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突然出招,多数人没看懂!一句话总结就是......
2016/6/4 金融行业网

    

     点击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

    

    
今日微信号力荐理财头条licaitt(长按红色字复制)


     来源:凤凰财经、博闻财经(微信号:tttmoney)、基金行业网

     央行突发大招!再次震惊银行业!

     作者:张博来源:凤凰财经

    

     6月3日,央行决定自2016年7月15日起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基数,机构普遍认为此举将防范银行期末“冲时点”行为,缓解资金波动。

     据央行网站发布,为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同时,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机构普遍表示,此种考核更为合理,这两项政策有助于防范过去银行每到季末“冲时点”的行为,有助于维持资金面平稳,使得货币市场汇率更加平稳。

     本次央行决定将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对此,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对凤凰财经解读,以前每到季末银行普遍有“冲时点”的行为,此次将考核基数由期末改为区间将有助于改善这种现象,缓解季末资金波动。

     这一看法与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不谋而合。“此前每到月末季末这些时点,商业银行往往为了时点末的数据,造成货币市场利率在这些时点有所冲高。现在将考核基数由月末值改为日均值,这些问题将得到缓解。”鲁政委表示。

     同时,本次调整规定,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朱振鑫认为,这也将有助于防范银行“冲时点”的行为,避免资金外逃或汇率贬值时对银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波动。

     “境外人民币业务已经闹出过笑话,银行为了在考核前最后一天把钱赶出去,以致于境外人民币利率到日末最后一天变成了负利率,银行到了这一天就是赔钱也要把它撇出去。”鲁政委表示。3月31日,离岸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CNH Hibor)首次出现负值(-3.725%),创历史新低,就是受此影响。

     今年1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自2016年1月25日起,中国人银行每个季度末确定需要缴准的人民币存款,缴纳的准备金需要在未来一个季度之内满足准备金率,即通常所说的会冻结三个月。这造成的现象就是,到了需要确定季末缴纳准备金存款基数的时点,许多银行为了避免长达三个月的冻结,宁愿贴钱也要将人民币存款头寸甩出。

    

     民生固收团队进一步分析称,央行此举稳定资金利率波动意图明显。尽管季末存在MPA和营改增等事件冲击,利率走廊制度框架下,央行维系短端利率稳定意图明显,料季末平稳度过概率较大。

     此外,对于历次央行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民生固收分析称:

     ①过去考核方式是时点法考核:即每月的5、15、25的时点缴纳存款准备金,根据月末,10日和25日的存款基数,实行原则是多退少补。该制度缺陷可能会放大资金面波动,比如出于月底一般性存款余额往往会多增,那么对应5日就需要补缴一大笔准备金,放大资金面波动。

     ②后来改为平均法考核。仅需维持期内,金融机构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了,并且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存入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点,提供了缓冲机制。

     ③本次改的是存款基数,月末存款易冲高,将月末存款基数改为月均存款基数,好处在于:平滑了资金面波动,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对应急备付金的需求,可以增强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拆出资金的意愿。

     ④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由季末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3月缴准,市场离岸拆借利率一度降为负值,存款基数改为平均法,同样可以降低离岸市场资金利率波动。

     ⑤制度修正稳定资金面,央行稳定资金利率波动意图明显。尽管季末存在MPA和营改增等事件冲击,利率走廊制度框架下,央行维系短端利率稳定意图明显,料季末平稳度过概率较大。

     央行突然出招,多数人没看懂!

     作者:刘晓博 来源:博闻财经(微信号:tttmoney)

     6月3日,央行决定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但对于这项举措的含义,很多人都没有看懂,出现了大量似是而非的解读。

     我们先看一下原文:

     为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决定,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同时,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其实,这次调整是2015年9月15日那次调整的延续。当时央行的公告是:

     2015年9月15日,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之前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即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为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

     啥意思?估计90%的读者看不明白。下面我尽量用通俗语言解释一下:

     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吸收储户存款,然后放贷,赚取利息差。为了防范风险,央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按照比例缴存准备金。如果准备金率是17.5%,那么一家银行如果吸收了100亿存款,就需要拿出17.5亿放在央行,相当于被冻结了。当然,央行会多少给点利息。

     以前考核准备金的时候,采用的是“时点法”,比如季度末考核的时候,就看3月31日或者6月30日的数据,分子就是这家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分母就是这家银行的存款余额,算出的数据,必须大于等于当时央行规定的准备金率。

     “时点法”考核带来一大漏洞,大家都可以在期末操纵数据。希望业绩好看,不在乎多交准备金的,就冲存款数字;不想多交准备金的,则可以在最后一天把存款转移出去。这样,每到月末、季度末、年末就带来存款大搬家,带来金融市场的波动。

     对于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境外银行来说,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时候,也可以抓住时点法考核的漏洞,吸收或者释放人民币存款。最典型的是今年3月31日,香港人民币隔夜拆息爆出惊人的数字:-3.725%。换句话说,3月31日那天,香港相关银行都在到处央告:求求你了,替我拿着这笔人民币吧,一天就行,我给你钱,同时给你倒贴利息!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把3月31日存款基数降低下来,就可以少交存款准备金(少被冻结人民币)。这样,在汇率急剧变幻,人民币可能贬值的情况下,就获得了主动权。

     央行去年9月份的改革,是把分子部分(缴存的准备金)从时点法转为平均法,但分母仍然是时点法考核。当时央行正在采取刺激政策,通过这种方式,等于给了商业银行一张信用卡,可以透支,可以在一段特殊时期少交准备金,只要此后补够,平均值达标就可以了。

     刚刚宣布的改革,是把分母部分(缴存基数,也就是存款总额)从时点法变成了平均法考核。这样改下来,就可以避免一些银行转移存款而少交准备金,总之是平滑资金的流动,减少人为操纵。

     对境外人民币业务来说,6月3日宣布的新举措是为了避免3月31日的情况重演。减少在美元加息、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的背景下,人民币离岸汇率的异常波动。

     整体而言,这项改革跟银行业绩考核冲时点的关系不大,跟拉存款的关系也不大,而是跟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特别是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关系密切。毕竟,单方面收紧境外行的准备金率考核办法,显得非常突兀,容易引起非议。

     总之一句话,为应对美元加息做准备。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61551834;微信:hjwh123】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金融行业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