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被认侵权苹果起诉北京知产局;美国起诉前IBM华人工程师
2016/6/16 集微网

     1.外观被认侵权苹果起诉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2.美国起诉前IBM华人工程师 称其盗取雇主源代码;

     3.商学院走进华为 探究华为知识产权之道;

     4.中国锂电池隔膜专利技术排行榜;

     5.首例GUI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获受理;

     6.专利文件显示苹果正在悄悄研发增强现实技术

     集微网推出知识产权微信公共号:“天天IP”,前沿专利动态发布,天天IP、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p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外观被认侵权苹果起诉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iPhone6和iPhone6 Plus外观设计被认定侵权

     因不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一份《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书》,苹果 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复电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北京知识产权局在这份决定书中认定iPhone6和 iPhone6 Plus两款手机的外观设计侵犯了佰利公司的专利权,并责令苹果公司停止销售、中复公司停止许诺销售和销售被控侵权产品。

     国产手机认为苹果侵权

     此前,一家名为佰利的公司向北京知识产权局提出,该公司是专利号为ZL201430009113.9、名称为“手机(100C)”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 权人。该公司认为中复公司下属门店许诺销售和销售的iPhone6和iPhone6 Plus两款手机的外观设计侵犯了其自己所享有的权利,请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责令苹果公司和中复公司停止上述许诺销售和销售行为。

     今年5月10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依据《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审理后,作出一份《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书》。

     知产局责令停止销售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认为,经过比对,苹果公司的iPhone6和iPhone6 Plus两款手机与佰利公司的“手机(100C)”虽存在一系列的差别,但均属于一般消费者难以注意到的微小差异,故应当认定二者无显著区别,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

     据此,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 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决定,责令苹果公司停止销售、中 复公司停止许诺销售和销售被控侵权产品。

     苹果公司起诉知产局

     决定作出后,苹果公司和中复公司均表示不服,并依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 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依法撤销被诉决定,同时宣告被控侵权产品iPhone6、iPhone6 Plus两款手机未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苹果公司和中复公司均认为,苹果的两款手机和佰利公司的手机存在众多显著区别,两者既不相同也不近似。此外,佰利公司在另案诉讼的专利无效复审行政诉讼中的主张有悖于本案的相关意见,故要求法院依法撤销被诉决定,同时要求宣告被控侵权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记者昨天从知识产权法院获悉,该院已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送达了应诉通知书。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专家解读

     苹果6会禁售吗?

     那么,依照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决定,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涉诉的iPhone6、iPhone6 Plus将禁止销售了呢?记者也就此采访了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业律师陆兆文,陆律师告诉记者,根据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如果法院生效判决支持 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决定,那么,苹果公司的两款被控侵权手机则不能继续在北京地域范围内进行销售。

     但是由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般仅在北京市地域范围内有效,所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决定,在除北京之外的国内其他地方并不会直接产生禁售的法律后果。不过陆律师 表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出的生效决定,对国内其他地方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具有参照意义。此外,由于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本案的审理只是一审程序,如 果当事人败诉,仍可继续上诉,因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审判决,也不必然导致苹果公司的两款被控侵权手机在京禁售的法律后果。

     北京晨报记者 何欣

     2.美国起诉前IBM华人工程师 称其盗取雇主源代码;

    

     国际在线专稿:综合英国广播公司和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5日报道,美国当局以三项经济间谍和三项盗窃商业机密的罪名起诉中国公民许家强,指控他盗窃前雇主的源代码,企图使个人和中国政府受益。

     美国司法部15日称,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普利特·巴拉拉和美国司法部助理部长约翰·P·卡林宣布了上述起诉。

     美国司法部发布的声明中没有表明许家强前雇主的名称。但是多方报道称,该前雇主正是软件开发公司IBM。法新社报道称,IBM公司没有回复媒体的咨询,而美国司法部官员亦不愿证实这家公司是IBM公司。

