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爸爸一句话,11岁男孩竟挥刀砍断手指! ||原创
2016/3/9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关注中国顶尖教育杂志
家住苏州的小东(化名)今年11岁,一天起床后,他抱着手机玩个不停。妈妈责备了几句,小东就不耐烦地顶嘴;爸爸对小东的态度很不满,就在吃饭时训斥了一顿。
没想到小东恼羞成怒,转身就从旁边桌子上抄起菜刀,当场把自己食指砍下了两节……

父母赶紧带着小东去了医院。虽然小东的断指接上了,但能否成活还未可知。事后,小东父亲悔恨而又无奈地说:“真不该训他。但是不训又不听话……” 
才11岁,表达不满的方式有很多,他却偏偏选择了自残。现在,估计小东的父母对如何教育孩子更加迷茫了,训几句反应都这么强烈,要是打一下那还不得上天?那以后孩子犯错还不能管了?
其实,在十几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往往会产生一些过激的反叛行为,不光你家孩子,连伟人小时候都一样。

埃德加·斯诺在《毛泽东自传》中提到一件事:在毛泽东13岁的一天,父亲宴请朋友,没想到父子俩竟在众人面前起了争执。父亲当众责骂毛泽东懒惰无用,毛泽东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跑到池塘边,威胁要跳下去。
双方僵持一阵后,估计父亲也意识到了严重性,双方最终讲和,条件是父亲承诺不打人,而毛泽东要给父亲磕头赔礼。
父母总希望孩子“听我的”“省点心”“成绩好”,而孩子则想“别管我”“伺候我”“多玩会”,双方的要求本身就是冲突的,一旦有一方觉得不公平,就会在这些问题上出现矛盾,甚至过激冲突。
所以,矛盾的解决,习惯的培养,往往都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不要让孩子找到不听话的借口
我的表弟今年上初二,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平日在学校得过且过,周末就窝在家里玩电脑。他爸妈每次责备几句,那是一个嗷嗷不服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师说了,青春期就是会不听话,你们别管我!”

诸位听听,好笑吧?青春期叛逆本来是指导家长如何把握孩子各年龄段性格特征的,现在倒成了孩子不听话的借口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跟他爸妈也是不无关系,因为爸妈平日都经常说,“没办法,青春期的孩子真不懂事,希望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之类的话,孩子也终于找到了一面有效的“挡箭牌”。
父母对不良习惯的疏忽、默许,往往是孩子坏习惯的开始,时间一久,再改变就变得非常困难,并且容易引起亲子间的矛盾冲突。
二、毛病往往是“闲”出来的
家长有时候批评孩子说:“你是不是闲得难受!”其实,孩子还真是“闲得难受”。从我们身边以及网上的各种事例来看,爱闹事的孩子往往没有运动、音乐、看书等方面的爱好,无事可做就会宅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玩起来什么正事都不理,这时候家长一斥责,矛盾就来了……

所以,从小就跟孩子一起培养一项爱好真的非常必要。特别是体育运动方面的爱好,能很好地消耗孩子过剩的精力,又能锻炼身体,让孩子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不花时间培养孩子的爱好,就只能花时间解决孩子的矛盾了。
三、一定要树立家长的威信
孩子五岁的时候,你若不能让他从地上捡起玩具,等他进入青春期时,就会完全脱离你的掌控。
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在父母面前是很听话的,因为男孩的父亲很严厉,一个白眼就能让他害怕半天;但是一旦到了姥姥家,小男孩就开始肆无忌惮了,一旦有不顺心的地方,经常把一整碗面条倒在地上。

因为他姥姥太溺爱孩子了,在孩子面前总是唯唯诺诺,时间一长,孩子也根本不把姥姥放在眼里,干什么事都任性。而姥姥呢,想严厉也没有用了。
四、不要让孩子感到压抑、憋闷
任性的孩子伤害他人,憋闷、压抑的孩子往往伤害自己。

过于强势、严厉的父母,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感受,他们在孩子心中树立的不是威信,而是强权。孩子被批评的时候,也想哭诉,但是在严厉的父母面前,反驳父母是绝对不敢的。
当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只能通过伤害自己来宣泄。
家庭环境千差万别,孩子性格天生不同,想找到一条完全育儿策略是不现实的。但是,从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建立孩子的敬畏之心方面入手,往往是一条很好走的路。
教子有方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一个神奇的微信号“小淘妈”,勇揭育儿黑幕、母婴用品辣评、贴心知识推荐。

每位妈妈都希望给宝宝最好的,这里的每一件宝贝都是淘妈精心挑选、亲身体验的,都充满着妈妈对宝宝的爱,“小淘妈”将成为众位辣妈萌宝的贴身小管家。别犹豫,长按上方二维码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