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是中国挑战发达国家的大杀器!
2016/10/6 观察者网

    

     本文节选自《陈经说——中国的官办经济》第六章

     前面说到中国挑战发达国家的几个基本原则:资源的争夺中国要占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中国在发达国家国内,也要抢占市场份额

     这里推测的都是往高端产业看。那中低端血汗工厂怎么办,大堆国企怎么办,都是另外的命题。即使有血汗工厂,有国企难题,也不能等这些问题解决了再升级。一时解决不了也要发展高端产业。所以就是一边是工人、农民在中低档产业受苦赚些小钱维持国家运行,一边有人在高端产业往上努力。这一段就是说怎么往高端上努力,“四小龙”的经验值得思考。

    

     “四小龙”的经验人们总结过很多。都是儒家文化圈,人民勤劳、爱学习、脑子不笨。另外政治比较稳定,有相当长的时间专心搞经济建设也很重要。韩国朴正熙、台湾蒋经国都有10多年的独裁时间,干经济很得力,新加坡李光耀更是一直干了30多年。香港港英当局实质上相当于不用管政权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条件,四年任期可能有两年半在忙选举,还得应付各种乱七八糟的民意,瓦杰帕伊就把印度教神庙当一个特大事来抓。要说这两个条件,中国都有。但是发达国家的扶持,就不可能有了。发达国家有意扶持“四小龙”围堵中国,这么说也许没有特别硬的证据,但是至少没有去阻止“四小龙”走向发达。在技术转移、开放市场这两项上,没有为难它们。

    

     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

     “四小龙”是不是自己搞研发成为发达地区的?至少开始不是。中国台湾的芯片厂的技术是买的,韩国的汽车业开始也是合资的。但是台湾、韩国、新加坡对技术的吸收与产业的培养是做得比较不错的。像韩国那样首先要敢于做大,然后利用本国市场把自己的企业养大,再杀向全世界。中国香港更特殊,没什么高级制造业,在产业上不是内地的学习对象。

     那么中国大陆能不能重复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的产业奇迹?

     就是靠引进技术,自己消化吸收以后利用国内市场培养大企业,做到自主研发,杀向国际市场。有些人说,不可能的,中国已经或者将要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殖民地了,会和那些发展中国家一样完蛋。这等于循环论证:因为升级不了产业,所以成为经济殖民地钉死在低收益产业上;因为是经济殖民地了,所以升级不了产业。这样说没什么意义。升级产业其实是一个比较专门的事,如果想干出来,而且有了足够的条件,那是很自然的事。想不想升级产业?这不会有问题,政府领导就算是再差劲也不会不想。就连东南亚与印度都想,他们国家连普通民众都觉得搞不过中国商品,马来西亚政府、印度政府就说不和中国在中低端争了,我们发展高科技。当然,实际上它们是往中国卖资源。

     中国的条件够不够?

     中国政府真心要搞某个产业有几个绝招是别的国家是没有的。一是下狠心,上百亿美元扑上去,按“两弹一星”那么搞。二是搞政府采购,那个需求也可以非常大,还不违反WTO的规定。三是市场换技术

    

     电影《横空出世》反映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发明了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虽然说发达国家搞技术封锁,中国不可能像“四小龙”那样买到技术,但是仍然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搞合资,中国出钱出人,发达国家出技术,行不行?产业培育起来了,利润对半劈。发达国家公司很多,看着现实的中国市场眼热,这家不肯,那家也会肯。当然要是发达国家肯卖技术那就更简单了。中国出得起大价钱,因为买过来了国内市场一开发肯定还是赚的,别的发展中国家就不一定出得起钱,出得起也不敢买,怕收不回成本。

     这第三种招数需要说明一下。以感光行业为例,柯达转移技术到中国,生产传统胶片,用柯达的品牌,并且技术上帮助中国唯一剩下的品牌乐凯。利润按股份分成。结果是中国的胶卷产业形成了,但是大量利润流到了柯达。三年间,中国就从柯达全球市场的第17位变到了第2位。这种结果比产业没有形成、人民用高价胶卷要好,毕竟税收上来了,也满足了人民的需求。但是不如自己完全自主品牌好。中国政府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这一招。当初朱总理也是没办法,全行业亏损近百亿,只好走上了这条路。

    

