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公布最省心看病技巧,聪明的患者都这么做,值得收藏!
2015/1/9 健康时报

    

     本文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李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杨舒玲

     虽然不想去,但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那就是“找医生看病”!这可是关系到自身健康的大事,不但需要医生给力,更需要病人的配合。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患者?让医生告诉你:就诊前需要做的准备、如何挂号、怎样跟医生交流……快快造福朋友圈吧!

    

     准备:就诊前这么做1、备精神:一旦患上疾病,既不能漠然置之,也不能背负过重的负担,应该用平常心看待。

     2、备资料:就诊时,一定要准备好以往做过的检查结果及病历资料。最好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以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也可避免重复检查。

     3、备药物: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应将正在服用的所有药品,列出一张清单。如果还服用一些营养补品,也应该带上完整的药袋或包装盒供医生参考。不能只说“某个小白药片”这么模糊的概念。另外,有些药物可遮掩症状,除非病情紧急,一般在就诊前不宜乱用药,特别是镇痛药、解热药、降压药、镇静安眠药等。

     4、备仪态:就诊前尽量不化妆,特别是不能浓妆艳抹。因为化妆品可能掩盖本来的肤色,对诊断贫血等十分不利。看病前还应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饱食、情绪过于激动、大量饮酒或吸烟,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跳加快、血压波动,给某些疾病确诊造成一定困难。另外,由于医生常要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还要采血或仪器检查。因此,不要穿紧身或复杂的衣服,以便检查。

     5、备时机:通常来讲,任何时间去看病都可以,但最好在症状最明显的时候去医院,比如有时皮疹只在下午出现,那就应该在出现皮疹的时候再来就诊。如果是慢性病,只需开药等,则可以在下午患者少的时候就诊。如非紧急情况,尽量不要到急诊就诊,因为大量非急性患者占用急诊资源,必然会影响真正的急诊患者就诊。

     挂号:这样最省心1、医生自己看病会找谁?

     答案:副主任医师。

     作为医疗工作者,每天我都会在医院挂号处听到这样的对话:

     患者:“大夫,呼吸科知名专家的号还有吗?”

     挂号员:“没了。”

     患者:“那主任医师的号呢?”

     挂号员:“没了。”

     患者:“那副主任医师的号还有吧?”

     挂号员:“有。”

     患者:“挂一个吧。”

     然后,家属会相互感叹:“知名专家号又没了,先凑合挂个副主任医师的号吧!”

     每每听到这里,我都会感慨:“这个患者不聪明啊!”

     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的专家号似乎一直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总是患者在挂知名专家或者主任医师的号没有挂到后,退而求其次时的一种选择。曾经有记者问我,你们医院的人生病了挂什么号。我说,看副主任医师的门诊。

     首先,副主任医师更可及,也就是说,副主任医师的号更好挂。

     其次,每一位副主任医师一般都要经过10年左右的临床实践,才能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而按照目前大医院每年就诊的患者人次统计,当成长为一名副主任医师时,90%~95%的病副主任医师都能解决。

     再次,副主任医师一般年龄在30~50岁,年富力强,精力、体力、智力都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因此,他们的工作状态最佳。

     人对健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自己或是家人患病时,总是希望找到他能力所及的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为他治病。这种心理无可厚非。但是,确实没必要什么病都找知名的大专家看,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理性就医。

     2、初次就诊挂什么号?

     答案:普通号。

     如果患者自我判断八成是感冒,那么只要看普通门诊就可以了。如果是初次就诊也应挂普通号,让主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是否该看这个专科,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根据症状、体征初步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已经在一些医院就诊但仍未确诊,或者虽然确诊但是疗效不佳,慕名来到大医院初次就诊时,请务必挂普通门诊。因为不同医院的实验室试剂不同,参考值不同,化验检查可能不互认,一些重要的检查需要在大医院重新做,因此,此时即便挂到知名专家的号,知名专家能做的与一名主治医师(看普通号的医生)做的是一样的——为患者开具一系列化验检查申请单,嘱咐患者等检查结果出来以后再来复诊。

     3、有慢性病该挂什么号?

     答案:看专业门诊。

     对于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可以考虑看专业门诊。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专病专业门诊,例如脂肪肝专病门诊、腹膜透析专病门诊、糖尿病门诊、盆底疾病门诊、高血压门诊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确诊的疾病名称,对号入座来挂号。

     在医院做完手术以后,需要术后复查时,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术后随访的专业门诊看病。如冠心病介入随访门诊、起搏器随访门诊等。这些专业门诊的出诊医师通常是对患者手术情况十分了解的专科医师。至于医师的级别,别担心,至少是高年资主治医师,还经常会有一些副主任医师出诊,而挂号费只是普通门诊的费用。

     4、看疑难杂症该挂什么号?

