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参加高考的“英雄”们
2016/6/7 凤凰网
每年的这两天,“高考”总会成为整个社会最大的关注焦点。
一直以来,高考,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国家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社会通过高考实现教育资源分配、阶层流动,个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随着教育的普及,高考几乎成为了所有人的集体记忆。但总会有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走近这扇改变命运的“龙门”。他们中的少数,走了不一样的路,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

韩寒发表《三重门》后引发了社会的讨论,2000年,央视的一档节目邀请了他与当时的十佳少年黄思路,现场大部分人对韩寒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韩寒:一个反对并主动抛弃高考的人
自从1999年,高一的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一鸣惊人,十几年来,他从一个叛逆者变成了一个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时至今日,韩寒的每次露面都能引起极大的关注。
与他公共知识分子身份不相称的是,韩寒仅有初中文凭。2000年,高一留级的韩寒因为7门挂科,选择从松江二中退学。退学前,韩寒被老师们问起,以后拿什么活自己,他回答“稿费”,引来一片笑声。
但在所有人的目光下,韩寒走出了一条精彩的人生路。在文学上,他出版了十几本小说、散文作品,几乎每一本都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在赛车上,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赛车手之一,2009年,他成为了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他因为对于社会事件的发声成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一百人”之列。近几年,他的重心转向商业,发布APP阅读应用,并结集出版。2014年,他导演的《后会无期》收获票房超6亿。
“韩寒现象”曾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但反体制的他却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韩寒是少数有机会却放弃高考的人,他批评现行教育体制会把人弄蠢,高考的作文很傻。
在博客中他说,“到现在都一直在庆幸自己没去上大学”,“很多人认为我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其实多少人在大学里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没有去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业。上不了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据韩寒一位上大学、考公务员,按部就班地“成才”的高中同学说,2009年,曾经因为“七盏红灯”而辍学的韩寒回到母校松江二中的时候,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接待,场面几近失控。

罗永浩高二时坚决要求退学,他拒绝所谓“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你就完蛋了”的“教育恐怖主义”,在他眼中认为每个人要的东西不一样,他在意的是学校教育是否对人性构成摧残,他曾炮轰有些高考作文很“白痴”。
占海特:一个需要高考却被排斥在外的人
“韩寒们”所不屑的教育机会,正是“占海特们”所梦寐以求的。
2012年6月8日,占海特注册微博并发布第一条信息: “我生于珠海,4岁时随父母来上海。小学时自以为是珠海人,中学时才认同自己是上海人。现在有人告诉我,你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港澳台和外国人,你爸又不是…你必须回你的老家去参加中考,在上海只能读中职校。童鞋们,各位老师叔叔阿姨,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据悉,占海特2001年随父母移居上海,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因无上海户籍且不符合上海10类参加高考人员条件,只能在上海考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或返回原籍考高中。自2012年6月起,占海特因在微博上公开“约辩”争取异地中、高考权利,而备受社会关注。12月8日,占海特父亲占全喜在上海市人民广场被警方以涉嫌“妨害公务罪”拘留。
占海特的抗议也引起了一些上海本地人的不满,他们怒斥占海特们为“蝗虫”。“守沪者联盟”核心成员老崔说,“上海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几代人勒紧裤腰带积累而得,我们认为,应先满足上海生源的需求,同时,也欢迎外地人,但设立适当的门槛并不过分。”很多有本地户籍的群体认为,如果放开异地高考,既剥夺了本地生源的机会,而且必然导致更多外地人的涌入,使得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坍塌。
“占海特事件”反映的异地高考问题在很多大城市都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放开,一线城市集聚了大量农村和二三线城市的人口,随迁子女的升学问题也日益凸显。但是高考制度与中国的户籍制度的结合导致随迁子女只能回户籍地参加高考。
《大法官的智慧》一书中提到一桩教育诉讼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史密斯郡有许多墨西哥籍的学龄儿童,因为其父母大都是非法移民,1977年起无法进入公立学校,而上私立学校又被要求必须交纳足够的学费才能入学。法院判定不让这些孩子接受公立免费教育违反了平等保护条款。判决书认为,“即使州认为可以通过对孩子的制裁来方便地控制大人的行为,立法机关的这种把父母错误行为的后果强加给孩子的做法也显然缺乏基本的公正。”
“如果我们剥夺了弱势群体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我们就等于剥夺了这个群体上升为受人尊敬的群体的机会。而无端剥夺一个人接受社会、经济、智力和心理等基本教育的机会,与宪法规定的平等保护的原则也是格格不入的。”
占海特的父母是城市的建设者,履行着多年的纳税义务,他们的子女却排除在教育资源之外。但是,即使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向普遍存在的、被既得利益者认为天经地义、甚至被许多利益受损者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公正发出了公开的质疑,但依然无法获得一张上海高考的“入场券”。
近日,网传没有上海户口的占海特,在家自学了三年后,收到了美国普渡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占海特
岳云鹏:一个因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高考的人
还有些人,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高考这一条道路。
生于河南濮阳的相声演员岳云鹏说,他13岁冬天因为交不起68块钱的学费而被迫辍学,“我上面五个姐姐,底下一个兄弟,一家九口人,活不下去。”过年后,他就跟大他3岁的五姐坐长途车到北京打工。他当过保安,刷过厕所,做过大厨、服务员,也干过修理工、建筑工。
他17岁时,在一家饭馆做前厅服务员,因为把3号桌点的两瓶啤酒错写到了5号桌的单子上,结账时被客人大骂了近三个小时。“就因为6块钱,客人死活不买单,经理去跟客人解释,经理被骂了回来,352块钱,客人走了,没有买单,我找经理说,这单我买了,经理没有说话,当时就要开会,所有员工站在一起,经理把我叫出来,指着我说:‘他的错误大家不要犯,如果要犯,就会跟他一样的下场’。他一扭头指着我说:‘你走吧。’哭,痛,恨……什么样的心情都有。”
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岳云鹏说至今仍然恨那个人。如果没有遇到郭德纲,他的人生可能就跟大多数辍学打工的人一样,在羞辱和劳累中度过。
19岁那年,因为喊话特别响亮,一位常来吃饭的老先生对当时当跑堂伙计的岳云鹏格外关注。看过了他和孔云龙演的双簧,老先生认为他们有表演天赋,便介绍他们找一个叫郭德纲的人学说相声。
2005年初次登场,2011年,举办了人生中第一场大剧院专场商演,现在,岳云鹏是德云社的台柱,相声新风格的引入者。他两登春晚舞台,不断参演电影和综艺节目,改编的《五环之歌》成为中国最火的“神曲”之一。

岳云鹏
成功只是特例,高考仍是普通人往上爬的主要途径
韩寒、占海特、岳云鹏等等的经历,代表着高考之外的出路。据教育部发言人透露,尽管今年的弃考数量暂不得而知,但近五年来弃考率基本稳定,约为10%。据专家估计,每年弃考人数约百万。在弃考的人群中,有的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
少数富家子弟放弃性价比越来越低的高考去留学,多数寒门由于高考含金量下降而提前就业。但是对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而言,他们缺少韩寒的锐气、占海特的勇气,放弃高考则意味着跟岳云鹏一样要在底层挣扎,却缺少岳云鹏的运气。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高考仍然将是他们唯一的通过公平竞争而往上爬的渠道。
凤凰新闻客户端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凤凰网(ID:ifeng-news)”是凤凰网新闻频道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除了提供关于重磅事件、政经热点的“大新闻”,也推出有趣味、有营养的新闻解读。欢迎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凤凰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凤凰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