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70种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2016/9/16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有三种因素可致血小板减少,即:药物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药物抑制骨髓产生血小板,药物免疫性三种因素。
史淑荣主任表示,前两种因素与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密切相关,比较多见。后一种因素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无关,而与患者本人的过敏体质相关,相对少见。这说明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是预防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的关键。

目前已知约有70种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其中60%左右是由于抗生素所致。其中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最为多见,这几类抗生素中均有数种药物可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
另外,氯霉素、合霉素、灰黄霉素、万古霉素、新生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多粘菌素、利福平、两性霉素B及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等)等,也有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报道。
因此,使用这些抗生素,尤其是长时间或大剂量用药时,必须警惕药物致血小板减少副作用。
针对抗生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抗生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干预措施包括:
● 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误用、滥用抗生素;
● 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大剂量用药,尽量缩短用药时间;
● 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每周至少检查1次血常规。假如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出现异常,例如皮肤黏膜有出血现象,或发现血小板低于8万/立方毫米,就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

一般情况下,轻至中度的药物性血小板减少预后较好,多在停药后2周内自行恢复。为了预防和减少出血,患者可以配合服用一些升血小板的药物,如茜草双酯、利血生、维生素C等。
一旦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立方毫米时必须急诊处理,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出血较多者应输以少量新鲜血液或直接输注浓缩血小板,以降低致命性大出血的危险。
『注』
如果您对本文有疑问、对疾病与治疗有不懂的问题,您可通过添加以下微信公众号与在线医生进行咨询。
微信咨询公众号:xxbjs1

①:已添加微信公众号的病友们有疑问可直接微信窗口发送消息或留言,在线医生看到会及时回复(也可直接发送消息注明所患疾病和电话,请医生去电分析病情解答疑问)
②:对于疾病的检查、病症、治疗、护理、预后、饮食存在疑问,可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在线咨询频道,与在线医生一对一咨询,我们会竭尽所能为你解开疑惑。
▼点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