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爸妈”!太精辟了
2016/6/21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关注中国顶尖教育杂志

     最近,南京熊孩子昊昊火了。

     由于实在太调皮,45名家长联名要求学校将昊昊换班或转学。在距期末考试只有9天的情况下,该班一半多学生集体缺课以示抗议。

     “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上课时把同学的书撕掉,随意吵闹、跳绳、跳舞”,“在学校掀女同学裙子,女同学哭着闹着不想再去学校”,“一学期把两名教师气跑”……

     家长们说:“忍了三年了,不能再忍了。”校长则坚拒家长请求,强调“不抛弃不放弃”。

     无论此事最后如何收场,它都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怎么做能尽量让自己的孩子不成为熊孩子?

    

     1. 熊,是以户口本为单位的

     儿熊熊一个,爹妈熊熊一窝,熊是以户口本为单位的。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爸妈。

     我们眼中的熊孩子是这样的:

     在火车、飞机上尖叫,刺耳的声音没完没了;

     在商场、餐厅等人群密集之地追逐打闹,旁人避之唯恐不及,撞了人也不说对不起;

     在电影院吵闹、乱动;

     在公交、地铁座位穿鞋踩踏,上串下跳;

     在亲戚朋友家做客,不经允许到处乱翻,看上什么,哭闹死活要带走;

     ……

     100个熊孩子可能有1000种熊法,但无一例外背后总有一对熊爸妈,在熊孩子打搅别人时毫无歉意,全程用母爱的光辉欣赏着自家的娃。我见过的熊孩子,无一例外都是他们父母眼中的完美艺术品

     这些熊家长语录你肯定听过:

     “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

     “孩子还小不懂事”

     “你一个大人跟小孩计较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全世界都爱他的孩子,包容他的孩子,并觉得他孩子熊得非常棒,非常可爱。他们发现孩子错误不及时纠正,反而觉得有趣、有理、有本事,纵容孩子为所欲为。

    

     记得这则新闻吗?一个熊孩子拿水往亲戚的钢琴键上倒,孩子爹妈以“哎呀,小孩子不懂事”推脱,还反说“好心帮忙洗琴”。亲戚不好发火,于是笑眯眯夸熊孩子干得好——后来熊孩子再接再厉,在商场用可乐“洗”了一架60多万的进口钢琴,被索赔19.8万折旧费。熊孩子就是在“不懂事”的纵容下越变越熊。

     没有人天生懂事。孩子小,不懂事,恰恰说明需要教育,而不是请别人忍让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讲,熊孩子不过是因为被过度宠溺,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残次品。

     这世上没有与生俱来的熊孩子,也没有从天而降的Angel。我见过在地铁上乖乖坐好甚至给老奶奶让座的小孩,也见过脚踩两个座位妈妈在一旁开心拍照的小孩。如果孩子第一次犯熊就及时制止,告诉他这不对,孩子不大容易熊下去。如果他犯熊时,你说“哈哈,好萌”,那恭喜你即将拥有一个人见人烦的熊孩子。

    

     当你的孩子这样的时候,拉他下来,擦干净凳子而不是用腿挡着防止摔下

     2.熊孩子PK虎爸狼妈,谁胜?

     有人说: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就是不听,你有什么办法!

     这些家长对付熊孩子的办法,就是变成虎爸狼妈,看不爽就一顿打。文章开头南京熊孩子昊昊的家长就是如此。昊昊曾把班上一位同学的头打破了,该同学父母就带着受伤的孩子去他家评理,没想到昊昊的父亲掐住昊昊脖子,掐得快断气,吓得被打孩子的家长赶紧就此罢休。

     如果棍棒就能解决问题,那教育也太容易了。棍棒让孩子要么唯唯诺诺,要么叛逆反抗。事实上很多熊孩子根本不吃这套,此处灭其威风,换个地方继续兴风作浪。棍棒的作用有且只有一个:显示家长在教育上的懒惰。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春风化雨,以身作则。在孩子年龄尚小、理性不足时,身教的作用百倍于言传。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孩子从父母身上默默地模仿。

     曾在饭店看到这样一幕,小男孩没管他妈妈正和一个朋友在说话,直接喊:“我不吃辣的!”他妈妈没有理他。小男孩又更大声地尖叫:“我~不~吃~辣的!不吃!”所有人侧目。他妈妈见状,揪住他开始打,并且尖叫:“不许叫!”

