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港的没落之举:被迫降低港杂费
2016/6/15 信德海事


中国煤炭资源网
日前有消息称,为了提高港口的竞争力,秦皇岛港或再次降低港杂费,预计从现有22.5元/吨下调到19.5元/吨,部分大客户下调到18.5元/吨。
随着运力的进一步完善,原煤炭中转“老大哥”-秦皇岛港正在没落,举步维艰,伴随着曹妃甸港和京投港的同步下调,秦皇岛港的竞争优势再次丧失。
今年以来,即使在煤炭工业协会和四大煤企联合提价的情况下,产地煤炭到中转港口成交后依旧亏损,影响了“三西”煤企发运煤炭的积极性;加之煤价长期低位徘徊,煤企大面积亏损,大型煤企纷纷减少了煤炭生产和发运,市场户和贸易商也纷纷退出了市场,造成铁路煤炭发运量减少。
今年以来,大秦线配套三大港口(秦皇岛、国投京唐港、国投曹妃甸港)运煤数量出现大幅下滑。据统计,今年1-5月份,环渤海三港合计发运煤炭9100万吨,同比去年大幅减少4950万吨。其中,秦皇岛港同比减少2800万吨,国投京唐港同比减少650万吨,国投曹妃甸港同比减少1500万吨,环渤海三港运输形势均不乐观。
需求方面,宏观经济仍处于低速期,难以带动煤炭需求大幅提高;加之今年以来,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运行良好,占比提高,影响了火电的发力。今年1-5月份,沿海六大电厂平均日耗煤水平保持在50万吨左右,同比出现小幅回落。此外,受汽运煤增加等因素影响,黄骅港、天津港煤炭运量大幅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秦皇岛港和国投京唐港、国投曹妃甸港的运输市场份额。
更为直接的是,去年下半年,准池线开通,依靠“准池—朔黄线—黄骅港”运输蒙西煤炭,运距较“大准—大秦线—秦皇岛港”近50-400公里,运费相对 便宜;加之黄骅港设备设施对外开放,低廉的运费和1.84亿吨的运输能力、广阔的堆场垛位,吸引了将近4000万吨准混和伊泰煤改由黄骅港中转。部分内蒙 地区主力货源被分流后,大秦线中转量明显减少。
而且在市场下行之下,同走大秦线的唐山港口群通过开展“降低港杂费,量大优惠”等措施,全力争取原属于秦皇岛港的货源。在秦皇岛港中转下水的山西华昱、五寨乡优成为唐山港口垂涎的主要目标,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有部分货源已经分流到唐山港口,造成秦皇岛港资源进一步减少。
此外,当下煤炭中转港口之间,由以前的装船效率竞争变为对货源的竞争;现在的煤炭运输市场,能否争取到优质资源很重要,没有优质资源就等于丢掉了市场,煤炭吞吐量和利润就会大幅下降。今年,优质低硫的伊泰和准混被调到黄骅港后,在秦皇岛港,主要以含硫略高的中煤集团,以及质量不很稳定的同煤煤炭为 主,失去了参与配煤的低硫内蒙煤炭,同煤、中煤下水量也自然会出现下滑。
从港口运能来看,截至2016年年底,环渤海港口设计煤炭运输能力为8.25亿吨;而按照2015年同期计算,环渤海港口下水煤炭数量为5.69亿吨,远远不及港口的设计能力。
在运能过剩的情况下,个别港口的新项目“抢活”效应明显。去年新投产的曹妃甸港煤二期设计能力为5000万吨,京唐港36-40#工程设计能力为 3650万吨,两项工程也中转大秦线分支迁曹线分流煤炭。今年以来,两项工程发挥场地大、设备先进的优势,吞吐量按照计划进度推进,并同比保持增长态势。今年1-5月份,曹妃甸港煤二期约完成煤炭吞吐量160万吨,京唐港36-40#工程约完成煤炭吞吐量760万吨,两项工程合计约完成煤炭吞吐量920万 吨,相当于分流了大秦线货源920万吨,部分资源直接分流了秦皇岛港、国投京唐港、国投曹妃甸港的货源。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秦皇岛港进港煤车不足,最大运行能力达2.5亿吨的秦皇岛港已经无法实现满负荷作业,场存也出现急剧减少。预计今年大秦线完成货物运量能达到3.4-3.5亿吨,与去年相比降幅在5000-6000万吨左右,预计秦皇岛港今年能够完成煤炭吞吐量1.6亿吨左右,国投京唐港完成4000 万吨,曹妃甸港完成4000万吨,三港发运量将出现急剧下降。
沿海煤炭运输格局已经发生巨变,市场需求低迷,客户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非常看重物流成本,收发货人普遍向发煤港口提出降低港口费用的诉求。
此外,大秦线配套几大主力港口(秦皇岛港、国投京唐港、国投曹妃甸港)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港通过减低港杂费、减免堆存费和配煤费等方式,降价促销,争夺大秦线有限的货源。
由此可知,秦皇岛港此次降低港杂费也是无奈之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信德海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