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报告:葛优瘫刷手机玩游戏度日
2016/8/12 联合康美医疗中心UCMC

大学生暑期“宅”情调研报告显示,超过56%的大学生的假期都在无所事事在家葛优瘫或没有清晰的规划中度过,多依靠网络、手机等打发时间。 睡到自然醒,刷手机,打游戏,大学生们到底有多“宅”?近日,某大学生消费分期服务平台发布了全国首份大学生暑期“宅”情调研报告,结果显示,超过56%的大学生的假期都在无所事事或没有清晰的规划中度过,多依靠网络、手机等打发时间。他们为何这么“宅”?昨天,记者采访了在宁高校的一些大学生。 数据 近六成大学生几乎不外出 靠社交软件、看视频等度日 
据了解,该份“宅”情报告的调查对象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在内的500多所高等院校,3000多名在校大学生参与调查并真实呈现了自己暑期生活状态,报告围绕大学生暑期生活状态和大学生“宅”情两个方向展开。 报告显示,五成以上的大学生在暑期几乎没有任何户外活动,每天睡到自然醒,不按时就餐,依靠外卖、零食等度日;59.83%的大学生在暑期很少外出或是从不外出,几乎没有任何户外活动;暑期依靠网络、手机等打发时间的学生居多,47.0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5个小时以上,每天上网时长高达8小时以上的学生约20%,其中,在社交软件、看视频、听音乐这三个方面花费时间最多。 仅有12.95%的大学生在暑期有详细的计划并能够坚持执行,对于自己的“宅”生活,近七成大学生表示对假期满意度较低,时常会产生无聊、懊悔等情绪。 案例 刷手机、看电视“宅女”一天十几小时都在床上 都不知道外面是晴还是阴 
张雨今年大二,暑假已过大半,她却告诉记者,“我什么也没做,基本上每天要么躺床上,要么沙发上‘葛优躺’,基本没出过门。” “八、九点起床,微信朋友圈刷到底,回复留言,再刷微博看看搞笑段子,磨叽磨叽到11:00左右,开始叫外卖,12:30左右吃午饭,然后接着躺床上开始看视频,一下午又打发过去了。晚上呢,再跟同学朋友们语音或视频聊天,吐吐槽,听听音乐,又要睡觉了。” 张雨的父母都在上班,家里也没什么人,所以午饭就要自己解决。“天太热,我又不想出去,外卖那么方便,选择又多,也不错。”她还粗略计算了一下,“除了中间洗漱,开门拿外卖,转换阵地去客厅,差不多十几个小时都在床上。” 小胡的暑假是在“游戏”中度过的,他告诉记者,放了暑假,就等于开启了昼夜颠倒模式,“白天睡觉,晚上玩在线游戏,每天如此,都不知道外面是晴还是阴。” 原因 无地可去、缺乏资金等 无奈选择“宅” 
好不容易放个暑假,为何学生们却“宅”了起来?为此,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宅男宅女”。
“我是不知道去哪儿,要么网吧,要么游戏室,还不如在家打游戏呢,环境还好。”尹同学认为,他选择“宅”在家,就是感觉没地儿可去,“打打游戏、听听音乐,感觉也蛮好,毕竟暑期也很短,转眼又要开学了。” “本来是想着出去玩的,K歌、吃饭、看电影,哪样都需要钱,不太好意思再跟家里要,毕竟这么大了。”李同学表示,“其实,‘宅’是迫不得已,女生在一起,也就是逛吃逛吃,但貌似天天如此,也没啥意思。” 刘同学则表示,可能与自己的习惯有关,“从小到大,我爸妈上班,我是一个人待在家里,自娱自乐,打发时间,正好天又热,懒得出门,越宅就越懒了吧。” 分析 长期“宅”在家“社会化”发展或不全面 大学生群体为何会出现长期“宅”在家的情况?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无影响? 
像一些经常一个人在家,父母也很少陪伴的孩子,性格上会比较内向,不太开朗,这就导致他们不愿意甚至不敢去接触外面的世界,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比较差,接触新鲜事物就会不安,“这样,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就会很长,发展可能就不均衡全面。” 大连联合康美医疗中心(UCMC)建议,大学生还是应该多参加些活动,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暑假。“同时,学校也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组调研、夏令营等;父母应该适当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鼓励他们尝试新鲜事物,找一些让他们走出家门的机会和理由。”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联合康美医疗中心UCMC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