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发要占营收三成;决战智能机十大技术;OPPO如何进攻一线城市?周鸿祎说憋了很多话想讲;郭董想复制小米
2016/6/15 集微网
1.华为研发投入计划提升至总收入的30%;
2.Gartner:决战智能机不可忽视的十大技术;
3.从三四线城市起家的OPPO 如何进攻一线市场?;
4.鸿海买诺基亚 郭董想复制小米模式;
5.做机一年多 周鸿祎说憋了很多话想讲;
6.TCL通讯私有化,今年目标是实现税后盈利1块钱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华为研发投入计划提升至总收入的30%;

腾讯科技 郭晓峰 6月14日法国报道
塞纳河边的散步,香榭里舍林荫下的低徊,浪漫的法国总让人心怡神往,殊不知,这里还是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地方。
当地时间14日下午,在华为第四届欧洲创新日上,华为公司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表示,欧洲是华为的战略重地,华为的数学、芯片研究中心坐落在法国,去年华为在欧洲投入创新研发超过3亿美元。
据了解,本次会议主题是技术之美,而以技术起家的华为试图探索如何利用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众所周知,华为每年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庞大,是公司总收入的10%至15%,去年华为总投入超过90亿元美元,占比总收入达到15%。
徐文伟透露,华为未来仍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和研发投入,未来比例将提升至20%,甚至达到30%。
目前,华为在全球有26个能力中心,且大部分位于欧洲。分布在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瑞典和英国8个国家。在法国,除美学研究中心外,华为拥有芯片、数学、家庭终端和无线标准4个研发中心。
“华为很多新技术都是在欧洲诞生,并获得应用推广。目前,华为在欧洲已和200多位科学家、150家科研机构合作,赞助超过80个研究项目,投资7500万欧元在100所大学开展学术研究。”徐文伟说。
在外界看来,华为之所以加大对欧洲的投入,主要因为:一方面欧洲是个利益多元化的地方,能够接受华为;另一方面欧洲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华为可以把这些基因组合起来成立研发中心,既满足华为的业务成长需要,又改善与欧洲政府的关系。
2.Gartner:决战智能机不可忽视的十大技术;
Gartner选出前十大智慧型手机技术与性能,不但能为使用者带来更惊艳的体验,还可以为装置厂商开展新的商业模式。
市场研究机构 Gartner公布了2016/17年度前十大智慧型手机技术与性能;该机构指出,智慧型手机市场日益复杂且瞬息万变,同时市场逐渐成熟,商品化的程度也 越来越高。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里,智慧型手机功能已逐渐随着技术提升而强化,然而使用者往往忽略了其中的重要性。
Gartner研究总 监Roberta Cozza表示,Gartner选出的前十大智慧型手机技术与性能,不但能为使用者带来更惊艳的体验,还可以为装置厂商开展新的商业模式;而 Gartner所选出的技术及性能,都拥有行动装置厂商所不容忽视的发展与转变。该Gartner选出的2016与2017年前十大技术及性能包括:
· 快速充电; ·无线充电; ·扩增实境(AR)与虚拟实境(VR); ·多镜头相机解决方案; ·感测器:生物特征识别与技术; ·虚拟个人助理(VPAs); ·可挠式(软性)/曲面显示器; · Wi-Fi 802.11标准; ·USB Type-C; ·嵌入式SIM卡(e-SIM卡)。
Gartner研究人员检视了这些技术对以下5个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力:电池、沉浸式体验、个人化体 验、显示技术与网路连结功能。这些领域可能有助于解决智慧型手机使用者痛点、扩充新功能、挖掘新商机或打造更吸引人的体验。它们不把智慧型手机视为孤立个 体,而是一组连续性装置和全新使用者情境当中的一部份。
为何虚拟个人助理与生物特征辨识列入前十大?
