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为什么血小板数值会低下?
2016/8/21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血小板低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症,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作用的生化物质)攻击自身的血小板所致。某些急性感染是造成这种病的根本原因,在短时间内输血太多(如在动大手术期间),或发生异常出血和凝血,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如:

     免疫因素

     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是血小板破坏增加,即血小板存活时间显著缩短,导致的原因是病人血浆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这种抗体对同种和自身血小板均有破坏作用。

     血管因素

     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成比例,提示本病的出血与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也有关系。例如脾切除后,虽然部分病例血小板数并未上升,但出血现象则可改善;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小板数量不一定增加,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转为阴性,出血也可减轻。凡此皆足以说明毛细血管缺陷对本病出血的重要意义。

     脾脏因素

     经研究发现脾脏可能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之一。当脾脏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时,正常血小板经过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而致敏,致敏的血小板极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遗传因素

     据研究表明,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学缺陷,提示此病可能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此外,细胞免疫、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均参与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

     专家提醒:如若出现皮肤出血点,紫癜,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关节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病症表现,需要高度警惕血小板减少症!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切勿放任疾病发展恶化,加重病情。

     『注』

     微信咨询公众号:xxbjs1

     如果你对本文存在疑问,对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疾病有不明白的问题,都可添加以上的微信公众号与在线医生进行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在线咨询频道,输入您要咨询的疾病问题,在线医生会耐心全面解答您的疑问▼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