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防腐剂有毒?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别再被骗了!丨推广
2016/5/13 健康时报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6年第二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启动仪式上,钟凯博士就告诉了我们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6个食品安全话题。下面为大家一一解读。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不能吃?

     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能继续销售,但是并不意味着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就等于有害食品。有些食品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感官上的变差,仍可以继续食用,比如一些果汁、饮料以及脂肪含量不高的干粮谷物制品。有些食品的品质影响不大,只是过了最佳品质期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食品保质期是企业对于消费者的质量承诺,但包装打开之后保质期就作废了。

     不过,有些食品过了保质期后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例如冷藏、罐装、油炸的食品可能会出现微生物、过氧化值超标等。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购买食品看保质期的习惯,同时按标签建议的贮存条件存放食物。

     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

    

     曾经,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的谣言满天飞,更是被解读为方便面有害健康。事实上,同样是面条,制作方式不同,人体的消化过程也不同的。但是消化过程的不同并不能认为这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更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危害。否则,类似金针菇、木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都不能食用了。

     不要说加工食品,就是不同的烹饪方法也是一样。一块鱼肉,煮、煎和炸,其消化过程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鱼还是鱼,不同的烹饪方法导致的消化吸收过程的不同不会导致健康的风险。

     吃酸性食物就会成“酸性体质”?

     人体的血液PH值大概在7.35左右,就有说法认为最好的食物的偏碱性食物,还有些危言耸听说酸性食物吃太多甚至可能导致癌症。其实都是无稽之谈。

     米面杂粮等谷类和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以及一些坚果等成为“成酸性食物”。因为它们含有磷、硫、氯等元素较多,其燃烧后的灰粉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推断其在体内代谢可能生成的酸性产物占优势。同理,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和奶类等含有钾、钠、钙等元素较多,其燃烧后的灰粉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称为“成碱性食物”。

     不过,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极其复杂,PH值的稳定状态也是由身体内循环调节的,基本维持在7.35上下,不会有较大波动,食物更是不能直接改变人体的酸碱度。在科学界从来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更没有“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的概念。

     食品防腐剂有毒?

    

     说到防腐剂,很多人就会想到电影里的木乃伊、泡尸体的福尔马林等等,用处理尸体的防腐剂处理食物也太过耸人听闻。其实食品防腐剂跟这些完全没有关系。

     目前国家批准用于食品的防腐剂有25钟,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苯甲酸、亚硝酸盐、山梨酸钾等,他们的目的是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

     绝大多数企业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都比较规范,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和用量,防腐剂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不添加防腐剂”往往只是宣传噱头,这样的产品一般本就无需添加防腐剂,例如已经经过巴氏热加工热处理的酸奶。

     工业加工过的食品不能吃?

     现在住在城市里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天天想着去农村租块地,吃所谓“纯天然”食品。事实上,现在的食品工业对我们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比如奶粉中的DHA和不饱和脂肪酸都很容易被氧化,现在工业发展之后就可以将它们保护起来,使奶粉更营养。而所谓“纯天然”食品可能由于未经杀菌处理有更多的潜在风险。

     食品安全要看量

     食品中都存在有害物质,关键是量的问题。一种物质的毒性,必须基于使用的剂量来讨论才有意义。杨白劳喝了一碗卤水致死,但是卤水点豆腐我们吃了两千多年了,不仅一点事儿都没有,还是不能抗拒的美味呢。

     另一方面,饮用水总是无毒无害的吧,但饮用过量时也会带来电解质失衡的麻烦。所以说,世界上不存在零风险的物质,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注重决定物质潜在风险的“量效关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