Gartner指出,虚拟个人助理代表了人与机器互动模式的转变。现在已有好几个平台提供这项服务,包括iOS、Windows与Android装置以及平板、个人电脑(PC)、穿戴式装置、连网家庭中控中心(connected home hub)以及智慧家庭扬声器。
随着后应用程式时代逐渐主导趋势,Gartner预测到了2020年,40%的行动网路互动行为都是由智慧代理机制负责执行。目前已有74%的智慧型手机用户经常使用虚拟个人助理,且38%每天至少使用一次,36%每周会使用好几次。
到目前为止,通用型个人虚拟助理所提供的使用体验可谓差强人意。使用者想要更进一步与虚拟个人助理互动并取得通知,藉此强化个人体验。
然 而个人虚拟助理和相关服务也变得越来越丰富;Gartner指出,微软Build 2016开发者大会公布了智慧语音助理Cortana新功能,还有最新推出的Google Assistant;这些将为装置厂商、生态系统与虚拟个人助理开发人员开启新商机,让他们藉由打造更聪明的解决方案取得市场差异优势。
至于生物特征辨识,高阶智慧型手机开始提供使用者更丰富新颖的体验,例如行动支付,此外也有越来越多使用者可将更多个人资料细节储存在手机里。这也突显出手机保护及存取验证功能必须有所提升。
除了指纹,业界也将探索各种新型的生物特征辨识方法。更进一步来看,生物特征辨识技术将促使厂商加强与生物辨识技术供应商,还有生物辨识软体开发商之间的合作,以开发顺畅可用的解决方案,供人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机时使用。
一些由企业所进行的前导测试,还有以提供个人强化型辨识功能为主要目的之部署,均已证明生物特征辨识技术具有许多优势;装置厂商将扩大使用生物辨识测量法的使用范围,藉此探索辨识以外的领域,例如情绪与心情的侦测。
目前扩增实境与虚拟实境技术处于新的迭代周期,但演进的速度有多快?
扩增实境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智慧型手机或平板──还有头戴式显示器(HMD)等其他专用装置)──举例来说,使用者只要对着看板举起手机便可翻译内容,将平板置于设备前方,或使用扩增实境智慧眼镜就能看见设备维修指示。
而 虚拟实境让使用者能沉浸在完全数位化的环境中;使用者可将智慧型手机嵌入Samsung Gear VR或LG 360 VR之类的装置,戴在眼部就能观赏虚拟世界并与之互动。Oculus Rift或HTC Vive这类专用头戴式显示器,则能提供更先进的沉浸式虚拟实境体验,但必须搭配高阶个人电脑。在消费性市场,游戏、事件与电影,还有360度沉浸式影音 内容将是开发人员与内容生产者锁定的主要领域。然而,内容取得及传播的方便程度将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虚拟实境系统也逐渐出现各种 应用于商业环境的机会:企业可利用行动虚拟实境当作行销工具、提供个人化产品体验,或做为与员工沟通的工具。教育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使用案例──利用虚拟 世界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设备或状况。Gartner预期到了2018年,26%的头戴式显示器都是专为企业用途所设计。
虽然目前扩增实境 与虚拟实境技术看来仍相当新奇,随着显示技术进步,加上动作、手势、头眼追踪与即时绘图相关感测及追踪硬体与软体有所提升,都将带动消费者对这些技术的兴 趣与采用。发展迅速的360度与深度感测(depth-sensing)成像技术,将有助于环境制图(environmental mapping)功能的强化与供应。
此外,3D与360度成像装置也将进一步带动这股趋势。Gartner估计,到了2020年,业界可望卖出4,000万台采用了扩增实境与虚拟实境技术的头戴式显示器,搭配智慧手表将成为最大营收商机所在。eettaiwan
3.从三四线城市起家的OPPO 如何进攻一线市场?;
吴丰恒
无需再猜测OPPO会不会进军一线城市,因为OPPO已经进入。
在6月14日的媒体沟通会上,OPPO宣布了R9系列最新销量数据,88天实现销量突破700万台。OPPO副总裁吴强同时表示,购买R9、R9 Plus的一线城市用户,在所有用户中所占比例超过了其过去所有手机产品。
在人们印象中,OPPO偏重于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市场。而吴强释放了一个信号,OPPO不仅会做二三线、三四线市场,也在积极进军一线市场。
互相渗透
今年4月份,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在伦敦表示,华为正在积极向三四线城市深耕线下渠道,计划在全国2000多个县级城市开设零售店。和OPPO不同,华为手机消费者群体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根据IDC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全球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OPPO一季度实现销量1850万台,全球份额占比5.5%,国产手机厂商中,仅低于华为的2750万台,全球份额占比8.2%。
