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有个县太爷必去的地方
2016/10/6 美食博山

     99%博山人,都点了上方↑↑蓝字关注【美食博山】,每天第一时间收到关于家乡的新鲜事、文化故事,好看、好玩、好吃这里都有! 小编微信:msboshan

     投搞:msboshan@163.com 商家合作: 1336533 0683

     博山城北有一处高坡,顺西山山麓而下又陡起,地名叫虎豹崖。清代的官员巡访接待,官府文书的传递送达就在这里,原有建筑接官亭,递铺和往北的驿道,因岁月更迭已消失殆尽,而今我们看到的接官亭是博山夏家庄村委在2016年恢复的,是北山路的地标式建筑,地处路南高处,顶盖金色小瓦,六角挑檐,红柱支撑,砖砌围墙,汉白玉护栏,古风格调与周围建筑形成明显对比。

    

     从地理位置看,由此往北五里处是大庄村,依次延伸到白塔,蕉庄一代。过去蕉庄是来往济南的必经之道,这条路被称之为驿道(我们可理解为官府修的官道)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官亭,在过去的官府礼仪活动中,其主要作用专门迎接来往官员的固定地点,朝廷官员下来巡访,州府同僚走动,到了颜神镇(博山),这里是入境落脚的第一站,洗漱一番后打尖饱腹才入城在驿馆安顿。同时还具有转送文书,供官驿人员休息的作用,所以,有接官亭的地方同设有驿站,古称急递铺。这应该是邮局的雏形。汉朝初年,为了公文传达的快捷,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并规定“三十里一驿”,这种接力形式的传送方式历经几个朝代,到了明清,传递文书的驿站又有了新的布设,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急递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则根据路线和公文数量设七八个人。凡遇官府公文至,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毫无懈怠,这应该是当时最快的传递方式了。

    

     根据镶嵌于亭下壁墙里的碑文记述,接官亭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也就是这一年建立的博山县,距今280多年。可以得出推论-----接官亭是县府的同级配套设置。驿站作为必备的场所,也由此承担起了文书函件的传递作用,且直通京城,为博山琉璃产业走出山城,提供了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默默矗立的接官亭和驿站,为山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对外发展的基础,这是不应被忽视的一笔。

    

     一座小小的接官亭,承载了那个朝代的物化特征和封建社会的官场礼仪,透过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后人解析出了博山的变迁痕迹,今日由夏家庄村复建的不仅仅是一座接官亭,更是拯救了一段历史,做了一件泽被于后人的大好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美食博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