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世间最难把握的是什么?
2016/8/31 水木文摘

    

     作者:于丹

     摘自:《此心光明万物生》

     原题:《一念》

     经长江文艺出版社授权使用“原创”首发。

     转载须经授权,注明以上信息,保留书封照片。

     排版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世间最难辨识的不是远方,是近处;最难评价的不是网上的人和事,是自己。世间最难把握的也不是一生,是一念。浮沉忙碌间,我们还能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起心动念?

    

     ▼于丹致水木文摘读者寄语▼

     记得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

     一位将军,听人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里不解,就急匆匆赶去寺里问老方丈。

     方丈正在坐禅,将军冒冒失失开了口,老方丈眼睛都没睁开,很轻蔑地说:“你这样一介武夫,连个起码的礼数都没有,还配听什么修禅的道理。”

     将军大怒,咣当一声拔出剑来,直指老方丈鼻尖“你个臭和尚,问你是给你面子,还不识抬举了?!”

     方丈睁眼,一指将军:“此一念,你就在地狱。”

     将军一怔,忽然羞赧,掷剑伏地:“在下失礼,本来是为求教于师父,还请师父宽恕。”

     方丈淡淡地说:“此一念,你已经在天堂。”

     随着长大,看见都市里的街道一天比一天宽,人的心量却一天比一天窄。开的私家车越来越好,路却越来越堵,以至于出现了路怒一族。于是常常想:浮沉忙碌间,我们还能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起心动念?

     《庄子?秋水》中称:“夔怜(虫玄),(虫玄)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就是说一足的夔羡慕多足的(虫玄)跑得快,可多足的(虫玄)羡慕无足的蛇更快,有形的蛇呢,羡慕无形的风,而风知道自己的速度赶不上人的目光快,目光却明白世间最快的是起心动念,一念即千里,什么都追不上。

     所以佛家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有个诱因,难免就起了嫉妒、贪婪、烦恼、报复各种念头,关键是有没有一种觉悟能及时制止了念头,让自己明辨是非的理智赶在做傻事之前醒过来。

     看“烦恼”二字,那是火冲上了顶、乱了心,而“觉悟”二字,恰恰是“见我心”。

     于狂喜中、于暴怒中、于飞短流长的环境中,得见自己的心,都不容易。

     世间最难辨识的不是远方,是近处;最难评价的不是网上的人和事,是自己。世间最难把握的也不是一生,是一念。

     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一件乡村往事:三十多年前,在他女朋友家的村里,有一户人家的女儿跟人私奔,怀了身孕。这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乡村可是天大的笑柄,连续几家女眷来跟他后来的丈母娘议论这件事,可他这位准丈母娘就是不接一句茬儿。别人义愤填膺之余好奇追问这位邻居不表态的原委,老太太慢悠悠说了一句:“我家有四个还没出嫁的丫头,我不敢担保自己家的闺女个个不落话把儿,我也不敢笑话别人家的闺女”。

     后来,这家的女儿都考了出去,个个很有出息。乡里都说,是为娘的家有规矩,口上也积德。

     不敢幸灾乐祸,就是一念慈悲。

     时时心存“不敢”,就熄了些自己的妄念,多了点儿对别人的恻隐。一念不炽,就烧不毁理智清明。

     星云大师提倡的“三好运动”,无非就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言语上不妄语、不诽谤;行为中毋因善小而不为、毋因恶小而为之;那么心念上自然就养出善意来了。一念一行,生生不息,也就从当下绵延成了一生。

     努力照顾好当下每一个念头吧。

    

     本文作者:于丹;原题:《一念》;摘自于丹新书《此心光明万物生》。新书由水木文摘与当当网联合独家预售。点击阅读原文,抢购于丹亲笔签名版礼品套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水木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