     答案:要看大专家。

     一些患者确属疑难杂症,在多家医院就诊后仍然不能确诊。这些患者往往辗转很多地方的多家医院,化验单、检查单、病历都是厚厚一叠,但疾病仍没有定性。这时,患者才需要找主任医师级别,甚至知名专家看病,以便尽快确诊(初次就诊还是要看普通门诊)。

     想挂大专家的号却挂不上时,有个小窍门。一些医院设有一些知名专家团队门诊,也就是由知名的大专家领衔,下设下级医师,包括若干个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这时,可以挂团队门诊的号,先由副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看病,如果确为疑难杂症,下级医师诊治困难时自然会请领衔的知名大专家看病。也可以先在这个专家所在医院的官方网站上搜索该科和他相同专业方向的副主任医师,挂这些副主任医师的号,因为属于同一个专业组,副主任医师诊治困难时,就会推荐给知名的大专家为患者诊治。

     就诊:最有效的沟通掌握与医生沟通的方法,在就诊过程中,既可节省时间,又能在医生那里得到自身疾病和问题的答案,保护切身利益。

     1、告诉医生你的感受。

     说真相:俗话说,病不忌医。向医生讲述病情时,应实事求是,既不隐瞒也不夸大。虚假的病史可将医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错误的诊断,进而导致错误的治疗。

     说重点:说出导致这次前来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比如,某人常有一些不舒服,但通常并不去医院就诊,只有当某一症状变得十分明显时,才会到医院。因此不要指望一次看病就解决全部问题,而是应避轻就重地说出最想解决的问题。

     说清楚:说清楚是指患者在医生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位置、性质、数量等问题时,给予医生比较肯定、一致的回答。比如,一位咯血的患者在向医生陈述时,时而说自己咯出的是血块,时而说是血丝,时而又成了呕吐出血块等,这会导致医生诊断困难。

     2、听清楚医生的问题。

     患者一定要听清医生的问题和要求再做回答。对于医生的问题有任何不明白,应该提出来,请医生再次说明,别怕医生嫌麻烦。

     3、主动询问自己所关心的事情。

     患者应学会向医生提问,做好与医生的沟通。建议事先列一张问题清单,可以避免因匆忙而忘记要问什么,也可节省思考时间。

     以下问题可供就诊患者参考:

     我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

     检查的意义及程序?检查前、中、后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时间可以知道结果?得到结果后应该怎么办?

     该病如何治疗?

     为什么要吃这个药?这个药应如何吃?如何才知道有没有效?有什么副作用?要吃多久?

     多长时间会好些?这次开的药吃完后怎么办?如果吃药后感觉不好该怎么办?

     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以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预防再发生?

     医生不会说的心里话几十位美国医生应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们揭露的“真相”有的令人瞠目,有的则十分有趣。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做一个聪明的病人,对你和你的医生都有好处。

     1、别拿我当你的保姆。我每次都对你说:“你真的得减肥了。”而你每次都发誓说“我什么都没吃但体重就是降不下来”,然后你就不停地抱怨膝盖疼,背痛,脚也酸痛,爬个楼梯都累得喘不上气。难道我应该握着你的手,告诉你离甜食远一点吗?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根本听不进去的话,难道我就不累吗?

     2、我们的时间都很紧,门外还有人排队,所以能不能请你不要接电话,而把医生晾在一边?

     3、当一个身体没什么大毛病,但过分健谈的病人拉着我喋喋不休时,我的同事就会紧急呼叫我,告诉我“有一个急诊要看”,然后我就会赶紧离开。但这其实是同事给我准备的借口。

     4、一个医生通常知道的比一个网站更多。有时我花了大量时间给病人制定治疗策略,但他们对我说,网上的说法和我说的完全不一样,古怪的是,他们更愿意按照网上的去做。我还能说什么呢,你们怎么不让网站来给你们打针呢?

     5、其实头衔最大的(比如科主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临床医生,因为他们都把时间花在了管理医院上。身为一个管理者,他们的焦点不再是照顾病人。

     6、最好别在星期五下午做手术,因为大多数问题(并发症什么的)出现在术后第二天。如果第二天是星期六,那你可能就有麻烦了,因为急诊室必然是爆满的,而病房医务人员可能也不够。真正大牌的医生都回家欢度周末了。

     7、当一个母亲问我是什么让她的孩子发烧,我只会说是某一种病毒。如果叫我实话实说,把所有可能的病毒整理成一份冗长的单子,然后念给你听,那你会被吓得哭个没完没了。

     8、我们从不在你们面前哭出来,但有时候,我们会在自己家里为你流泪。

     【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JKSB2013)综合自:健康报、广州日报】转载请注明以上文字!

    

     值班:杨小明

     编辑:王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