     胶卷时代的王者——柯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达国家想对中国搞技术封锁,想要维持非常难。一是中国自己研究出来了;二是发达国家思想不统一,总有某一家被中国利诱;三是沉不住气怕中国自己研究出来了,干脆卖给中国捞一笔算了。那么面对这种局势中国如何做?有人说,咱们独立自主,全部自己研究了。这个是不对的。搞研发周期很长,耗资也很大,可以引进技术没有不引进的道理。但是也不能等别人卖,自己真不搞了。就是三管齐下,自己也研究,也利诱,也引进。还要使劲宣传自己的技术能力,说我们什么都能干,只有什么还干不了,你不卖我,那我自己研究了。神五就是这个路数,的确非常管用。看样子中国政府这些招数都意识到了,中国也有了一个引进技术的高潮。

     如果引进了或者自己搞出了技术,如何培育产业?这个就得靠市场经济了。买来技术不是让厂子胡搞就完事的,得生产出通过市场检验的产品。也不能光生产就完了,还要后续自主研发。这就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问题。

     那么中国人能不能干好这个事?中国那么多大学生都是吃干饭的?还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有了技术都干不好,那也只能干低端的活了。我们这里也假定中国能够培养出足够的技术人才,当然得有意识地这么去做。

     所以,实际上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就这么定了。花大价钱搞技术,中国政府只要想出,就出得起这个价钱。花大力气培养技术人才,中国政府只要想这么干,就有足够的人才。再花大力气在国内市场培育高技术企业,招数也不是什么新的,就是宣扬国货,提倡国产化率,政府采购。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中国政府的主观意志。假如政府都是庸才,满足于中低档的日子了,当然没戏。

     可是中国政府是这么没种的吗?发展中国家哪国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全都是有现实条件摆着的。这也要归功于几十年来改革开放打下的实力基础,以及改革前立下的独立自主的精神。除非你认

     为中国政府被发达国家控制了,不想干这些。

     当初中国太落后,人们眼界又不开,以为发达国家多么神奇,还要搞全盘西化,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多得很。这种情况下作出一些错误决策是很正常的,不犯这种错误倒是太神奇了。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人的思想。但是现在总没有理由不敢了吧?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全球也没有什么新鲜事中国不知道了,中国要再不花大力气投入这些产业,那还真是不可思议了。看看中国芯片业投了多少钱,其实已经这么干开了。支线客机也要上;高速铁路也要上;汽车更是热火朝天,已经成为经济最大增长点了。敢上了就好说了,一时干不好,本钱厚不怕。不像小国,被总统贪了些钱整个国家就垮了。

    

     2016年6月28日,国产支线飞机ARJ21开启首次载客商业航线运营

     我们相信中国领导层是准备发展这些产业的,而且准备花大价钱,把这些产业当成中国下一阶段的重点。这个不要多高水平。只是走到这个阶段比较困难,真走到了中国这个阶段,不管是哪个发展中国家都会这么打算的。笔者就说了,不怕开始不会干,就怕没了发展的心气儿。有些产业没搞好,纠正了政策,照样能扭转局面。其实政府在其他产业上相当厉害,几个领导人出访发展中国家时经常带着长虹、海尔、华为、中兴的老总作宣传。要说政府不关心产

     业发展,那是无稽之谈。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中国具备了产业升级的所有条件,从而会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在几个城市带里实现产业升级,从而突破发展中国家的宿命,堂堂正正在国际经济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国升级完成以后,国际经济秩序会变得如何,这里也不去想,但是一定会有非常重大的事件。至于升级具体是由国企干还是民企来,就是看个趋势。老的产业,还是不能放弃。农民与国企的问题,暂时也放在一边,产业升级也不足以完全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行。均贫富也不急在一时。血汗工厂如何解决也不谈。中国问题太多了,笔者只是论证了产业升级的现实可能性,并不是妄图解决中国的这些重大问题。但是产业升级会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好的准备条件。

     本文节选自《陈经说——中国的官办经济》。该书于今年8月1日出版,观察者网微店有售。

    

     该书从“官办经济”这一核心概念出发,阐述了中国如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不同于二者的全新道路。部分内容最早写于2003年,许多预测,如今都一一应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对此评价道:

     “本书是理解中国经济的纲领性文献。反常识的预测全都实现,这就叫做洞察。”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页数:344页

     售价:58元(一律包邮!!!)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进入观网微店购买

    

     在观网微店购买此书者,请添加观察者网网店小二兔大队长微信号:GWdaduizhang,添加时注明姓名和订单号,通过实名认证后将进入观网VIP读者群,并有机会获得各种福利~

     凡是VIP读者,均有机会参加观察者网线上线下活动,届时,张维为、陈平、张文木教授,以及马前卒、袁岚峰、陈经、毛克疾等学界大咖和青年学者将与大家交流分享。

     凡是VIP读者,均有机会获得观察者网马克杯、笔记本等各类周边产品观看观网四水直播,以及获赠CJ、上海书展、婚博会其他活动的门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观察者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