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控力就是这样被家长摧毁的
2015/6/16 教子有方
【作者简介: “常青藤爸爸”,是耶鲁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资银行工作多年的奶爸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ivydad_ivydad),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推介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前文简介:
常爸在上期文章中介绍了著名的测试自控力的“棉花糖实验”:在桌子上放一块孩子最喜欢的零食(比如棉花糖),然后告诉他,如果他在大人离开房间的时候能够忍住不吃这块糖,那么等大人回来的时候他可以吃两块。
在实验中,有的小孩等了不到一分钟就吃掉了糖,但也有大约30%的小孩等了15分钟,拿到了第二块糖。
斯坦福大学的跟进实验发现等待时间长的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远超等待时间短的孩子: 他们的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分数比那些等待时间短的孩子高出了210分(当时SAT满分为1600分)。
事实上,这些等待时间长的小孩,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有更佳的表现,而且他们社交能力更强,说话更流利且有条理,显得更聪明和自信。不光如此,在30岁左右的时候,他们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也比等待时间短的孩子们更胜一筹。棉花糖实验表明,自控力比智商更能准确预测孩子将来的成就。
在我们讨论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前,我们先来看看,孩子的自控力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家长无意间削弱的。
学走路时



妈妈去上班时



爸爸在忙时



到了棉花糖实验时


常爸总结:
在家长想方设法去“训练”孩子的自控力之前,一定要先检讨自己,是否一直在做一些削弱孩子自控力的事。对孩子来说,对家长的信任是其自控力的根基。不遵守对孩子的承诺,绝不仅仅是影响孩子将来诚信的问题: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不相信“等15分钟能拿到第二块棉花糖”的承诺,他就没有理由白白等那15分钟;换句话说,“延迟享受”对他来说,远不如“现时享受”更靠谱,他也没有必要控制自己的现时欲望去获得长远更大的利益。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从来不骗孩子,可是孩子的自控力还是很差,怎么破?常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说坏消息吧,基因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和“冲动行为”相关的基因,而注意力问题也是一个高度遗传的问题。也就是说,自控力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有些孩子天生自控力就比较弱。
再说好消息吧,行为科学家们发现,除了基因的影响外,父母和老师也会对孩子的自控力有较大的影响,有一些游戏/训练被实验证明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常爸将在下一篇文章《提升幼儿自控力的五个方法》中介绍几种游戏/训练供参考,敬请关注。
“常青藤爸爸”公众号二维码(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