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事件反转?调查组专家:这不是水泥路面
2016/9/24 观察者网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成水泥路?近日,一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残垣的修缮照片遭到网络舆论声讨,媒体纷纷指责文物保护部门破坏文物,甚至出现了“领导没有小学生的常识”、“权力的无畏”这样的说法。然而,国家文物局的初步调查显示,人们的结论可能下得太早了。

     据新京报今天(24日)报道,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物局联合调查组专家成员之一付清远昨天表示,目前覆盖长城的只是灰土外壳,起保护作用,将在三五年内风化消失。

     据介绍,此次修复工程遵循“最少干预”原则,只是想保存小河口长城残垣断壁的原貌,而“原始长城就没有青砖,石头都没了”。

    

     修缮后的“最美野长城”

    

     小河口长城原貌(摄于2012年)

     事实上,此前当地文物部门就曾舆论回应说,修复方案2012年就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其设计、工程监理、竣工验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但这个说法并没有被媒体信服。

     而且,就连国家文物局官员,昨天也依然对修复结果持批评态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昨天接受专访时称,“修复理念不当,对长城反而造成破坏。这次辽宁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宋新潮说,“长城今天的样子一定是历史和自然赋予它的样子,那种修复却改变了这个样子。如果今天的保护措施无法连接历史和未来,那就成了破坏。”

     中国舆论的热议也让事件获得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今天参考消息网就援引了美国纽约时报题为《“最美野长城”被毁容,激怒中国人》的报道。文中称,这段曾令人回味700年沧桑的昔日野长城,现在看起来好像是荒野中从天而降的一条水泥滑板道。

     文章中,另一位业内专家也依然将修缮方式称为“极其低级的错误”。据报道,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抨击说:“我们修复长城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干预,你用的砂浆还是水泥并不重要。像这样进行修缮,已经把文化和历史统统都抹去了。”

     那么,既然方案曾经得到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也得到了调查组专家的首肯,为何仍然被官方人士认为违规?或许,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国家文物局最终调查结果的出炉。

     喜欢这篇文章?

     更多精彩内容,下载观察者网App吧!

     不要评价我是粉是红,我的世界比你缤纷得多。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观察者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