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600天
2015/1/2 水木文摘

     提示:点击上方水木文摘一键关注

     清华第一微文摘,每日思想饕餮餐

     过去两年,这位原先就声名远扬的歌唱家,“家喻户晓”的范围从中国扩展到全球。

     自2013年春以第一夫人身份,站在莫斯科的飞机舷梯上亮相,彭丽媛在600多天时间内完成数十场外事活动。

     中国百姓已经习惯在看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外访消息时,会有一句“彭丽媛同机抵达”。

     将第一夫人视作一种外交资源,这亦算是现时中国的“新常态”。

     今年十一月底,河南洛阳一位叫李雁的市民在整理家中旧物时,发现一封32年前彭丽媛写来的回信,上有她的落款签名。

     20个月前,北京一位时尚杂志的编辑翻箱倒柜,找出一张1991年彭丽媛的CD,上面也有她的亲笔签名。

     从32年前到1991年,彭丽媛由一名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变成著名歌唱家。而在刚刚过去的20个月里,她陪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数十场外事活动,成为全球知名的“第一夫人”。

    

     也就是在十一月底,公众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彭丽媛将一只小袋熊轻轻抱在怀中,站在一旁的习近平微笑着提醒说:“它不让摸头的。”

     那是发生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一个场景。南半球的春季阳光下,习近平彭丽媛伉俪正在澳大利亚总督科斯格罗夫的陪伴下,参观总督府院。

     此前一天,习近平参加的G20峰会,刚刚在该国闭幕。彭丽媛手中那只名为“沃纳”的袋熊,体型就像字母“G”那样,有一种圆滚滚的可爱。

     这不是习近平第一次到澳大利亚。1988年还在福建担任厦门市副市长时,他就到过这块遥远的大陆。

     这也不是彭丽媛第一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陪同出访。去年,在莫斯科那个寒冷的三月,她已经完成了首秀。那一日的《新闻联播》,在播报完习近平与普京的会谈后,还特意播放了普京给彭丽媛献花的画面。

     在清华大学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赵可金看来,那是中国外交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但对另一些人而言,彭丽媛的影响远超外交范畴。那一晚的《新闻联播》播出不到一小时,国内就有一位销售女包的网店店主,迅速联系工厂,连夜仿制彭丽媛手里拿着的那个黑色皮包。用店主的话说:“First lady(第一夫人)是时尚第一推动力,不管黑包白包,这就是好包。”

     另外,俄罗斯外访后的一个月内,国内共有五家一线的新闻杂志用彭丽媛做封面,标题全部含有“第一夫人”字样。这种密度,前所未见。

     一种变革

     “领导人有感情,有家庭,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在BBC的画面上看到彭丽媛后,英国公共关系专家麦启安认为,彭丽媛可以帮丈夫增加亲民色彩。而在复旦大学教授陈雁看来,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存在,“意味着中国开始朝国际惯例靠拢。”

     国际惯例也是一种从无到有的东西。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这个称号的,是1751年就任的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妻子。她因号召人民抵抗外敌而广受敬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曾出现数部名为“第一夫人”的戏剧,这一称呼像好莱坞的流行文化一样,在全球传播。

     旧时代那些中国王朝,没有“第一夫人”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只在1963年至1966年间,由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偕同夫人王光美,先后出访印尼、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四个国家。

     自那以后,便是一场长达28年的沉默。直到1994年,江泽民出访俄罗斯,中国百姓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陪同出访的王冶平。

    

     江泽民夫妇与小布什夫妇

     那被视作中国当代“第一夫人外交”的开端。按罗伯特?库恩所著的《江泽民传》描述,“随着1994年的这次访问,党的媒体政策也发生一些变化。一项内部指示要求中国的新闻机构适度地报道江泽民同志夫人在国外访问时的有关活动。”

     2002年后,公众经常看到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一同出席外事活动。后者穿套装、配胸针和项链的习惯,被国外媒体赞为“文静”和“清新”。当然,另一个形容词还是“低调”。

    

     胡锦涛与夫人刘永清

     当彭丽媛大方上镜后,《纽约时报》说,这是一种变革,她打破了中国“第一夫人”默默无闻的传统。当然,这家全球著名的报纸没有忘记,71年前曾有一位叫宋美龄的中国女子,第一次以国家元首夫人的身份出访过。

