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五章 彻见佛法悟显密(2)
2016/9/30 慈悲素食善行

    

     “缘起法是甚深的!”一日,阿难尊者有感而发地赞道。

     阿难尊者庄严地说道:“有一次,我自以为已经完全了悟了缘起法,很自信地向佛陀说:‘我已了悟了一切的缘起法。’结果佛陀很慈悲地告诉我说:‘阿难啊!你不应当说你已完全了悟缘起法啊!缘起法是甚深、甚深的,只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了知的啊!’”

     “能不能请尊者,为我开示这甚深的缘起妙法呢?”释迦狮子欢喜地请求道。

     阿难尊者说:“我虽然了悟缘起法,但并不能究竟穷尽缘起法。像无尽缘起的秘密法界,只有佛陀才能究竟了知,但是现在我将缘起法的根本要旨与生命轮转与还净的十二缘起要义,向你说明。虽然你已通达,但是为了众生的缘故,请仔细地谛听!

     “缘起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意思,这说明了法界的万相,都是依于缘起的法则而建立的。另外‘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灭世间。’更彰显了宇宙万有的生起与还灭现象的理则与事实。

     “‘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是宣说了法界众相依缘起法而现起的理则;而‘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灭世间’则说明了宇宙万相都是依缘起法而出生,所以又称为缘已生法或缘生法。缘起法说明了法的秘义,而缘生法则显示了缘起(现象)的秘义。

     “而佛陀更就有情的生死问题,在菩提树下施以缘起的观察,而现观成立因缘,了悟了十二缘起。这是佛陀为了使有情众生能够离苦得乐而起的现观。佛陀说明缘起密义,有时会随所教化的根机不同而有差异。但是主要用四种不同的因缘来说明十二缘起:第一是刹那缘起。即是在一刹那间,就具有十二因缘的作用;第二是相续缘起。就是十二缘起是前后刹那无间相续的;第三为分位缘起。是说明十二缘起中的每一缘起都是互含三世,次第缘起而现;第四为远续缘起。是说身心五蕴的分位,隔越多生之后,还是无限地连续。另外,十二缘起的禅观,有由果推因的还净的往观与由因推果以现观染污过程的还观的不同。”

     “那么如何现观十二缘起呢?”

     “佛陀在菩提树下,从染污的现象界,而往观还为清净的现观过程,稍做解说。佛陀在菩提树下安住于止观禅定之中,生起现观。

     “首先佛陀观察到老死忧悲苦恼,是人生所不能免除的痛苦事实。然而这种痛苦的现象,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以此为观察的起点,详细观察后,始知老死之源为生。

     “佛陀现观‘生’的现象,了知有情生命之所以会有生老病死,毕竟因于有生的存在;如果无生,那么老死忧悲苦恼这些现象也不会发生,所以生为老死的条件。但是,为什么会有生呢?在现观中则为存有。

     “佛陀现观‘有’的现象,就是法界生命中一切的存在、存有;若无存有,则生的现象则为不可能。‘有’具体地说,即是三界生命的欲有、色有、无色有,这三有的器世界依报与有情生命的正报,是吾等有情所赖以为生的原因。而这三界的存有又如何成为吾等生命的境界呢?这是因为有取的心念。

     “佛陀现观了悟‘取’,就是执着妄取的心。因为我们有这个执着贪取的妄心,才会堕于三界存有的境界之中。否则三界只是物理现象的存在,与有情生命无关;由于我们执着这世界,追求欲望的满足,这个世界就成为人间的世界。而这执着妄取的原因,是来自渴爱的心念。

     “‘爱’是一切现实世界的本源,也就是四谛当中的集谛。这是以生存的欲念为中心,分驰于色爱和法爱两方面的,这正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力量。又译为渴爱,意谓如渴者对水的强列欲求。在生命活动中,爱欲是最根本的,这包括了对乐受的强烈爱求与对苦受的强烈厌避。所以,爱就是对苦乐所展现的爱憎之念。而爱的产生,其背后必须有心理的苦乐等感受,才能产生爱念。所以,爱是来自于心灵的感受。