     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称,许家强2010年1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曾在“某美国公司”做软件工程师。然而在IBM的网站上,许家强仍然被列为软件工程师。IBM公司未就此作出评论。

     美国司法部14日称,许家强为获得利润并使中国政府受益打算出售源代码,并称该源代码是“数十年工作的成果”。

     据悉,该源代码是一种集群式文件系统,能“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协调工作”帮助提高电脑性能。

     去年12月,许家强因窃取商业机密罪指控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许家强将于6月16日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被正式起诉。

     许家强遭起诉的三项经济间谍罪名中每一项都会带来最高15年的监禁。有关盗取商业机密的三项指控中,每一项会带来最高10年的监禁。

     联邦检察官巴拉拉说,经济间谍是严重的联邦罪行,联邦检方、司法部国家安全部门以及联邦调查局不会容忍这种犯罪活动。

     中美两国过去曾就经济间谍和网络黑客窃取商业机密的事件多次交锋。中国政府此前表示,从未支持窃取商业机密的任何活动。

     3.商学院走进华为 探究华为知识产权之道;

     6月7日,中欧商学院CEO共创联盟师生30人造访华为深圳基地,参与了由华为举办的知识产权沙龙活动。华为消费者BG公关总监徐翔宇和华为知识产权专家 Emil参加,并详实介绍了华为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畴内的知识产权发展情况。在与中欧商学院师生进行愉快互动的同时,Emil分享了华为在走出去时遇到的 机遇和挑战,以及华为未来的发展策略和战略布局。

     华为在知识产权上的态度非常清晰,即华为从来都是一家产品公司,在华为的业务版图和经营哲学中,布局全球知识产权只是用来保护核心技术,同时取得适当的研发回报,知识产权从来不是单纯的牟利工具。

    

     知识产权全球布局支撑公司业务发展

     华为知识产权专家Emil首先介绍了华为在全球范畴内知识产权布局的概况及发展历程。

     华为开始布局知识产权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期,那时华为的业务并没有扩张到全球。直到2000年,通信公司思科发起了针对华为的诉讼,这成为了华为在 知识产权上的第一案。从那时起,华为更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在全球发展上的重要性。Emil介绍说,知识产权部作为华为全球业务的支撑,有近300人的知 识产权工程师和知识产权律师队,并且还有法务部予以支持。华为全球有15个海外律师部,有近200位法律律师,其中包括全球各地的本地律师。

     目前为止,华为知识产权部员工已经超过300人,国内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海外在美国和欧洲都有对应的研究所。华为整体的知识产权围绕集团整 体业务展开,在相关的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许可事务上,都有对应的部门和相关人力来支撑。可以说,华为已经发展起了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业 务。

     华为知识产权布局全面开花结果

     在美国,思科和摩托罗拉都发起过针对华为的诉讼。华为通过积极应对和交流,发现思科的诉讼是一次“误伤”事件,而摩托罗拉最终被华为反诉成功。这两起事件为华为赢了业界尊重和品牌声誉,也使得华为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在海外开疆拓土。

     现在,华为每年将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这也带动了专利的增长。目前为止全球累计专利授权数量超过5万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与中欧商学院师生 的交流中,Emil表示,华为已经形成了在全球专利领域的领先优势,在行业内的专利交叉授权中拥有了相对的定价权。但华为并不是像高通、爱立信一样的公 司,本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有来自知识产权收入。华为是一家产品公司,知识产权只是防御自身产品免受技术盗用的工具,并不依赖专利实现营收。

    

     现场,有中欧商学院的学员提及了华为与苹果达成了许可协议,同时和爱立信、高通等西方领先的公司均有专利交叉授权,并且华为在布局5G中有领先优势,在这 样的情况下,华为打算如何应对友商专利侵权?Emil回答称,从华为的企业哲学上来看,华为一向爱好和平,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业内声誉。诉讼是争取巨额研 发技术专利应得回报的手段,但不是华为的最优选方式。他举例说,爱立信、诺基亚或直接,或间接诉讼过很多行业内公司,但从未起诉过华为;华为和苹果的许可 协议,也是通过漫长而友好的许可协议谈判而达成的。华为非常期待与业内友商们一起坐下来商谈专利交叉和技术授权相关事宜,并且不会漫天要价。友好谈判是华 为最喜欢的方式。