     不过,彭丽媛终究还是与众不同。就像美国负责东亚外交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史蒂文森对《南方周末》说的那样:“以前中国的第一夫人,往往是当她们的丈夫成为领导人后才被人知晓。但彭丽媛非常特殊,她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前就已家喻户晓。”

     一种优势

    

     年轻时的第一夫人

     彭丽媛的确成名已久。

     她就职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教员曾透露说,多年来彭丽媛做事有分寸,不会参与非工作范围内的事情。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她很少在校内公开场合露面。事实上,早在2007年习近平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家常委后,她就已不再参加任何商业演出。

     但在那段时期,拥有少将军衔的彭丽媛,还是会在一些重要场合穿上礼服或者解放军制服,参加演出,用她标志性的歌声歌颂中国。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目前,她最后一次登台献唱是在2012年1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双拥”晚会。

     当晚,她在半小时内三次演唱歌曲《江山》——第一次是晚会的压轴演出,后两次是为央视在大年二十九播出的晚会录制节目。

     除此以外,她把更多时间放在“控烟形象大使”和“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这一类的身份上。作为一名资深文艺工作者,她在这些活动中收放自如。CCTV造型师徐晶早就赞赏过她的形象:“许多明星都喜欢往自己身上堆砌东西,其实加是最简单的,而做减法,减到一个什么分寸,就很难把握,但她一点就通。”

     在外交场合出现后,在容貌和穿着被热捧的同时,彭丽媛的沟通能力愈发明显。就像2014年夏天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该国女总理比塞萨尔说的那样,“彭丽媛能够讲英语,我们是用英语交谈的。”

     而作为一名气质文雅的女性,彭丽媛还可以帮忙改善外交场合的严肃气氛。中国外交学院的个人形象与礼仪专家周加李认为,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第一夫人作为一个柔软的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今年春天访问荷兰时,该国王后就邀请彭丽媛为一种紫色的郁金香命名。相比外型和气质上更硬朗的习近平,让彭丽媛去为花命名,要更符合国际传统。事实上,此前有多个国家的第一夫人曾为荷兰的郁金香新品种命名,比如俄罗斯前总统夫人斯韦特兰娜?梅德韦杰娃和德国总统夫人贝蒂娜?武尔夫。

     女性身上常有的细心,也是彭丽媛的优势。还是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那一次,当现场记者要给她和比塞萨尔总理拍照时,她却立即注意到,该国的第一夫人因为座位中间隔着习近平和特多国总统卡莫纳,无法参与合影,于是立即用手势邀请第一夫人。习近平和卡莫纳立即将自己的座位椅子推后,让出通道,让彭丽媛、特多国第一夫人和总理三位女性顺利合影,成为外交场合上的一个独特画面。

     另外,彭丽媛的歌唱家背景,也可以在出访或接待时,为负责行程的外事部门提供更多选择。《明周刊》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自2013年第一次随同出访,截至2014年十一月到澳大利亚参加G20峰会,在彭丽媛参加的外事活动中,并非全都有习近平在场。其中至少有32次是单独活动,有10次是与音乐相关。比如在俄罗斯用中俄双语演唱《红莓花儿开》,在上海陪同参加亚信峰会的元首夫人们到豫园听昆曲,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丈夫绍尔一起,参观柏林音乐学院等等。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第一夫人,这种密集的外事活动,都是对抗压和抗疲劳能力的一种考验。彭丽媛的歌唱家生涯,再次起到作用。

     过去数十年,她去过中国最偏远的乡村,给父老乡亲们唱歌,也到过埋着地雷的老山战场,给中国士兵们献艺。2008年,她还去过四川地震灾区,并单独给6个正在执勤、无法观看现场演出的士兵,举办一场“专场演唱会”。

     她熟悉各种场合的各种高要求。最经典的一次是在2001年。那一年的10月20日晚上,中国有两个大型活动撞了日期:上海正在召开的APEC会议,需要一位重量级的明星献唱,因为多年压轴CCTV春晚,彭丽媛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而在浙江,同一个晚上开幕的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也承担着外界的期待。

     上海和杭州相隔近180公里,而浙江方面相信,他们用最好的司机可以缩短这个距离。于是,当晚彭丽媛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唱完一首歌,然后快速乘坐电梯下楼,钻进了汽车。1小时29分后,她又像变魔术般出现在杭州的黄龙体育馆,并献唱一首一样的歌。

