摸索,缺乏知音,也让刘涛有很强烈的倾诉欲,他说自己“热情得吓人,什么都说?那把我激动的”。
有一次,一位跟摄影有关的朋友从北京来看刘涛,被刘涛极为热情地招待,对方走后给他发微信说:“我真帮不了你什么。”刘涛觉得有点儿冤枉:“好像我是想要让他拉我一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表达一下对知音的感谢。”

摄影也让刘涛看世界的愿望得到满足。他后来被邀请去台湾,拜访了摄影家张照堂,还纵览了一遍台湾。在高雄,他碰到一位流浪汉,后者告诉他自己的老家在大陆。“当时和他在一个公园里面聊,旁边一个像是黑社会大哥的人看我跟流浪汉聊那么长时间,就对我很好奇,还带我去喝酒,喝到深夜,干掉了两瓶金门高粱酒。”这是刘涛任侠使气的一面。

媒体的报道让刘涛在合肥有了一点儿名气,也让他不能再自由自在地在街头“偷猎”。卖菜大姐碰到他,会告诉他哪里可以拍到揩女学生油的老色鬼;银行保安向他介绍从什么角度可以拍到女人裙底风光;倒是那些环卫工人、城管小哥、小商贩,终于知道他不是偷拍做监督的,也不再怕他按快门。
成名之后,刘涛本可以离开水厂做摄影师或者是留在水厂改做办公室工作,但他还是选择继续抄水表。单位就安排他“带徒弟”。老友相逢后会感叹:你都这样了,还在抄水表,你是在追求生命的价值啊。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调侃。而同事偷偷问他怎么在微博买粉丝——以为他的5万多粉丝是买来的。

现在,他这近六年的海量作品,由Lens做了一个系统、细腻的编辑梳理,结集为这本《走来走去》。
天赋和时间,凝结为这份“平凡之燃”。
网友们给刘涛起了“野生摄影大师”之类的名号,其作品和本人也被央视、《时代》、BBC等国内外媒体报道,并获邀参加德国、日本、法国等地的影展。
他说,“我不希望别人说‘因为你是一个抄表工,拍成这样不容易’……”
在这本书的后面,我们放了一些他拍摄女儿的照片,以及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这本摄影集,你长大以后也许会读懂,或许不值得一提,但它证明了我是在和你一起成长:)对你的爱也是毫无保留,只是你现在还不明白。世界那么大,希望你的好奇心可以一直保留下去。
“爸爸已经很幸福了,自从拿起相机以后……但愿有一天你可以体会到那种触摸不到的幸福感。”


-作者-
本文图文摘选自《走来走去》,作者:刘涛,Lens编辑出版。公众号:Lens杂志,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十点读书关注微信号:duhaoshu 可评论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祝好梦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十点好物】购买精装函套版阿城文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十点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