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地理】《左传》中的路线图
2016/3/12 经学文献

     点击标题下「经学文献」可快速关注

    

     秦晋崤之战

     春秋时,秦国处于西部,立国较晚。秦穆公即位时,秦国已经强大起来,图谋东进,力图在中原地区建立霸权,但是遇到晋国阻挡。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越过晋界偷袭郑国。12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越过晋国南境,抵达滑。郑国商人弦高与秦军途中相遇机警的弦高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于是决定返回。晋国派大将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在回事途中遭到晋军和姜戎的夹击,深陷隘道,进退不能,全部被歼灭,三位大将被俘。第二年秦穆公亲率大军渡河焚舟要与晋军决战,晋军避而不出。秦穆公到了崤之战的战场,祭奠阵亡的将士,然后回师。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郑伯克段于鄢

     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与其母,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齐晋鞌之战

     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郤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救鲁、卫。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舆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战在车的正中。他在追赶齐顷公的时候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认出他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齐顷公认为认出他是君子还射杀他不礼。因此射杀了韩厥的左右。

     齐顷公出战时轻敌,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齐顷公在逃跑时下属逢丑父替换衣服。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逢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

    

     晋楚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晋国得知郑国叛晋投楚,并兴兵伐宋以后,晋国准备兴师伐郑,一方面出动四军,一方面派人前往卫国、齐国、鲁国乞师,准备协同作战,而郑国向楚国球员,两国在鄢陵地区展开决战。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楚在不利的战略形势下与晋展开决战已是失策,在有利的战场态势下未能抓住战机出击又是败着。唯楚共王“知难而退”,趁夜撤军,保全楚军主力,为明智之举,这也成为晋楚争霸战争的终点。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吴国与楚国在柏举发生的一场战争。柏举之战是孙武在历史上唯一留下的带兵作战之纪录,也是战略上之经典之作。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吴国在经过6年的疲楚战略后,一举战胜强敌楚国,给楚国以巨大的创伤,使吴国声威大振,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柏举之战,孙武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尉缭子曾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在这场战争中可看出战争的起因都是君主无道而产生,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一家人,使之流亡于吴国,造下了楚国败亡之因,而日后继位之楚昭王更不修其德,任用奸臣,又长期欺压邻邦之小国,使得原本忠楚国之唐、蔡二国倒戈相向,因之楚国之拜可谓自食其果。

    

     艾陵之战

     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鲁国联合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周敬王三十六年,吴、鲁联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重创齐军的重要作战。吴国为称霸中原,于三十五年联合鲁、邾、郯国军队攻打齐国,并派舟师自海上攻齐,被齐军击败。次年春,齐为报复诸侯攻齐之役,派兵攻鲁,被鲁军击败。五月,吴王夫差闻齐军攻鲁,率吴军会同鲁军以击之,攻克博(今山东泰安东南),进驻赢(今山东莱芜西北),旋与齐军主力在艾陵展开决战。

    

     假途灭虢之战

     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国的一次作战。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小高整理(地图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小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