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袈裟有何功德?
2016/9/23 慈悲素食善行

    

     袈裟功德衣?无量胜福田

     袈裟,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叫做福田衣。袈裟上的条纹有如田地一般,所以有「福田衣」之称。根据《四分律》的记载,佛陀曾经告诉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皆会给予守护。

     往昔,释迦牟尼佛和阿难尊者在外托缽行化,佛陀指着一畦畦的田地对阿难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有法衣,法衣就像这一畦一畦的田地,代表僧众堪受大众供养、种福田。」出家众所穿的袈裟,当中由一截截长短不同的布缝制而成,不但象征着福田,也表示善法逐渐增长,恶法渐渐减少。《悲华经》记载:在宝藏佛的时代,释迦牟尼佛曾发愿,将来自己成佛后,凡是对袈裟有一分恭敬的人都能得三乘授记、远离灾祸,乃至得以饮食充足。

     在佛经中,赞叹袈裟的功德不胜枚举:

     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于其念中,敬心尊重,必得三乘授记。

     二、天龙鬼等能敬此袈裟少分,得三乘不退。

     三、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

     四、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寻生慈心。

     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毗尼日用切要》

     诸佛、菩萨、一切三乘圣者所成的无漏功德法、经典,或佛遗留的威仪、戒律、袈裟、舍利等,这些都名善法。所以乃至披一缕的袈裟,就可消灾增福;若诵经典,或供养,或佩戴身上,就可免种种灾难,成种种功德。

     僧衣代表着“延续佛灯明,统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的僧宝。供养僧衣,是无上福田,增长福慧,得色身庄严,色身坚固,色身清净报。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

     恭敬发心供养袈裟的功德有八项:皮肤发光、皮肤光滑、皮肤柔嫩、无病、肤色金黄色、身体庄严漂亮、衣食无缺,高贵衣服皆拥有、入涅槃时可进入四禪。供养妙衣的功德,佛经这方面的公案相当多。《百业经》中有一个金色比丘尼,生来身体就是金色的,这也是以供养妙衣的功德,获得了生生世世特别庄严的身相,获得罗汉果位,具大神通。

     供养袈裟最主要的意义就是让十方信众能有广植福田的机会,行六度波罗蜜,藉由布施僧衣,累积自身福德资粮,布施袈裟,让出家僧众安心修道,兼具财布施与法布施之功德,虽然在家众自身不能著袈裟,但若是礼敬僧伽与袈裟,或发心供养袈裟等,亦当获福无量;布施、供养深具功德的庄严袈裟,不仅帮助了有需要的僧伽成就其出家的善缘,更为自己种下了广大的福田。

     福能助慧,慧能破愚。福报是修行的助缘,有不虞匮乏的物质生活,则有余力于三宝门中修善布施;进而具足听经闻法的因缘,智慧增长,更是福报再增福报!释迦牟尼佛在修行的过程中,运用每一世不同的因缘广集福德资粮──若为在家居士则布施供养、若作比丘便为僧团执事,捍苦耐劳服务众僧,即使成佛也不舍穿针之福。佛陀圣行如斯,行者理当信受奉行!

     《俱舍论》说,供养僧众的功德于今生即能现前善报,且下世还会继续享受善果。《俱舍论》云:万人共造善恶因,每人均得万人果。依靠共修的缘起力量,能大大增上其不可思议的功德。滴水入海,同海广大,参加共修活动的每个道友,均可同时具足共修的功德利益。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大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佛典故事 施衣得记

     《贤愚因缘经》上说:有一天,世尊入城乞食。有一婆罗门,见佛身上的法衣有个地方破了,就回家取出一块细棉布供养佛,用以补衣。佛便接受了,并且给他授记说:“你百劫后,当得作佛。”

     周围有许多长者居士,听到佛为婆罗门这样授记,很是不解,心想:“这位婆罗门只不过施舍了这么一小块布料,如何能得到那么大的果报?”世尊知道他们心有所疑,就向他们解释说:

