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糖化血红蛋白,确诊糖尿病
2016/7/2 医流巴巴糖尿病管家

要想了解有没有糖尿病,很多人都知道去查个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达到7.0毫摩尔/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
然而,不少人却不清楚,中国人糖尿病的高血糖表现类型与白种人不同,白种人多以空腹血糖高为主,而中国大约有50%的糖尿病人群仅仅是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因此,只查空腹血糖容易漏诊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较繁琐:
这项检查必须在上午进行,要求受试者在检查前是空腹状态,检查时要喝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需要多次抽血测血糖,检查耗时至少在2小时以上。
因此,尽管这项检查在各医院已普遍开展,老百姓对其接受程度并不高。我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0%左右,也就是说10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人是糖友,但这么多的糖友中,多半的人平时并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必须通过筛查才能早期发现患病。要想通过OGTT来筛查出这部分“隐形”的糖友有一定困难。
目前,美国糖尿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均推荐用糖化血红蛋白来诊断糖尿病,其诊断阈值是6.5%。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2~3个月之间的总体血糖水平,其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采血,不需要空腹,不受短期饮食及运动影响,也无需多次抽血。
但是,糖化血红蛋白6.5%的标准是否适合我们中国人呢?
将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3%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是最适合于中国人的。如果沿用国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诊断为糖尿病”的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效率并不优于OGTT检测,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糖化血红蛋白并未达到6.5%,但OGTT检测结果已符合糖尿病标准了。
后续有一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累计3万多人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最佳范围是介于6.25%~6.4%之间,因此,将标准下降为6.3%,对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效率更高,能查出更多“漏网之鱼”。况且,人们对一次抽血检查的接受程度要更高。
对于老百姓来说,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体重或腰围超标者,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血尿酸偏高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空腹血糖偏高的人群等),应有这样的意识:要想明确是否有糖尿病,就要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任意一项达到了诊断标准,就可确诊为糖尿病了。
糖化达标7.0%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标准并不等同于控制标准。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在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指南里有明确规定,通常小于7.0%即可视为达标,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的糖友,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并发症者还应适当放宽。


医流巴巴糖尿病管家:
以上分享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注重控糖养生,在追求健康中享受美好生活!
xuetang1688
控糖 | 调养| 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流巴巴糖尿病管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