虽然OPPO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成绩,但OPPO的问题是:其专注于线下渠道优势和品牌推广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厂商模仿,过去两年,众多厂商共同喊出了“建立线下渠道”口号,部分已付诸行动。同时,厂商们对品牌溢价的关注,加剧了OPPO的压力。
继续巩固三、四线市场优势,在熟悉区域被动防守还是主动出击深入对方优势阵地?事实上,2015年,OPPO将线下门店数量从14万家提升到20万家,这不仅是巩固和完善三、四线城市线下渠道,同时,也在为一线城市的反攻积累渠道能量。
“(一线城市)的确实是我们未来要重点突破的区域市场。”吴强向包括第一财经记者在内媒体表示。他同时表示,OPPO已对一线城市渠道进行布局,“该进的渠道我们都已经进入了,或者说主流的渠道我们都已经进入了。”
不过布局渠道是一回事,也是OPPO所擅长的,而OPPO也承认,真正打开一线城市市场,除渠道建设,还需在品牌认可而非认识层面打动消费者,在一线城市品牌认可建设方面,OPPO尚需较多付出。
“结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会做很多品牌投入。但光做品牌投入就够吗?我们会在渠道层面上,把销售平台同时也变成我们品牌的展示平台。”OPPO品牌 部部长薛国颂说。薛国颂还表示,针对一线城市消费者,OPPO未来会组织更多线下活动,同时会新增更多品牌线下体验店。
布局防守
积极布局国内一线城市手机市场,是OPPO的进攻。而OPPO的防守是:更理性看待海外市场扩张,同时布局前瞻技术研发。
OPPO在海外进入了20多个国家,重心放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在其市场成绩最好的越南市场,OPPO是第二大手机供应商。
国内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及竞争加剧,驱使中国品牌积极进军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而在热潮背后,进军海外市场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
最近,国产品牌华为主动向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三星发起专利战,至少可以让业界回忆起:因专利问题,小米在印度市场遭爱立信起诉,一度遭遇禁售;更远的2011年,在美国市场处于上升势头的HTC遭遇苹果专利打击,一蹶不振。
你也提到,在通信标准这一块,OPPO确实是一个年轻的玩家。”OPPO硬件总监白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专利申请数量上,OPPO并不落后通信领域专利大户太多。例如,截至2016年1月底,OPPO累计申请了6213件专利,据白剑称最近该数字达到 7000件,在国内手机企业中排名靠前。不过,包括OPPO在内的多数国内手机厂商,在通信标准专利领域还没有太多突破,后者是华为集团为手机品牌背书的 核心所在。
OPPO的专利集中在低压快速充电和摄像头领域。上述专利技术能帮助OPPO在快速充电和拍照方面形成差异化特点,成为OPPO产品当前品牌推广基础。而要和众多深耕通信领域的技术厂商达成较为平等的交叉授权,却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之所以没有再去扩张海外市场,OPPO主要想法是保持‘简单专注’工作理念,进入国家和地区越多,意味着工厂内部的支持团队,不管业务还是研发,要配备更多人员。一个国家有一种语言,甚至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吴强说。
而尝到闪充和图像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甜头的OPPO,在技术研发领域也尝试更进一步,进入通信标准专利厂商俱乐部一员。目前,OPPO是表态开展5G研发的少数国内手机厂商之一。
“5G分核心网和接入网两个方向,我们主要聚焦在接入网这一块。”白剑说,同时,OPPO也在考虑如何推出5G手机概念机。OPPO的基础是,其负责5G研发的团队,据白剑称“由一群在通讯标准研究领域具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兵组成”。
“VR这块,我们一直在跟进这项技术,内部已经有一些储备。而用完VR没有怦然心动感觉的话,我们会先hold一下,等待市场的成熟。”白剑说。一财网
4.鸿海买诺基亚 郭董想复制小米模式;
一个微软都驾驭不了的“角色”,郭台铭真能胜任?
