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窍诀,别人的功德也可以回向(包含求财)--利益大众妙
2016/9/22 慈悲素食善行

    

     很多的同修,平时做回向,除了按照大德门制定的回向文回向之外,也加入了一些想要达成自我愿望的回向,这个无可厚非。

     可是看看大家的回向文,是什么呢?求长寿的,回向“愿某增寿永安康!”,求治病的,念“回向某病速治愈”,求智慧的,念“愿某智慧永增明”,求财的,念“愿某资财速增茂”,求漂亮的,念“愿某相貌永端严”……

     这样子回向好不好呢?我们不能说不好,但是这个样子的回向,有一些缺乏智慧,有一些不圆满,我们想想,要在果地上求一个愿望,首先我们的因地要圆满,是不是?要求一个依报圆满,首先正报要庄严,是不是?你因地不圆满,正报不庄严,就是如何回向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也是枉费的。

     所以呢,今天我建议大家,不要急于回向你果地上想要求得的愿望,首先要回向自己因地圆满,正报庄严:比如想要延寿治病的,你要回向“愿我同诸法界众,速息嗔毒好杀心,大慈悲心速增上,永戒害杀恼众事,于诸放生之善法,及余一切无畏施,精勤奉行不退失。(至于有的病要回向怨对,和解仇恨,这里不作讲解)。

     为什么要这样子回向呢?回向嗔毒心息除,慈悲心增长,这是在正报上做个转变,只有嗔毒心息除,慈悲心显现,依报上才会显现无病长寿;那么回向戒杀放生无畏布施圆满,就是回向要种无病长寿之因,因地上的无畏布施做的圆满,果地才会无病长寿。所以很多人回向很久,说是回向无效,实在讲,不是无效,而是你回向的方法有问题。就好像你家里有个花盆,里面只有土壤,没有花草种子种进去,可是你天天在那里回向“愿我盆中花草茂”,这样子回向下去,盆中永远不可能长出花草。所以大家首先要回向正报庄严,正报庄严依报自然庄严;还要回向因地圆满,因为因地圆满果地自然圆满。你看这个回向文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回向无病长寿,但是你照这个去回向,并且照着里面的意思去要求自己平时的心理和行为,决定比你只是回向无病长寿要灵验的多。

     这个在佛法里面讲,叫做回因向果,大家要知道的。

     至于求财的,你就要回向:愿我同诸法界众,速息悭吝贪求心,永戒偷盗不予取,愿我常以净资财,孝养父母尊长所,欢喜勤供佛法僧,一切善妙胜福田,或施贫穷悲苦众,令其速得资财丰。

     求长相漂亮的,你要回向嗔恨心息除,回向圆满有益于相貌的塑佛像,施食等因地圆满。求聪明智慧的,就回向愚痴心息除,回向因地上印经讲法或者网络弘法等等的法布施圆满……

     当然,照这个样子回向还要照这个样子去做,不能嘴巴回向了,但是并不触及心灵和行为,这个样子的回向也是难以见效的。至于各种具体的回向,只要大家掌握了这个原则,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自己去制定,末学就不多讲了。

     回向的一个窍诀:别人积的功德,也可以作回向!

     回向即是回转善根,有所趣向,把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所以,为了达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陈述或心中忆念所求之事而回向,同时以广大无私的发心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其他目的甚或法界众生,还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长广大,乃至无量无边。最好按印光大师的开示,先将善根回向法界一切如母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觉),然后再进行别的回向。

     =========================================

     为什么必须回向?

     回向的时候先观空。观我所造做的行为、一切法都是自性空、都是名言假立的。在观空当中,将自他三世所累积的一切名言假立的功德,回向名言假立的我,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觉,以便带领一切名言假立的众生,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觉。这样回向空性,可以把功德保护起来。还有,因为你的功德是回向成佛,并以空性保护起来,这样功德才能让你源源不断地一直享用不尽,一直享用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后,功德都还够,还可以用这个功德来利益其他众生。

     回向功德有两个要点。依照这两个要点如理回向,就可以让你的功德源源享用不完。、

     第一个要点是,虽然你自己累积的功德很小,但回向的时候,可以回向你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累积的功德,以及一切诸佛、菩萨、众生三世所累积的功德,以增广回向的功德及力量。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只有一块钱,但你找一百万个人来各捐一块钱,就有一百万,这就成为一个大数目,可以成办很多事。回向功德也是一样的道理。集合自己、众生和诸佛菩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所累积的功德,功德就变得很大,就像你把一滴水,滴到大海里去一样,水就变得很多,让你源源享用不尽,一直到成佛。

     第二个要点就是,要把这么大的功德,回向要成就圆满正等正觉,这样也是和刚刚讲的一样,就像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能让你源源享用不尽。

