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肠子上的肉疙瘩,学名:肠息肉
2016/6/1 武汉博仕胃肠医院

     肠息肉

     这年头真是哪里都会长肉,你听说过肠子上也会长肉疙瘩吗?医学上称为:肠息肉。这是由于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里面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在线说出你的症状,专家免费为你分析病情。

    

     肠息肉的高危人群

     如果您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高危结肠息肉者;建议这类人35岁以上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大便隐血、癌胚抗原等检查;而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长期吸烟饮酒者;年龄大于45岁者;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大便隐血、癌胚抗原等检查,3-5年做一次电子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哦。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一次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

     肠息肉会癌变吗?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多为错构瘤):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腺瘤性息肉则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在线说出你的症状,专家免费为你分析病情。

    

     肠息肉怎么治疗

     肠道息肉不是大病,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先咨询专科医生,询问需不需要活检,需不需要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一般而言,大于12.5px的息肉均建议积极处理。当然对于反反复复的息肉生长,一定要注意遗传疾病的可能性(如:PJ综合征),也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对于家族性多发息肉病患者,建议至少每年行1次胃、肠镜检查,分次处理较大的腺瘤性息肉。对于已经发现有肠息肉但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须注意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少吃红肉、油炸食品、腌制食品,远离烟酒等不良嗜好,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并定期做肠镜检查(2-3年复查一次)。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在线说出你的症状,专家免费为你分析病情。

    

     武汉博仕医院

     武汉市医保 · 农合定点单位

    

     微信号:whbswck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武汉博仕医院胃肠科以首都北京雄厚的专家、技术力量为依托,专病专治,形成了医院特有的“源于北京,专业典范”的独特优势,医院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12号,交通便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武汉博仕胃肠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