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孩子坐公交的不同表现,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的差距!不比不知道!||原创
2016/3/3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关注中国顶尖教育杂志

     周五下午,末班公交车上,人挤人,一位八岁小男孩和他五十来岁的奶奶因为没抢上座位而站着。

     “奶奶,我好累啊,还有多久到家啊……”

     “快了快了,别着急。”

     没一会儿,小男孩开始不耐烦,“奶奶,我饿了,有东西吃吗?”

     奶奶顺势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糙米卷,撕开包装袋递到男孩嘴边。吃完后,奶奶随手往车厢里一扔。

     “奶奶,老师说不能乱丢垃圾。”

     “没事,小点声,别人没看见就没事儿。”

     于是,男孩也没再理会。

     没一会儿,小男孩开始大喊,“啊……啊……啊……我不想站了,好烦啊”

     “小乖乖,谁说不是呢,可是没人让座啊,忍忍吧”,奶奶无奈道。

     实际上,他们前面的座位上坐了一位老奶奶、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宝宝还有一对年轻小情侣挤坐一个位置。

     “啊……腿疼,受不了啦”紧接着,开始对奶奶拳脚相加。

    

     “你别吱声,你看别人都不抱怨,懂点儿礼貌。”

     听完奶奶这番话,小男孩直接倒地打滚,闹得更厉害了……

     奶奶费力想把男孩拉起来,但是男孩一直反抗,“宝贝,别闹了,其他人都看着呢。把衣服弄脏了很难洗,明天咱不坐公交车了,让你爸爸开车来接好不……”

     “我不,我就不,现在就让爸爸来接,立刻、马上”说完,嚎啕大哭……

     “你再这样闹,奶奶就不要你了啊,快站起来……”

     整个车厢陷入一片嘈杂当中。

     周六,七岁的小丽和妈妈从市区逛完街后,提着几个购物袋,坐公交车返程。车上刚好有两个座位,母女俩都坐下了。

     刚坐了一站路,“滴……老年卡”,小丽的妈妈立即拎起购物袋起身,喊“大爷,你坐我这儿吧”。爷爷表示感谢后,坐了下来。

     “妈妈,把购物袋给我吧,我放腿上就好。”

     “好的,谢谢宝贝。”

     再过了两站,一位孕妇上车,小丽见状立即跳下座位,喊道“阿姨,坐这儿吧。”

     “宝贝,你不累吗?”

    

     “妈妈,旁边都是爷爷奶奶,还有小宝宝,我一定要让座的。”

     “嗯,妈妈支持你,来,把那个大包给妈妈提着吧,你提那个小的,一定要抓好扶手哦。”

     “好的,妈妈,我们下次外出可以带折叠凳,要是需要让座时,咱也可以坐着回家呢。”

     “嗯,你这个主意很好。既能帮助他人,又不会委屈自己。还有就是,妈妈要提醒你,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好行为,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自己遇到自己身体不舒服或特别累,想要休息的时候,也不能逞强哦,给其他乘客解释一下,大家会谅解的。好吗?”

     “妈妈我记住了。”

     同样是乘坐公交回家,但两位家长的不同言行举止却传递给了孩子相反的“能量”。

     1出门前给孩子打“预防针”

     在计划带孩子外出前,一定要告知TA外出的目的地和购物计划,什么需要买,什么不需要买,一定要制定规则,只有遵守了以后才会再带孩子外出。

     2做好外出前的准备

     很多孩子在外出时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出门前家长尽量备好孩子所需的物品,如水、零食、纸巾、衣物、推车、座椅等。

     3遇突发情况转移孩子注意力

     经常在公众场合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家长不答应自己的要求而耍赖、哭闹,令家长尴尬不已。

     如果是在人群稀疏的地方,不妨将孩子拉到一边或换一种环境,先耐心进行劝说让孩子冷静下来,给孩子讲明规则和道理,再听听TA的想法,或找寻其他方法,暂时让孩子忘记引起哭闹的事情。之后再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表达理解后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家长不喜欢TA的错误行为,希望TA能够改正,这样会更喜欢TA。

    

     如果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蹲下身问问孩子的感受,究竟为何才会吵闹,能否想办法改变一下,或根据所处环境转移孩子注意力,和孩子谈论TA感兴趣的话题。

     4公众场合别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公众场合孩子出现吵闹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下难免产生不安或焦虑的情绪。但不能因为在意周边人的眼光,害怕丢面子而将尴尬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首先,家长需要冷静下来,改变和孩子说话的口气,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听听孩子的诉求,让孩子把话说完,切不可责骂或说反话吓唬孩子。

    

     其次,家长是孩子的最佳模仿对象。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公共场合,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看在眼里却记在心里,那些不良的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正。

     最后,公众场合毕竟不同于家中,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多给孩子灌输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

     5教育孩子:学会吃苦、量力而行

     不少家长都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娇弱,风吹不得,久站不得,雨淋不得……但实际上,孩子们的种种“不能吃苦”的表现,都是拜家长的“心疼”所赐。

     家长平时不妨多陪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给孩子讲述一些“吃苦耐劳”的经典故事;给孩子设置一些生活或学习方面的小难题,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体验成就感。

    

     另外,还需要告知孩子的是量力而行,在遇到突发事情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机智应对,学会保护自己,不必事事逞强。

     教子有方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一个神奇的微信号“小淘妈”,勇揭育儿黑幕、母婴用品辣评、贴心知识推荐。

    

     每位妈妈都希望给宝宝最好的,这里的每一件宝贝都是淘妈精心挑选、亲身体验的,都充满着妈妈对宝宝的爱,“小淘妈”将成为众位辣妈萌宝的贴身小管家。别犹豫,长按上方二维码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