    

     很多家长一边打孩子一边喊:“谁让你打人了?不许打人!”一边骂孩子一边喊:“不许骂人!谁教你骂人的?”一边发脾气一边喊:“你脾气大是不是?翅膀硬了是不是?”

     这样的“教育”能起作用吗?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缺点正是父母的不足。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真实反映了父母施加的影响。动不动吼、打、骂,自己做不到的事反倒要求孩子做到,可能吗?

     一个网友描述了在香港地铁看到的场景:一个外国男人,使表情逗婴儿车里的儿子,他儿子一直咧着嘴笑,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偶尔笑的特高兴出了点声音,他爸立马就一个手指放嘴唇上,“嘘”,小孩儿立马收住声音。换作在北京地铁里,通常是家长高声嚷嚷:这家伙,可劲儿逗啊!

     教育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到期望;不仅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如果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首先自己要成为那个样子。木心在《文学回忆录》说: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养儿育女不容易,生活点滴都是教育。相对于跟孩子说什么,做什么给他看为更重要。跟孩子说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讲话,不如直接把自己声音放低;跟孩子讲要有爱心,不如拿两块钱让他递给路边的残疾人。直接去做,道理孩子自然会懂。父母通情达理,孩子大多不差。父母整天麻将饭局不断,把房门一关喊一句“好好学习”,孩子能心甘情愿么?

    

     3. Grow up,而不是Grow big

     有的家长追求“自由”,担心给孩子立规矩会压制天性,妨碍想象力、创造力。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是让他从小懂得遵守规则,懂得担当,并不是要他因循守旧。这是两码事。就拿苹果来说,吃之前洗干净,这是规矩。但要把苹果画成圆的,是教条,和规矩没半毛钱关系。

     即便在尊重儿童天性的西方教育理念里,责任与担当依然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爸爸去哪儿3》里,公认最会和孩子沟通的加拿大父亲夏克立,会在女儿犯错误后让她罚站;混血儿诺一的法国妈妈安娜,早早就培养儿子的独立意识和“保护妹妹、保护妈妈、保护女人”的责任感,所以不到5岁的诺一能在无父母的陪同下,带着3岁的妹妹参加节目,而这些并不妨碍他仍然是最相信童话、保留纯真天性的孩子。

    

     诺一安慰哭泣的妹妹霓娜

     第二,给孩子立规矩,不是拿小学生守则式的道德教条和条条框框去限制他,而是引导孩子释放心底的善。比如当孩子在电影院大声叫嚷时,父母应该告诉他“别叫,你吵到别人了”,而不是“别叫,大家都在看你”。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讲过一个片段——如果孩子不小心磕到小板凳上,大人通常会打小板凳,说它碰疼了宝宝。她认为这是一种“复仇”行为,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仇恨而不是宽容。女儿圆圆摔倒了,尹建莉就轻轻地亲亲女儿碰痛的地方,一边安慰说:“很快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然后带着她给小板凳止痛:“小板凳揉揉也就不疼了。”这样做,教会女儿善待对方,也让她知道,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为人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身体力行地帮孩子跟身边的万事万物建立起联系。有了联系,才会有感情。有了感情,才能学会温柔和小心。

     有人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长大,是个时间概念。谁都会长大,关键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身心是否走向成熟。Grow up,而不是Grow big。

     爱可以种出玫瑰,也可能养成罂粟。每一个野蛮生长的熊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残酷生存的丛林。惯子如杀子,你不教他,总有一天被社会分分钟教做人,到时头破血流。真正的爱,是在社会的鞭笞降临到孩子身上之前,教他懂得规则、责任与善良。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青榄教育与家长联系的窗口。免费提供全人教育动漫课程,让K12阶段孩子懂得美、爱、责任,为一生幸福打好基础。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写下您想说的话吧,让我们一起分享教子心得,共同进步吧!

    

    


     【教子有方家长群】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教育专家、大咖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早教群管家微信号(0-3岁): hilv888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3-6岁): kkff360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kkff365

     初、高中群管家微信号:mlnrzxc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