     在台上,彭丽媛曾经演过引吭高歌的藏族女子,演过《昭君出塞》的烈性女子,也演过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而如今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她正在用过往积攒的全部能量,演出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时间刚开始不久,她的好戏还在后头。

     第一家庭style

     在社交网站上,有人开玩笑说,彭丽媛比习近平“多了一点”:他被称作习大大,而她是习太太。

     没有人真正统计过,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和彭丽媛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有多少次是挽着手一起面对镜头。

     但十一月访问澳大利亚时,在“雪龙号”上的那一次,应是有史以来中国国家主席和第一夫人之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牵手。在当晚《新闻联播》的画面上,习近平登上停靠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迈过一个舱门时,转身对身后的彭丽媛伸出手,作出“来”的手势,两人于是一同进入舱内。

     差不多同一时间,两人写给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16个小学生的一封回信被公布,上有夫妇俩并排的联合签名。

     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次。

     就像世间所有的缘分一样,习近平与彭丽媛也经历过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多年前,两人的生活原本并无交集。

     1977年,当彭丽媛坐上拖拉机去城里考试,尝试改变命运时,习近平已经结束知青生涯,正在北京读书;1982年,她第一次出现在CCTV的晚会上时,他正在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当一名秘书;1985年,她在老山前线给战士唱歌时,他刚到福建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和副市长不久。

     在那不到一年后,两条时间线就交汇在一起。1986年底,有个朋友给24岁的彭丽媛介绍对象。听说男方在厦门工作,她的第一反应是“两地分居怎么办”。

     现在,那个“见面不到40分钟就认定缘分”的故事已广为人知。习近平和彭丽媛于1987年9月1日在福建结婚。

     彼时,两人都在事业上升期,经常忙于工作。1988年,和彭丽媛外出表演时同住一个房间的艺术家田华,亲耳听到前者给正发高烧的习近平打长途电话,一口一句“真是对不起”,而习近平那一头的回答是:“你放心,我不责怪你。”

     后来,这些故事都被白纸黑字地讲出来。2003年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编撰的《福建博士风采》丛书显示,1990年当彭丽媛拿到中国第一个民族声乐硕士学位时,打电话给习近平,却听后者用不紧不慢的声音说“是吗?那你赶紧回来吧!”彭丽媛问:“你怎么不祝贺我?”习近平则答曰:“我这里有一大批硕士等着分配工作呢!”

     1990年是彭丽媛十分忙碌的一年。她先后在“北上广”举办大型独唱音乐会,全年共到5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

     在聚少离多的年代,习近平对妻子的要求还是很严格。每次彭丽媛到他那里,他从不声张。一些原本可以携眷出席的场合,他也不让彭丽媛参加,理由是“成天带着老婆,别人会说闲话,影响不好。”

     但这不妨碍彭丽媛对习近平的支持。1999年,在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她与窦文涛、梁文道谈笑风生。那时,中国还少有人知她的丈夫是习近平。彭丽媛称丈夫“最称职最优秀”,窦文涛追问“他是不是很成功的人物”,彭丽媛继续笑答:“我都嫁给他十几年,肯定是很成功的。”

     2013年以前,两人在公开场合的互动,只有数得出来的几次。

     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彭丽媛带着妹妹和弟弟,一起上央视一套的节目,并在最后一起演唱《沂蒙山小调》。那一次,镜头最后扫过观众席,坐在那里的习近平一边鼓掌,一边开心笑。

     另一次是2002年至2007年间,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有一次在一台晚会谢幕时,上台与参演者们握手。当时,身着军装的彭丽媛就在队列中,当两人笑容可掬握手时,身边的人也笑起来。

     这个通过浙江卫视播出的场景,其画面截图,至今在中国的网络上流传。另一个与之相似的场景,则发生在2013年3月。习近平在出访南非时,在欢迎宴上举着香槟与南非总统祖马碰杯后,转身又与迎上来的彭丽媛轻轻碰杯,两人的默契程度可见一斑。

     从2013年开始,按照国际惯例,习近平在参加外事活动时,开始有彭丽媛陪伴左右,再不需担心“影响不好”。

     他在今年和去年,分别出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蒙古时,站在飞机舷梯上为彭丽媛打伞的照片,他在印度与彭丽媛一起荡秋千的场景,他在APEC峰会上受彭丽媛示意,向镜头挥手致意的画面,都将化为这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政治记忆。

     来源:政商阅读http://url.cn/ZLHAeQ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水木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