不到两个月,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又拿下一大国际品牌。
5月18日,鸿海子公司富智康携手芬兰新创公司HMD Global Oy,宣布以3.5亿美元,相当于新台币百亿元,收购微软旗下诺基亚(Nokia)功能型手机业务,未来将负责其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
2013年9月,微软斥资约新台币2100亿买下诺基亚旗下手机部门,不到3年,这桩婚姻正式宣告破局。 如今,微软不只出脱功能型手机业务;最快2016年10月,当微软和诺基亚签署的智能手机许可协议到期,鸿海也将推出诺基亚品牌的智能手机,协助昔日龙头重回市场。
这也代表,未来只要看到镶有蓝白字样的“Nokia”手机,背后操盘手,就是郭台铭。
郭董刚买2015年大亏逾2500亿日元的夏普,又收购市占率节节败退的诺基亚,为什么1个半月内,他接连大买赔钱货?
连2016年苹果手机出货都零增长,他又凭什么认为,这个已经衰败的手机品牌,在他手中做得起来?
我们专访有“最懂鸿海的分析师”之称的巴克莱前董事总经理杨应超,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分析:
富智康2004年在香港上市时,那时候一半的业务是诺基亚跟摩托罗拉来的,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后来iPhone出来,这两家被打得一塌糊涂,富智康(营收)就掉下来了。 现在有了诺基亚,至少营收可以先稳定下来。
富智康董事长童文欣也知道要转型,这有点像鸿海买夏普,富智康买诺基亚也(是)不得不(的决定),它的现有客户已无法成长,所以只能跟同样客户多做点东西,以前只做代工,现在往毛利高的服务、品牌走,若不这样做,它跟其他只做代工的厂商有什么不同? 毛利永远2、3%。
拼转型,藉此一圆品牌梦
富智康以后制造诺基亚手机,绝对会用夏普面板。 郭台铭自己打造供应链,从鸿海买夏普时,他就一直讲“出海口”的概念。 组装公司对采购零件绝对有影响力,大家以为苹果零件是苹果主导,其实台面下是鸿海主导,苹果给鸿海两、三家公司(选),鸿海说这家不好,苹果不敢讲话。
夏普(堺工厂)之前赔钱,现在赚钱,鸿海就是用夏普的面板嘛,不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用掉(去化产能),做得再好,用不掉也没有用,品牌就是另一个出海口的概念,现在他品牌跟组装都包了,那就是更大的出海口。
郭董一直有品牌梦,他现在做的事跟(2014年)联想买摩托罗拉差不多,只是他不能挂鸿海品牌,但都做到销售和服务了,这跟做品牌有什么不一样呢?
