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困的人易受“富贵病”困扰?
2016/3/11 医流巴巴糖尿病管家

如果亚洲的糖尿病危机仅仅是因为庞大人口基数所带来的规模效应的话,问题还没有这么严重。但事实上,从十几年前开始,医学界便已发现,亚洲的糖尿病疫情有着许多与欧美显著不同的地域特征。
众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罹患糖尿病时的年龄较轻,平均发病年龄要低10岁,体重也比较轻,但胰腺功能衰竭的速度却要快得多。这使得亚洲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显著比欧美人差。
在香港糖尿病注册调查(Hong Kong Diabetes Registry)中,1/3的糖尿病患者会在6年中经历一次严重不良事件,比如死亡、冠心病、心衰、脑卒中和末期肾病等,病人的平均年龄仅有56岁——在亚洲,这个年龄的人,可能是某家公司的CEO,或是某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事业和家庭都会因为糖尿病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毫无疑问,全球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是公认的导致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
热量摄取过剩,静止不动的生活方式,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大胖子,然后便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并发症,一个链条扣着一个链条的恶性循环。
然而,一项始于20年前的研究,却为亚洲糖尿病流行之异常迅猛的态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角度。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戴维?巴克尔(David Barker)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出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最贫困地区的人,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反而全英最高。在对1.5万人的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研究后,巴克尔发现,那些出生时体重偏轻的婴儿,长大成人后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偏高。
另一项与之相似的研究则是著名的荷兰研究。“二战”结束时,荷兰西部遭受了严重饥荒,每日配给口粮所能提供的热量仅为400~800卡路里。后来的追踪调查表明,那些在饥荒年代受孕出生的孩子,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显著高于他们的上一代和下一代。
为什么出身贫困的人反而易受所谓“富贵病”的困扰?
怀孕期间子宫内营养供应不足,预示着胎儿出生后将会面对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在此种情况下,能量会优先分配给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其他部位如心脏、肾和胰腺等则会成为牺牲品。此外,胎儿的体内基因也会改变其表达方式,使他出生后能适应一个能量供应相对不足的外部环境。然而,一旦社会经济状况发生急剧转变,能量供应不再成为问题,这种来自怀胎九月时的宫内准备与自我调整,便反而会成为健康的“阿喀琉斯之踵”。
如此便不难解释,为什么Ⅱ型糖尿病在亚洲的发病率急速增长。
根据“中国糖尿病调查”所公布的数据,每4个中国人中,便有1个患有糖尿病或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不进行饮食习惯、行为方式或药物干预,20年后,93%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而即使是干预组,也有80%难逃糖尿病的最终来临。

医流巴巴糖尿病管家
拯救糖尿病患者,我们在行动!
专业提供糖友的日常血糖管理常识与技巧,控制糖尿病,享受健康生活,请关注“xuetang1688”。

每天学一点,健康多一点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流巴巴糖尿病管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