     Emil还提到,知识产权部在华为的战略中的主要目的,旨在保护华为核心技术,不是用来向采用华为技术的同行攫取巨额回报的工具。专利牟利从来不是华为的策略,华为也无意这么做。

     4.中国锂电池隔膜专利技术排行榜;

     专利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技术实力水平,为此锂电大数据特别对中国锂电池隔膜企业专利数量进行专业调查与排名。

     根据锂电大数据统计,中国锂电池隔膜企业专利数量前十名企业分别为深圳星源材质、新乡市中科科技、中兴创新、佛山金辉高科、苏州捷力、沧州明珠、铜陵晶能、达尼特材料、安瑞达、南通天丰、南京中材科技。

     中国锂电池隔膜企业专利数量排行榜

    

     备注:中国动力锂电池隔膜企业专利数量排行榜是根据中国动力锂电池隔膜企业的专利数量总数(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授权四方面)进行排名的。

     5.首例GUI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获受理;

     法制网北京6月15日讯 记者王开广 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披露,日前,国内首例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又有新进展,此案已经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奇虎科技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奇智软件公司)诉称,被告江民公司在其软件界面中使用了原告第 ZL201430324280.2、ZL201430329167.3和ZL201430324283.6号外观设计专利,侵犯了上述专利权。请求法院判 令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三案共计1500万元。

     近日,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江民公司)针对涉案外观设计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并据此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了中止审理申请。合 议庭经审查,认为北京奇虎科技公司已提交涉案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该报告认定涉案外观设计专利权稳定,故认为该案可以不中止审理,驳回了江民公司的申 请。

     该案涉及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以下简称GUI),是指附着在显示屏上的视觉呈现为图像的连通操作系统的接口界面,用户通过点击触碰界面中的图标达到操作效果。 GUI外观设计专利是指电子产品或软件的用户界面所表现出来的设计方案或样态。GUI外观设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 决定》(第68号)中被首次纳入我国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其客体范围、权利边界、损害赔偿计算等问题的司法认定尚无先例。因此该案对我国GUI外观设计专利 权的保护具有先例指导意义。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择日开庭审理该案。

     6.专利文件显示苹果正在悄悄研发增强现实技术

    

     专利文件显示苹果正研究透明iPhone配合增强现实技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5日早间消息,根据苹果最近获得的专利,未来的iPhone可能会采用透明显示屏,从而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在现实图像上叠加虚拟信息。

     苹果周二获得的这项专利名称为透明电子设备“,描述了一种在透明窗户上集成的触控显示屏。

     专利文件举了一个博物馆的例子,用户可以在绘画作品前点击查看绘画的详细信息,而这些信息都会叠加在现实图形上。地标建筑、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也都可以利用这种技术。

     自从智能手机诞生以来,这种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强大,并且逐步吸收了其他设备的功能。增强现实其实并不新颖,Lumia手机之前提供的City Lens应用已经可以在现实图像上叠加信息。但直接将其引入移动设备透露出iPhone的未来发展方向。

    

     Lumia手机中的增强现实功能Lumia手机中的增强现实功能

     这项技术不仅会局限于手持设备,例如,观光巴士也可以使用这种窗户。

     苹果还在周二获得了一项“配有包裹式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专利。该公司在专利中设想了一个透明的圆弧形外壳与柔性显示屏组合的设计。

     该设备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身表面的空间,而且能够利用面部追踪技术和加速计判断用户正在观看哪个部位,从而在对应的位置为用户呈现信息。

     苹果尚未对此置评。(樵夫)

     集微网推出知识产权微信公共号:“天天IP”,前沿专利动态发布,天天IP、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p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P”个人微信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集微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