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要特别注意出血的护理
2016/7/19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血小板减少是血液疾病的一种,而且这种病发病于各个年龄段,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出血给病人带来的种种危害,在生活中做好病人出血的正确护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病人及家属要注意病情的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皮肤、黏膜、大小便情况等,及时发现新的出血或出血先兆,并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时跟踪患者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或其他辅助检验结果,观察早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更有意义,警惕危机值,作出正确的临床判断,以利相关护理与救治工作的展开和配合。

     并发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防止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而导致加重出血,指导患者用海绵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等,避免进食过热、过烫食物,进食应细嚼慢咽,进食后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及牙龈情况,并指导患者如果发现刷牙时出血血丝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出现出血牙龈红肿渗血时可用凝血酶或0.1%肾上腺素棉球局部压迫止血,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以免引起口臭而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情绪。

     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净,下床活动时注意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清洗或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和避免用力摩擦皮肤;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高热患者禁忌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同时各项护理操作要求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穿刺次数,静脉穿刺时,应避免用力拍打及揉搓穿刺部位,扎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穿刺或注射后部位要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能选择一种注射方式的药物尽量避免多次穿刺,同时选择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此外,注射或穿刺部位要交替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

     对于动脉穿刺术后,医护人员要亲自为患者按压穿刺部位30min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班班交接查看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渗血、血肿等形成,同时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激烈活动穿刺部位的肢体。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制动,深部组织要注意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可用冰袋冷敷,以减少出血,同时采用局部压迫止血。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吐,及时观察呕吐物颜色、性质及量;同时告知患者大小便后要观察自身二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进行大小便及呕吐物的标本采集送检。

     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激烈咳嗽和用力大便等,若出现眼底充满血丝、熊猫眼、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等,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量让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搓眼睛,以免加重出血;对于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要时刻警惕并且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的发生。

     血小板减少性颅内出血大多为散在点状或片状出血(也可突然发生大量出血),所以临床上少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所致的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也不像一般脑血管意外那样急剧。根据我们的观察,首先神志的观察,初期是淡漠、嗜睡,头痛、头昏、呕吐是必有的,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一旦发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出现这些症状 ,就应该想到颅内出血的可能。若患者突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喷射状呕吐甚至昏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等,则提示有颅内出血。而颅内出血是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相关急救工作的配合,赢得抢救时机。

     (1)立即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一侧,防呕吐物反流发生窒息;

     (2)随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予用药以降低颅内压、止血等对症处理,同时立即予血库联系,及时给患者进行输血或成分输血;

     (5)停留尿管,密切记录患者出入量及尿量变化情况;

     (6)密切观察与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做好重症患者护理和交接班工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