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子女“成龙成凤”,揭秘牛人父亲的教子经
2015/7/27 教子有方

     ?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关注中国顶尖教育杂志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看看这个极成功的爹,培养子女的傲人成绩单吧。

     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

     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

     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

     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

     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

     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有人说,子女优秀是因为梁启超基因好、学问好、耳濡目染、交游广阔……等等,总之,孩子好不能说跟他没关系,但也未必是他刻意努力的结果。

     其实不然。近代名人,子女不成才的很多。满门才俊绝不可能是偶然,更不可能靠基因。看过以下分析,你一定会发自真心地慨叹:“为父当如梁启超”

     我们常替孩子作主,梁启超总让孩子自主

     1927年,次女梁思庄在求学面临专业的选择,梁启超希望女儿去学生物。“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

     而当得知梁思庄对生物并无兴趣后,梁启超马上写信:“庄庄: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

     最终,梁思庄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父亲的意见学了图书馆学,考入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成为一名图书馆专家。

     这位清末明初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的人物,非但没有那个时代父亲所常见的封建大家长作派,而能与孩子们平等相处,慈爱有加。

     他对孩子的帮助,完全建立在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基础之上。他从不强求他们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图,遇事总是反复征求孩子意见,直到满意为止。

     切记,在给孩子提供帮助时,家长不应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更不要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孩子的智慧。

     我们严格要求孩子,梁启超严格要求自己

     1922 年,梁启超给大女儿思顺写信,像个小学生似的给女儿汇报近期工作安排。

     “我的宝贝思顺,你猜我一个月以来做的什么事,我且把我的功课表写给你看。

     每日下午二时至三时在东南大学讲《中国政治思想史》。除来复日停课外,日日如是。

     每来复(周)五晚为校中各种学术团体讲演,每次二小时以上。

     每来复四晚在政法专门讲演,每次二小时。

     每来复二上午为第一中学讲演,每次二小时。

     每来复六上午为女子师范讲演,每次二小时。

     每来复一、三、五从早上七点半起至九点半,最苦是这一件,因为六点钟就要起来。我自己到支那内学院上课,听欧阳竟先生讲佛学。

     此外各学校或团体之欢迎会等,每来复总有一次以上。

     讲演之多既如此,而且讲义都是临时自编,自到南京以来(一个月)所撰约十万字。”

     信写至此,嘎然而止。绝无一句“你要向父亲学习,刻苦努力”之类的话,但捧读此信,又有哪个子女不对父亲肃然起敬,暗自用功呢?

     有些父母常存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挖空心思给孩子讲道理他不爱听,一些无意于他们仿效的举动,如说脏话、吐痰、抽烟,他们却乐此不疲地模仿呢?

     父母的说教大都是理论性的、抽象的,纵使你是演讲天才,谈判专家,把道理剖析得条分缕析,十分透彻,孩子也不一定能听进心里,付诸行动。

     但孩子观父母的言行举止,就像看一部精彩的动画大片。父母作为动画片中的主角,如果表演的主题是正面的,孩子们学到的就是善良、宽容、友爱等高贵品质;如果父母经常表演的是愤怒、争吵、斤斤计较,那么,孩子学会的自然就是狭隘、自私、偏激等恶劣的品性。当孩子长大以后,这些恶习也随之形成。

     我们生怕孩子吃苦,梁启超最怕孩子安逸

     为什么梁启超时刻敦促孩子吃苦,孩子最终能功成名就,尝到人生甜头?而我们一心为孩子创造甜美生活,孩子走入社会后却往往四处碰壁,尝尽辛酸呢?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究竟道理何在?

     当梁思成遇到困难,写信向他诉苦时,他不但不安慰,反而有点“幸灾乐祸”地回信说:“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目前,中国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之为掌上明珠,宁可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决不让孩子吃一丁点儿苦,受一丝委屈。孩子们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慢慢长大,每天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不知世上尚有苦吃。 有的父母可能会反驳说,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做事有保姆,代步有汽车,即便是想让孩子吃苦,也确实没有苦可吃啊? 其实,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当孩子学会走路时,放手让他自己独立行走,不要总是背着、抱着;当孩子摔倒在地时,让他努力自己爬起来,不要着急将他抱起;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比如吃饭、穿衣、穿鞋、洗碗等。 这些在成人看起来轻而易举的小事,对小孩来说,就像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如果不是经过一体验中,强化了自己的意志,增强了自己的能力,练就了不凡的本领番刻苦努力,是很难成功翻越的。而孩子也正是在一次次失败的挫折。

     我们看重孩子分数,梁启超关注孩子能力

     梁启超对于子女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关注。梁思庄在一次考试中得了第十六名,大大伤了自尊心。梁启超得知后写信给她:“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37人中考到第十六名,真不简单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在写给梁思庄的另一封信中,他又说:“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

     早在90多年前,梁启超就对应试教育之弊端大加诟病,他在对清华大学师生们讲演时说:“如果求学只是以考试及格为目的,考完试再把知识还给老师,又有什么用处呢?”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这也是他时常勉励后辈的话。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能决定将来前程的好坏。与考试分数相比,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身体锻炼、理想志向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教子有方微信号:jiaoziyoufang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