怕跟客户直接冲突,他只好转个方式做(编按:指目前诺基亚品牌授权由芬兰HMD取得,并非富智康直接取得),一步一步来。
而且他可以跟客户讲:“你也可以比照诺基亚的模式,我帮你做设计、制造、销售,你只要有品牌就好。 ”客户可能高兴都来不及,有人帮忙做,不用自己管制造、销售、库存,对他们来说风险也较低。
我觉得他是想当世界的小米(编按:指把小米在中国成功的低价模式,复制到全世界)。 小米因为专利问题走不出中国,若是鸿海就完全没这问题。
下一步,做低价机攻印度
当时联想买摩托罗拉做过市场调查,对全球消费者来说,他们心中前三名手机品牌还是摩托罗拉、诺基亚跟iPhone,即使诺基亚生意变差,但它的名字打出来,消费者还是有印象的,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公司,品牌效益还是在。
他 买诺基亚下一步,绝对是做低价的Android智能手机,瞄准新兴市场,这一块市场非常大,像印度现在3G、4G才慢慢在做,对价格敏感度还是比较高。 这样和大客户苹果也没太大冲突。 低阶又可以冲量,全球一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是十几亿台,他只要拿个10%就不得了。
所以他买诺基亚我一点都不惊讶,早在10年前,他就买下诺基亚工厂,之前诺基亚把手机卖给微软,平板是没有卖的,平板部门后来解散了,但解散前鸿海就知道了,鸿海就把它买下来,诺基亚之前出的那款N1平板,就是鸿海操盘。
郭 台铭向来很敢逆势进场,2009年金融风暴后,即便面板产业很惨,他一心想的就是要变大,大者恒大才有利竞争,他趁大家状况都不好的时候收购统宝、奇美 电。 逢低买进,价格才可能买得好,不然,2012年他买夏普一股多少钱,现在一股多少钱? (编按:2012年原先鸿海和夏普交易金额1股499日元,后破局,2016年重新议价,1股128日元成交)
当然,低点买也有风险,但至少比起微软,他买诺基亚是互补的:诺基亚有专利、品牌、渠道,它需要的是富智康快速、低成本的制造能力。 小米有的,他们都有,小米没有的,他们也补齐了。 所以我认为,这对富智康来说,是一件“最好的合并”。(撰文:康育萍,《商業周刊》)
【小资料】2年来首次,获利见赤字——富智康近2年获利

2014 Q1~Q2 税后净利 16.29(新台币亿元) 2014 Q3~Q4 税后净利 39.05(新台币亿元) 2015 Q1~Q2 税后净利 42.02(新台币亿元) 2015 Q3~Q4 税后净利 32.72(新台币亿元) 2016 Q1 税后净利 -1.26)全球手机市场不景气,传大客户小米砍单,陷入亏损
数据源:富智康 整理:康育萍
小档案_杨应超
出生:1967年
学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机工程博士班、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经历:巴克莱董事总经理、亚洲科技首席分析师
现职:台湾异康Fintech集团首席资深顾问
5.做机一年多 周鸿祎说憋了很多话想讲;

新浪科技 余一
2014年12月,周鸿祎发了一篇内部动员书《带上AK47,跟我到南方做手机去》。经历了和酷派、乐视纠葛的三角恋情后,2016年初,360对品牌进行了整合,原奇酷和大神品牌整合为360手机,到现在已经发布了四款360手机产品。
周鸿祎说,做“机”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不顺利的事情,历经无数困难和挫折。一年前的自己特别喜欢讲段子,甚至被笑称为职业脱口秀演员。反思了一年后,现在想讲讲非常实在的东西。
和酷派乐视的三角恋
过去一年360手机经历了很狗血的爱情故事,有小三,有出轨。
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在美国上课,突然听说有人插足,于是在美国待了两天,就急忙飞回来了。当时我内心也很没安全感,但是现在来说,我们还是走过来了。
前段时间有文章说我的前任要跟新欢结婚了,说我被抛弃了。其实现在我可以正式告诉大家,我和360手机都过得挺好,感谢我的前任和插足的朋友,让360手机公司获得了独立的发展。
2016年是360手机的元年,没有原来这些婆婆妈妈,磕磕绊绊,反而建立了独立的360手机研发、品牌、渠道、供应链和服务体系。不像原来一样,过去手里一堆不同的品牌,大家都需要在品牌里体现自己的名字,做了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情。
360手机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公司,不过如果有一天,我们要再找人成家,我们一定找更牛逼的人。
着急和迷失
360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其实有点太着急了,同时做了几个价位的手机。乐视一开始也遇到了和360一样的问题,也是第一版就发了三款不同价位的手机。 后面我们反思,这个阶段进入,其实更需要单点突破,而不是各个价位上都有,如果不能取得突破的话,发布再多价位的手机也收拾没有意义的。
而且2千元以上的手机,只做了线上渠道。事实证明线上对于中高端手机更多是样板作用,包括华为如果光靠线上也基本上是卖不动的。凡是买两千元以上手机的人,都是对品质有追求的,必须要有线下体验。
着急之外,不得不承认360手机在定位上是有迷失的。很多人都问我一个问题,就是360手机,到底想做什么?