     “从前有一位大臣,向佛请求要作三个月的供养,佛即答应。其时有一国王名磐头,也要请佛供养三月。佛对国王说:‘我已先答应了大臣的请求,不好更改。’国王就回宫对大臣说:‘佛在我国,我要供养,但据说你已经先请了。所以特来向你商议一下,请你暂时放弃,让我供养三月满了,你再接着请佛。’大臣回答说:‘假如大王能保我身命长久,又能保得如来长时常住于此,又能保得国泰民安,无诸灾_难,这几件事大王如能一一办到,那么,大王要优先请佛,我绝没有意见。’国王知道大臣不肯相让,只得对大臣说:‘我知道你请佛心切!不如这样吧:你请一日,我请一日;你我轮流设食供养,各满所愿,岂不是好?’大臣觉得有理,即便依允。于是大臣除了设食之外,还具办了许多法服,供养佛及众比丘,每位一领,悉皆满足。”

     佛告诉阿难说:“当时那位施佛及僧的大臣,就是现在的这位婆罗门。因为他生生世世培植福田,今值于我,奉施此衣,所以我才这样给他授记。”

     修福无厌,成道胜缘

     佛在舍卫国时,一日,得知城中有因缘成熟之人即将得度,于是带着侍者阿难入城乞食。当时佛身上所穿的袈裟有一些破洞,乞食结束后回到精舍,即有一婆罗门跟随而来,恭敬地向佛问讯作礼,说道:“我在城内看见您的相貌圆满庄严,行走间威仪堂堂,令人十分敬重;又见您身上的衣服有些破损,心想这一定是位德行高尚的修行人。所以我省下日用开销,并将家中值钱的东西变卖,换来一些珍贵的白毡,希望能供养您,修补身上法服破损的地方。”佛陀微笑点头应允,婆罗门见佛收下白毡,心中欢喜不已。世尊知道婆罗门的善心已发,便为他授记:“未来二大阿僧祇劫中,你当成佛,如我一般,十号具足,神通相好。”婆罗门听了之后更是法喜,礼拜世尊,感恩无比。

     世尊为婆罗门授记作佛一事很快地在国内传开,许多豪贵大臣、长者、居士都起了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小小一块白毡,有这么大的福报?”于是大家开始积极地以各种上好衣料为佛作三衣,争相送至精舍供养世尊。

     侍者阿难看到这样的盛况,不禁问佛:“过去世尊是作了怎样的善行,今生才能得这些富贵之人奉施衣物而不悭惜?”

     佛陀平静地回答:“在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徒众多达九万多人,当时护法中有一国王名‘槃头’,我于那一世为槃头王的大臣。我因见佛出世因缘极难遭遇,发心想要请佛与众僧前来应供,三月之间日日供给,不令匮乏。毗婆尸佛慈悲地接受了我的请求;此时,槃头王也想供养佛僧,无奈佛陀答应我在先,国王便希望大臣将这次的机会让给他。于是我对国王说:‘如果您能保证三件事情,臣下就将此次的因缘先让给您。一者,保证我的生命没有无常;二者,保证佛陀常住我国;三者,保证国土常乐无殃。’槃头王低头一想:这三件事果真难办!继而再同我商量:‘不然你请一日,我请一日,我们两人共同成就供佛的功德如何?’于是我与槃头王轮流设斋,各满所愿。我不仅斋僧,更为九万比丘作七条衣,人人都得一领袈裟。”

     佛陀告诉阿难:“我生生世世布施植福不疲不厌,今日所得皆有前因,不是虚受信施!”此时在场所有的佛弟子、护法善信听闻佛语,悉皆信心大增、踊跃欢喜,发愿勤修福慧、不生退却。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十三》

     ● 近期热点

     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共修,欢迎师兄们参加!

     功秋吉金刚上师于公历九月二十五日在卡美村主持六天八关斋戒法会,火供、在神山悬挂玛尼旗经幡

     功秋吉金刚上师与一亿金刚萨埵心咒玛尼石坛城

     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3D 修法观想图 极具加持力的伏藏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慈悲素食善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