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中风只有六步,我们都可能中招!这份时间表,照着做就逃得过!
2015/11/7 健康时报

    

     本文专家:

     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

     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生之中会遭遇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的致残。

     所谓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分为缺血性(俗称“脑梗塞”)和出血性(俗称“脑溢血”)两大类。

     日前卒中就因“名人效应”火了一把——著名词作家阎肃老先生突发脑梗,被不少媒体误传为死亡。

     不过,因卒中离世的名人确实不少。

     2013年,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风后当天早晨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

     2012年,陈佩斯的父亲、著名演员陈强因中风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4岁。

     2010年,著名作家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逝世,时年59岁。

     其实,从血管出现轻微的问题,到真正发生卒中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概括起来,一个人从出生到发生卒中要经过“六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是遗传因素。

     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果有卒中,那么你就会被贴上高危人群的标签。

     第二个台阶是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你还有吸烟、喝酒、不爱运动、心理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那么离危险又进了一步,站在了第二个台阶上。

     第三个台阶是疾病因素。

     如果不良生活状态不改变,那么你很可能就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那么在走向疾病的台阶上就又上了一步。

     第四个台阶是小卒中。如果前三步都没有控制住,那么就上了第四步台阶,出现先兆症状,俗称小卒中。

     大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一过性的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单眼黑蒙、视物眩晕等先兆症状。如果这一步还是没有引起重视,那么只能站在了第五个台阶上。

     第五个台阶是发生卒中。这是谁都不愿意面对的。

     第六个台阶是卒中复发。侥幸活了下来关键就是预防卒中再发。

     预防用药,即使其他药都忘了,这三种可别忘。

     ①抗血小板药,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②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来说用来预防卒中复发。

     ③第三个是降压药,对于血压不高的人在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用降压药是可以获益的。

     王拥军教授说:“一个脑卒中患者,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得到正确治疗的话,就会像很多病人一样从第一次卒中开始,反复复发,最后到生命结束。这六个台阶上完了,等待你的是什么,是一朵花,这个花可不好,鲜花变成了花圈。”

     查颈部大动脉预测卒中的“晴雨表”

     心脏的血管有人管,脑部的血管有人管,惟独颈部的血管没人重视,颈部大动脉却非常容易造成斑块狭窄引发卒中。

     颈动脉就是我们脖子两侧的血管,大家可以摸到它的搏动,像脉搏一样。颈动脉狭窄超出70%以上一定要及早干预。

     颈动脉筛查的方法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无创的,费用也不高。

     一个简单量表自己进行初步的卒中风险评估:

     有无高血压

     是否有房颤

     是否吸烟

     有无高血脂

     有无糖尿病

     是否很少体育活动

     有无超重或肥胖

     有没有卒中家族史

     如果8个危险因素中有3个以上,那么就需要到医院进行颈动脉筛查或进一步的检查。

    

     吃饮食八字方针调整·维持·控制·增加

     “总结我这些年的个人体会是:先吃水果后吃饭,每天一顿全素餐,一斤奶、一个蛋、三个(种)果,限盐少油多蔬菜,粗粮细粮交替吃,合理膳食保健康。”王陇德院士说。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不少人习惯吃完饭再吃水果。其实,水果虽然是低热能食物,但如果是饭后吃,是在吃饱的情况下再吃,即便热量很低,也会淤积在体内。但是如果是在饭前吃水果,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高热能食物的摄入。

     维持:高纤维素摄入、食物多样化。70岁以下的人,争取每天吃顿粗粮。

     控制:油脂对中国人超重肥胖做了大量的“贡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克,也就是半两。但是调查的结果是,现在人均每天吃了44克油。如果每天多吃5克油,不被消耗的话,10年就多长20斤。

     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类食物。水果是每天一定要保证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我国每天人均水果摄入量仅仅44克,不到一两,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是每天300~400克。

     动锻炼三要素频度·时间·强度

     中国有句俗话“千年王八万年龟”,曾经就有人问王院士:“如果人像乌龟一样少动,是不是也能活得更长些?”对这个问题,王院士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我们人体有206根骨头,乌龟有230多根骨头,但人有230个关节,乌龟只有90个关节。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自然造物是很有道理的,给人类这么多关节就是让我们多运动。”

     经常锻炼的人心率每分钟60次,不经常锻炼的人心率每分钟80次,因此常锻炼的人比不常锻炼的人每天心脏少跳2.4万多次,一个月下来少跳74万次,一年880多万次。您说哪个人活得长呢?

     锻炼三要素:频度、时间、强度,也是有讲究的。很多人意识到了锻炼的重要性,说我在锻炼,一问他在干什么呢,在散步,实际上这样根本没达到锻炼的要求。

     频度:每周至少3次,最好5次,每周有一两天休息时间。

     时间:要达到平均每天半小时,只有达到每天半小时才能保证健康。

     强度:最简单的算法就是运动时心率达到170减去你的年龄,50岁达到120,60岁达到110。

     锻炼时间以下午四五点比较好,上班族晚上比较好,老年人早上可以做轻度运动,比如散步走路。国外一项研究,追踪对象40年,把中风患者发病按时间分类,显示早上8点到12点是高发期,第二个是凌晨4点到8点,占全天的55%,最低是晚上8点到12点,为5%。小品演员高秀敏就是凌晨去世,马季也是早上在马桶上去世的。

     鼓励小编,底部点赞↓↓↓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摘自《健康时报》2011-11-03第03版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贾慧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