过去我们的确陷入同质化竞争。360手机希望塑造好奇心,想打造黑科技,也想打造手机的颜值,也希望在拍照上来实现对苹果的逆袭。我自己一度变成过自拍狂人,现在又是直播狂人。过去一年没有直播的时候,我到哪里都跟人自拍,拍了无数的人,不管人家愿不愿意。
但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让消费者变得迷惑了。消费者说你一会说照相,一会说150度曲线,一会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到底360品牌差异点在哪里?到底360手机跟小米、魅族等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想了一年,也做过无数的交流和访谈。现在我们很确定,我们要做安全无畏的手机,重新定义安全。
关于翻盘
把品牌统一为360手机,把产品系列变成F系列、N系列和Q系列,发布了360F4手机和N4手机。虽然还很弱小和稚嫩,但是360手机的确在不断进步。今年我们做N4非常脚踏实地,在我看来,至少是及格的。
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建国大业》,这里面深刻地证明了共产党早就领悟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当时有人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放弃延安,毛主席就说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意思就是某个产品有成败,公司有高峰,有低谷。但是最重要的是,人不能丢。
人是什么?你的团队,你的用户基础。只要拥有了这些,就有翻盘的机会。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宝贵的财富。互联网无论模式怎么变,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永远是互联网的基本规律。
坦率来说,我们跟小米、华为等差距还是很大的,人家是上亿的量。而我们现在还是在千万的量上追,但是我依然认为有很大的空间。
手机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大家都已经审美疲劳了,手机基本上都是指纹等配置,再往下可能是跟万物互联等方面联系,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创新的机会。
这两年退出手机市场的很多,越来越多的小厂商由于没有创新能力、体量小等原因,越来越做不下去。但是我相信,只要留在这个赛场上,就可以等待机会。就像欧洲踢球一样,你不一定都打得顺风顺水,但是你只要坚持踢,就有进去的希望。
小米和华为
荣耀的总裁赵明说互联网手机的风停了,风口没有了,猪就飞不了,我反而不太认同。风口的说法,我觉得更多是适合小米。
其实像华为一样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能够做出好产品,自己就能够飞起来,那就不是猪,而是变成鹰了。
实际上我比较信仰这个理论,只要自己有能力,把竞争力打造好,有没有风口都无所谓,风永远都有,一样有机会。我还是自信自己不是猪,不是借这个风力去做成一件事。
华为做手机十几年了,从小灵通开始,它有很长时间累积。为什么华为能超过小米,因为小米是营销的成份居多,而华为是实力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要坚持 下去,用户的口碑和反馈以及经验积累的越多,势能就会越大,才能抓到合适的机会和时间,手机还是一个要有相关积累的市场。
关于未来
目前来说,华为也好,苹果也好,还有其他的品牌,未来手机一定是线上线下一起发展。360手机今年会推出线下,已经在跟线下已有的渠道手机做相关的合作。未来360手机会有相关的生态链,线下也会自己建。
千元机这个市场用户群是最大的。但千元机之后,我们还会发千元以上,两千块钱之内的手机,会跟爱施德这样的线下伙伴和运营商结合,我们会通过拓展把这一块做好。
海外市场上,其实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海外市场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在国外拓展上,可能只是在软件或者360OS上进行一些合作。
对于深圳,虽然听说房价很高,我还是认为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深圳必定是中国生产电子制造业的核心。
6.TCL通讯私有化,今年目标是实现税后盈利1块钱
新浪科技 余一
