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磨蹭娃,你催还是不催?
2016/10/3 育儿宝典

    

     吃饭吃一两个小时、睡觉也半天无法入睡,写作业的时候更是磨磨蹭蹭,简直无法容忍。麻麻们着急上火,于是就是各种催促:快点!赶紧的!别磨蹭!

    

     想想《疯狂动物城》里面的那只树懒吧,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嘿~哈~哈~哈~请不要拉着我,我只想撞墙。

    

     可是鲁嘻嘻想啊,别说娃了,成年人的拖延症也是非常普遍。比如,嘴上说要减肥很久了,还是没有任何的行动。早上闹钟响了三遍了,磨磨蹭蹭的,又一头栽进了温暖的被窝。计划表上列了一大堆任务,却迟迟没有说干就干。

    

     深圳实验幼儿园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全园323个家长表示,92%的孩子都会磨蹭,其中88%的孩子是表现在生活自理方面,起床、洗漱、吃饭、做事等等。娃为啥磨蹭呢?要么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要么就是父母教养方式的原因。

     第一是孩子有自己节奏。其实不管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就决定了他一定要慢,才能够把持得住才能够做得好,所以我们家长经常会忽略这一点,往往用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做事的速度。所以就会觉得孩子慢。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家长自己特别着急的时候,娃又是怎么想的呢?

     麻麻,可以不可以不要催我了?我也有自己的节奏。

     其实,娃真的很难感受到时间对自己的意义,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磨蹭了,即使是被提醒了,也没有办法很快地去做出调整,所以就很容易去表现为磨蹭和拖拉了。除此之外,还有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事情不感兴趣、动作不熟练等等原因。

     还有少数的孩子是属于天生慢性子,这是由他的神经类型决定的,家长们必须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只要孩子的慢性子,对他的生活和学习,没有造成特别不利的影响就没有必要强求去改变孩子。

     你说,树懒知道他们是慢性子不?如果是基因决定的,貌似当妈的只能接受了,毕竟慢性子也有慢性子的好处吧。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本来就有问题。有些家长习惯了包办替代,本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但是他们总是喜欢替他做这做那的,还有就是喜欢控制孩子,总是催着、赶着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要么就是父母本身就是拖延症患者,平时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娃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拖延症患者。

     家有慢半拍的娃,家长该怎么办?

     育儿策略:

     第一,深呼吸,不要发脾气,提醒自己慢慢来。对于动作和技巧还不够熟练的孩子来说,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来循序渐进地去掌握动作和技巧了,家长要耐心地去指导孩子,通过反复练习,孩子的动作会越来越熟练,速度也自然就会变快了。

     第二,转变教养方式,其次是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少催促、多表扬,相信娃更爱听表扬的话,而且也会做得越来越好。

     第三个方法是善用计时工具和游戏。这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比如说让孩子5分钟洗完脸,但是娃知道5分钟是多长时间吗?比如说沙漏计时器,就是很好的认识和感知时间的好帮手。

     对于年龄小的宝宝,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自制钟表,把钟表上的数字用简单的图画或者是贴纸来表示,在8点的地方贴上面包,就表示8点要吃早餐了;

     还可以用十二生肖来表示数字的钟表,用它来提醒宝宝,当分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了,再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他已经能够认读数字了,就可以直接使用,有数字的钟表。

     其次我们还可以在家庭中经常玩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孩子增强时间观念:比如说一分钟找不同,两分钟拼图,三分钟收玩具,五分钟穿衣服,通过这种计时游戏可以适当地增加孩子做事时的紧迫感。

     还有一种数数的方式更为简单,可以和孩子比一比,谁穿衣服穿得快,谁先把衣服叠好;还可以从1数到20,家长和孩子把米里面的黄豆捡到碗里面来,看谁能够捡得更多。

     每个小孩子都是一颗小树苗,小时候若是好好栽秧,长大后就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既然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何不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好好的陪伴,悉心的教养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育儿宝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