     “‘受’即是指苦乐等感受,是经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触所产生的感受感情。而六受中各有苦、乐与不苦不乐受等。感受都是经由认识、触而产生,也就是经由好恶刺激的反应与过去的无明、意念而生起的,故‘受’的成立,仍有待于‘触’的产生。

     “‘触’是指六根、六境与六识三者和合的感觉,而感受依存于感觉,所以触在受的前面。但是,感觉要依赖感觉能力方能生起,这能力即是六入。

     “‘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又名六根,为感觉器官,具有知觉与感觉的能力。然而,六根到底依靠什么而存在呢?在佛陀的现观中是名色。

     “‘名色’,名是精神、色是物相,也就是心、身之意,六根是依靠身心全体现象而成立的。名色为生命现象的全体,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和合体;而名色的产生是依止于识。

     “‘识’即指意识,是我们认识的主体与作用。识与名色相依相存,若依名色而言,‘识’原为名色中的一部分;但以认识的作用而言,则识为中心,是统一名色的。另外识的成立条件,又依于客观的名色;远离名色,识即无法独立作用。所以,佛以束芦的相依,来比喻识与名色的关系。另外,识有入胎的识、在胎中的识与出胎的识等三种。而佛陀在现观中了悟,识乃是依止于行而生起。

     “行’即是业,有身、语、意三业。业为造作、行为的意思;业的作用主体是由无知无明所产的错误意志,由于意志的和合作用,决定身、口、意、业在现实世界的方向及形式。所以,行是造成生命现象的根本势力。但是,业的根本是生命的意志,而生命意志的根本所依却是无明。

     “在佛陀的现观中,‘无明’决定了一切生命轮回。无明即是无知的意思,这无知是无始以来的盲目愚痴,也就是痴的烦恼。导致生命轮回的根本力量,就是这个无明,并由此无明行动而显现生命现象,在现实的迷妄世界中轮转不息。

     “佛陀在菩提树下顺、逆现观十二缘起而成证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过去现在因果经》说:

     ‘尔时菩萨至第三夜,观众生性,如何因缘而有老死?既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无老死。又复此生,不从天生,不从自生,非无缘生。从因缘生,因于欲有、色有、无色有业生。又观三有业从何而生?即知三有业从四取生。……又复观行从何而生?即便知行从无明生。若灭无明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逆、顺观十二因缘,第三夜分,破于无明,明相出时,得智慧光,断于习障,成一切种智。’”

     在阿难尊者谆谆地诉说下,释迦狮子现观了所有生命从老死苦到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到无明,又从无明到生老死苦,释迦狮子清晰地现观着法界中一切生命的轮回流转。他观察到无始的无明迷惑,宛若在圆轮上立下的一个断点,从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圆当中,强立了无明;无始的断处也成了起点,无明的生命意识推动了轮回之轮转动着,在无分别当中生起了我执意识。一切法界的众生,像大海中的波浪,在无分别的海水每一波浪中强分你我,浪起时生,浪灭时死,生时死死,死时生死,生时生生,死时死生,都是无明妄念的分别。从意识投胎分出名色,形成六入然后出胎,有了知觉感受,而又起分别的渴爱执取,成了下一世的无明,然后从生老病死的宇宙中流荡轮回到下一世。

     释迦狮子像观察自己手掌般清晰地看到了生命的苦恼轮回,不禁悲泪暗含。

     ● 近期热点

     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共修,欢迎师兄们参加!

     功秋吉金刚上师与一亿金刚萨埵心咒玛尼石坛城

     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3D 修法观想图 极具加持力的伏藏法!

     华智仁波切建的观音心咒玛尼石墙,让无量众生解脱的“大地经卷”

     行持任何善法都应以三殊胜摄持

     改变财运圆满财富的原理与方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慈悲素食善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