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吧,未来的航海家们! ——记DMU育鲲日本之行
2016/5/25 信德海事


海上升旗

驾驶台教学

驶向横滨港

机舱教学
文/本报记者晓轶 图/王伟
当地时间5月16日15时,日本神户大学校园内,应邀到校访问的大连海事大学40名身着整齐划一制服的学生代表结束了交流活动正准备离开,却被日方师生们围住了,纷纷要求合影留念,“你们太棒了!”很多老师竖起大拇指。
这是5月5日-19日2016年大连海事大学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育鲲”轮应邀首次访日期间的一个缩影。大连海事大学经年打造的人才培养实力、“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海大精神,让每一位随船出访的人都深感自豪与骄傲。
刚起航就来了个“下马威”
在李安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既有滔天巨浪,也有皎月当空海面如镜,这就是大海的神秘、变幻莫测,只是此次出访的海大学生们,没想到痛苦来得有点快有点猛——从5月5日下午起航到9日早上抵达横滨港,海上一路风大、浪急,浪高时将近3米,更出现持续的涌浪,总吨位6114吨的“育鲲”轮在茫茫大海中上下左右颠簸,人会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悠来荡去……这可一点都不好玩,很快不少人开始呕吐或卧倒,别说吃饭了,有的人连喝水都会吐……
可就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所有岗位无一缺位。“你们不晕船么?”5月6日,记者顶着太阳穴的胀痛爬上驾驶室,“还可以吧”,邹志强、王金昕等几位正在画海图的学生放下手中的尺笔回答道。见记者不太相信的样子,一旁的老师道出原委:学校为海上专业的学生们专门设有这方面的训练,也有相关设备。但刚一出发就遇上恶劣天气,的确让大家没想到。但学生们更关心学到新知识,刘帅臣同学告诉记者:“我们都是第一次出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次经过很多岛屿,实际操作了‘陆标定位’,这是以前走常见航线所不曾经历的,很有收获。”
当日20时25分,当记者再次来到驾驶室时,只见幕帘后的工作隔断里,一位学生左膝顶在材料柜上,右脚顶在身后的海图绘制桌前,努力保持最大限度的身体稳定,借着台灯的光认真做着交班记录,这一幕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未来航海家们的学习之旅
整个航行下来,记者发现,初始的这点小困难实在不算什么,学生们面对的考验远不止这些。
说“育鲲”轮是打造未来航海家的“功勋之船”并不为过,其日常营运由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实验实习中心负责,中心主任李国进告诉记者:“此次上船的学生共有111名,主要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三个海上专业的推免研究生和校十佳及西部支教大学生。”
每次见到船长李建民,他总是严肃而认真:“我们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育鲲’轮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正常的甲板部、轮机部、事务部,还包括教学部。人员上包括各个学院选派的干部船员,育才船务公司选派的普通船员及各单位的见习人员。海上实习包括航行、锚泊、靠泊等几个环节,并严格按照校教务处的实习大纲执行。”
船上学生的毕业实习都是由各岗位的指导老师及船员们带的,设备监测、安全培训、理论学习、跟班上岗、完成作业及日记、分析问题、具体操作……被政委马忠民称为“流动国土上的流动党支部”的“育鲲”轮临时党支部,教工党员就有17名,“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对学生们最好的传帮带”,马忠民告诉记者。
除了学习,学生们还要在船上迎接多方挑战。机舱是整艘船的心脏,却也是环境条件非常艰苦的所在。30多度的高温、90多分贝的噪音、强烈的震动、扑鼻的柴油味儿让记者印象深刻。在这里说话必须靠喊,还得贴着耳朵喊。轮机长孙广辉指着一些“大家伙”告诉记者:“船的主机为柴油机,输出功率4440千瓦,还有三台副机,输出功率各为520千瓦,主推进器采用可变螺距设计。”集控室里,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王鑫、王欢微笑的样子,在告诉记者他们早已适应得游刃有余。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看大连
置身“育鲲”轮,记者感受到的是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在综合素养上得到了锻炼。海上航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狭小的空间,磨炼着人的意志;甲板部与轮机部每天两拨0-4、4-8、8-12六个时段的工作轮次,挑战人体的生物钟;帮厨的同学每天5:30就要到岗,这些在家里都不会做饭的90后们择菜洗菜切菜收拾餐具样样都要干,“最怕切洋葱,9个人剥和切轮流下来,全都泪流满面啊……”
严谨的治学精神、实力与底气、团队的凝聚力、国际化视野,无论是航行期间还是陆上出访,海大师生的高素质让记者感触颇深,也切身体会到了“育鲲”轮在海运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潘新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建设海运强国是先导性保障,每年我国的进出口货物93%都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同时每条船本身造价及货物总计几十、上百亿元,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人员及财产、环境的损失,但是目前我们的整体人才队伍并没有跟上。”作为国内唯一一所海事类重点大学、行业内唯一一所部属高校,大连海事大学多年来为国家及各省市海事局、救捞局、各航运公司等输送了大批高端人才。“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我们的着眼点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海事大学’,要培养一批具有远洋实习船的航海经历、以及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战略眼光的栋梁,使之成为引领国家航运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提升我们在国际海事组织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信德海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