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医生少?医生忙?医生不该在手术室拍照片?他们这样说……
2014/12/26 健康时报

    

     医生少?医生忙?他们这样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教授

    

    


     医生太少了?

     国际上医生的培养保持适度或缺的原则。美国现在每年医生的培养数额是1.7万,多了的话,培养条件就不足以造就优秀的医生。良医救人,庸医害人,不能为了满足一时之需就降格以求,盲目扩大医生的培养规模,更关键的是怎么真正培育出一批精英医生来,这很关键。

     医学院培养的只是医学毕业生,是医生的半成品。国际上,医生毕业以后集中在大的医学中心等条件很好的地方再进行三年左右的培训,这个时候叫做成品医生。再往上读专科医生的话,叫做精品。过去我国只有半成品制度,从今年开始起,国家医学教育的专业培养制度建立,因此成品制度有了,我们也会迅速再建立一个精品制度。

     医生太忙了,没时间做研究?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已经快被喊成真理了,这一点很让人担心。整天喊着不该做研究的医生,最应该做的是临床研究。

     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在做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但研究工作有很多种,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研究等等。其中,基于人体的临床研究是每个医生必然从事的工作,也是医生的不二选择。哪怕一个农村医生也应当做一些质朴的临床研究工作,张村是什么情况容易发病、李村什么情况容易发病,季节如何,发病规律如何,这样才能不断的进行经验的积累,甚至在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如果不研究,就只是一个粗浅的经验积累,而这种经验实际上是他以为是的,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严格的验证,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尽管每个医生对自己的临床经验是如此的珍视。

     最后说一句,临床研究工作是医生的天职天命。医生只有经过研究工作,才能够真正领衔医学界,才能真正的创新性的服务于患者,否则就会成为所谓的“医匠”,只会跟着指南走。

     医生不该以论文评职称?

     首先,学术成果需要用文字来表达;其次,论文确实不是评职称的全部,但如果不依据论文,只是凭着其他标准评,那么对客观的专业能力评价,是不是更少了一个客观的指标呢,是不是更少了一个公道呢,是不是更增加了其他人为的、非正常的乃至低俗因素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SCI,该崇拜还是贬低?

     现在中国对SCI的崇奉到相当的程度了,国际上的教授们对SCI知道一些,但知道影响因子的很少,我们的医生和研究生却能够倒背如流。SCI到底是什么东西?

     它是科学上的评价指标,不尽完善。你敬或者不敬,拜或者不拜,它都在那里。我们总是要把问题极端化,但其实,唯SCI是从,不对;过于贬低SCI,也不对。应该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北京大学医学部健康传播与医学文化中心主任王一方教授

    

    


     手术室拍照,问题在哪里?

     最近大家炒得沸沸扬扬的手术室照片事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辩护或者去声讨,但其实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今天手术室的文化有没有神圣感。

     之前有一组照片感天动地,拍的是福建一个医生32小时手术后躺在地上。都是手术室的照片,为什么前面的照片感天动地,后面的照片就不能接受?这就是立场问题、情感问题,如果你在那里照相,患者就觉得你跟我的情感不是一个情感。这是给人感受的问题,不是哪一块出了错。

     其实人们对我们医生要求的,是一种高于一般人的道德境界,是一种对生命的敬重,一种情感上的东西。中国人讲入情入理、合情合理、情理交融,所以我们合情合理,先有情后有理,才能情理交融,我们的医患关系今天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来源:健康时报新媒体记者贾慧慧整理,转载请注明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jksb2013)

    

     值班:杨小明

     编辑:贾慧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