TCL通讯今日在北京举办发布会,中国区新高管团队进行了首次集体亮相。值得一提的是,昨日TCL通讯于昨日公布了私 有化价格,并进行复盘。TCL通讯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裁杨柘对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对于私有化并不能说太多,但私有化绝对是为了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去 实施的。
TCL通讯2004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TCL集团6月5日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T.C.L实业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私有化控股子公司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按照相关程序,TCL通讯的私有化将于今年10月至11月份完成。
对于2016的计划,杨柘说TCL内部并没有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对于团队,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税后盈利一块钱”。
来自华为三星的18人新高管团队
本次TCL本次亮相的新高管团队几乎都有多年的通讯终端经验,两位重要的操盘手杨柘和中国区销售副总裁董辰京都有浓厚的三星和华为色彩。
杨柘此前曾先后担任过苹果中国市场经理、利盟营销总监、三星电子(中国)市场部总经理、黑莓手机中国区市场VP以及华为CBG副总裁及中国区首席营销官等职位。在华为期间,杨柘曾经操盘过P6、P7、Mate7以及最新的P8、Mate S的品牌营销。
杨柘在2015年10月底离开华为,并于同年12月正式加入TCL通讯中国区担任首席运营官与中国区总裁。
董辰京1997年就加入三星电子,是三星手机业务中国区的第一位员工,曾经担任过手机部经理,营销总监,并负责CDMA手机的销售工作。2011年董辰京曾加盟HTC公司并担任HTC中国区高级副总裁一职,全面负责HTC手机在三大运营商的销售管理工作。
杨柘告诉新浪科技,董辰京从“大哥大”到功能机再到如今智能机都参与了,他丰富的渠道经验,对于TCL拓展国内市场非常重要。
依托新的十八人高管团队,杨柘说TCL将对各个业务线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目前TCL通讯正在进行组织的调整以及销售流程的优化,在产品、文化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重新梳理”。

对产品线下狠手
根据全球调研机构IDC公布的2015年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TCL通讯出货量为7910万台,其中海外出货量6990万台,全球排名第五,仅次 于华为,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其海外销量第一。但是TCL通讯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却在去年大幅下跌,从2014年的28.9亿港元降低到2015年的18亿港 元。
在中国市场重建TCL手机的竞争力,成为了TCL通讯的重要战略。
杨柘透露,TCL已经暂停了ODM外包生产,在中国TCL通讯要重塑品牌,走精品路线。“宛如生活Tout Comme La Vie”的新品牌形象中,T代表务实、C代表年轻、L代表时尚、而V则代表商务,这也是未来TCL通讯的四大手机系列。
“做手机首先要想明白卖给谁,然后深入了解这个人群,而不是用力标榜自己的个性,大喊着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现在手机厂商都在盲目比拼价格、硬件,一味寻找“爆点”,而且浮夸理念与过多情怀强行植入都让消费者开始疲劳了。”杨柘说TCL通讯希望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他告诉新浪科技,新任团队上任后出炉的第一款手机很快就会上市,这是一款员工能自豪使用的手机。
“原来TCL的手机,员工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感觉太LOW,但是这一款我们还是很有自信的,华为曾经也有这个阶段。其实TCL现在很多情况和曾经的华为很类似,在三四年前,谁会想到华为手机能发展到现在的样子。”
对于目前被广大手机厂商热议的渠道问题,董辰京表示,TCL通讯会走全渠道路线,运营商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TCL在线下会和现有渠道商进行合作,并进行线上线下协同,针对运营商渠道以及公开渠道等不同特点,来进行营销策略的指定。
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集微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