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当中西联手
2016/8/7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中医认为,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有关。中医所说的气,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物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二是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系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的血症,血症是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出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的一类疾患。一般是指非外伤引起的出血,临床上有时只见一种出血,也有同时并见几种出血者,有的出血势缓量微,也有的势猛量多,此时可危及生命!
血流的运行是在心、肺、肝、脾等内脏相互配合下进行的,所以其中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多由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和久病肺肾阴亏、虚大妄动、络伤血溢而形成,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调理气血、脏腑,补气补血,兼滋阴泻火,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抑制血小板的免疫破坏,故西医激素、丙球、长春新碱、环孢素等免疫用药,见效快,部分病人经经调整用量,巩固治疗而痊愈,部分病人激素、环孢素等减量后,病情反复,甚者缠绵难愈,也有部分病人使用上述药物无效,成为难治性ITP。因此本病的中医治疗在一定范围内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病中医属“发斑”、“血证”范畴,一般病机概括为外感和内伤,可见于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脾肾阳虚,统摄无权;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淤血内阻,血不循环等。
但由于中医接诊时,大部分病人已经历西医治疗,激素、丙球、长春新碱、环孢素等的应用,使病人体质被掩盖,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病证,目前的中医辨证分型已不能概括其证,按照常见中医分型治疗效果亦不甚理想,笔者在临证中根据辨证,要彻底攻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愈、易复发的难题,需要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注』
微信咨询公众号:xxbjs1
如果你对本文存在疑问,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疾病有不明白的问题,都可添加微信公众号与在线医生进行咨询。

关于血液病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都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血液病在线咨询频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