     如果你没有回向像成佛这样高的目标的话,那么你的功德在成熟的时候,用一次就没有了。这就好像香蕉树,一年只结一次果实,以后就没了。如果回向成就圆满正等正觉的话就不一样,其功德会让你源源享用不尽,直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后,还可以用这个功德来利益其他众生。

     很重要的是,无论我们为自己回向什么,我们同样也回向给一切有情,因为一切有情都跟我们自己一样,他们只想获得安乐,不想受苦。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回向功德,我们也同样回向给一切众生。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耳朵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是完全自性空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心被无明(也就是轮回的根)所障蔽,所以无法时时观到空性。其实六根所对的境,例如眼睛所看到的形色、听到的声音、闻到的味道、舌头尝到的味道等等,一样都是自性空的。只是我们的心被无明所障蔽,无法时时观到空性而已。

     我们每天二十四小时跟别人讲了那么多话,其实我们谈的内容全都自性空,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而已。所以,我们还没有证空性之前,就必需努力地去想:“自性空的我,讲自性空的话,那些内容全部都是自性空,都是心所假名安立的…等等”,要故意地努力思惟才能想到空性,否则就不会想到。

     若是已经证空性的圣者,他的心是直观空性,他就不用故意去想,其六根所对到的境,全部自然而然就在空性中。我们现在应该要串习,当有人来讲他的问题或故事给你听的时候,你在听的时候要忆念,所有的内容一一全部都是自性空、都是由心所假名安立的而已。我们还没有证空性之前,要这样不断地去串习。

     当你每次念到回向文时,如同我之前所说的,要确实由你自己个人方面来观空。如此一来,自己花这么多精力成就的功德,往后当沉重的嗔心生起的时候,才不会被完全摧毁。

     现代的生活非常忙碌,有很多责任、很多事要做。一个人需要找时间去闭关或做其他修行。当你找到时间修行,做前行也好,做广大布施也好,供佛或闭关也好,如果你没有用观空的方式好好回向功德,那么当沉重的嗔怒心生起的时候,那些功德就会完全被摧毁。它就完全没有了。所以当你修行的时候,要确实观空回向功德。

     当你去超级市场或上百货公司,看到数百千万种物品时,你可以观它的空性。无论你看到多少的东西,你就观多少的空性。东西越多,空性也越多。用空性将功德封存,就可以将功德保护起来,往后有邪见或嗔心生起时,就不会被摧毁,就好像你把金钱放在一个安全的袋子或地方来保护它。否则的话,当邪见或嗔心生起时,功德就会完全被摧毁,尤其是没有回向菩提的功德。

     邪见或嗔心也会损害回向正觉的功德,虽然不能完全将之摧毁,但会使它变少。发菩提心回向正觉的功德是如此广大,邪见或嗔心无法将之完全摧毁,但会使它变少。帕绷喀碟千宁波引述经典说明,犹如一座大山上的石头被卡车载走,山是变小了,可是这一整座山还是在。所以邪见或嗔心还是会损害回向菩提的功德,但不能将之完全摧毁。如果你有用空性将功德封起来,那么连这样的损害都不会发生。所有的功德就会被保护起来。这很重要。

     通常我们会回向功德祈请佛法常住世,如果实现的话,众生的安乐自然就会来。没有实现的话,安乐就不会来。如果回向功德祈请佛法常住世,并祈请来到世间利益众生的圣者们长寿,一般而言,这样回向的利益包含了许多事。

     (编自梭巴仁波切2002年3月12日于台中释迦牟尼佛中心传授金刚萨埵灌顶前的开示)

     =============================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着的一个大误解——慈诚罗珠堪布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

     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

     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

     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

     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

     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殊胜——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他却舍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也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什么情况会毁坏善业呢?第一、发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第二、自诩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宣传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第三、于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第四、颠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难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此外,回向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在此,还有一些需要强调、值得注意的事项:第一、作为一位大乘修行人,无论在发愿或回向时,首先应当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有情的性命,即使众生的一根毫毛也决不损坏。”当然,因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这种发誓暂时无法完全做到的话,做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这样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决不故意伤害众生的生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修学大乘佛法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让自己尽早发起并实现前一种无上、伟大的誓愿,并将其作为目前的修行目标与奋斗方向。第二、佛经中记载:每当我们回向时,无论所做善业是大、是小,决不能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从而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长寿……”等人天、声闻乘之愿;而是应该发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生生世世成为众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众生的人),成为度化众生的人。”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回向时,如果想简单,就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的回向文。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念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念诵这种回向发愿文。

     ● 近期热点

     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共修,欢迎师兄们参加!

     功秋吉金刚上师于公历九月二十五日在卡美村主持六天八关斋戒法会,火供、在神山悬挂玛尼旗经幡

     功秋吉金刚上师与一亿金刚萨埵心咒玛尼石坛城

     功秋吉金刚上师于公历九月二十五日在卡美村主持六天八关斋戒法会,火供、在神山悬挂玛尼旗经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慈悲素食善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