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论稿】张立鹏:东汉城门校尉略论
2016/3/15 经学文献

     点击标题下「经学文献」可快速关注

     编辑:小高

     作者简介

     张立鹏,男,陕西咸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

     城门校尉在汉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它于汉武帝时初置,职掌京师城门守卫。东汉光武帝沿置之,且在东汉之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从史料记载的东汉历任城门校尉来看,此职多为外戚宠贵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备者。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之间相互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太子亡,皇后自杀。初置城门屯兵。”戾太子之乱时,戾太子经长安覆盎门逃离,使汉武帝深感京师城门防备不足,遂始置城门兵,由长官城门校尉统领。逮至新莽、东汉,皆沿置之,对两汉政治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存史料对西汉时城门校尉的相关情况记载甚少,而关于东汉时的记载却颇多。似乎表明,城门校尉一职在东汉之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史官们大书特书。学术界对此问题,亦有所论及,但多是一笔带过,疑窦亦多。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欲以东汉城门校尉设置的原因、选任资格及其与执金吾、北军中候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展开论述,希望加深人们对东汉城门校尉的认识。

     1 东汉城门校尉的设置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秩比二千石。”这是有关西汉时城门校尉的情况。迄至东汉,其职能稍有变化——《后汉书》卷117《百官志四》云:“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洛阳城门十二所”; 《汉官仪》亦云:“洛阳十二城门……每门校尉一人,秩二千石”。其属官较西汉时有所增置,见表1。

     表1:东汉城门校尉属官简表

     属官名称

     职掌

     秩次

     任职人数

     城门校尉

     掌洛阳城门十二所

     比二千石

     一人

     司马

     总署曹事

     千石

     一人

     上西门候

     掌西门候

     六百石

     一人

     雍门候

     掌雍门

     六百石

     一人

     广阳门候

     掌广阳门

     六百石

     一人

     津门候

     掌津门

     六百石

     一人

     小苑门候

     掌小苑门

     六百石

     一人

     开阳门候

     掌开阳门

     六百石

     一人

     耗门候

     掌耗门

     六百石

     一人

     中东门候

     掌中东门

     六百石

     一人

     上东门候

     掌上东门

     六百石

     一人

     榖门候

     掌榖门

     六百石

     一人

     夏门候

     掌夏门

     六百石

     一人

     依其秩级来看,城门校尉“秩比二千石”,在当时的中央宿卫系统中处于较高位置,足见统治者对它的重视。《通典》卷21《职官三》载:“城门校尉,高帝置,秩二千石,出从缇骑百二十人。”关于“缇骑”,《说文解字》曰:“缇,帛丹黄色。”缇骑,乃贵官随从卫队,指穿红色军服的骑士。又《后汉书》卷117《百官志四》载:“执金吾一人……缇骑二百人。本注曰:缇,赤黄色。”陈崇曾向王莽上奏:“安汉公祠祖祢,出城门,城门校尉宜将骑士从。入有门卫,出有骑士,所以重国也。”可见,城门校尉与执金吾确有相似之处,皆有身着华服的固定卫队相随其后,只是人数不同罢了,再次证明城门校尉之重要地位。

     汉武帝初置城门校尉,也是为了“分散和削弱中尉事权”。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中尉为执金吾,东汉沿置之。刘秀在民间时,有一次来到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可见,光武帝曾颇为羡慕执金吾之职,但等到他一统天下,兴复汉室之后,因考虑到京城洛阳的安全而不容其一家做大。所以,光武帝设置城门校尉,其目的亦在于削弱执金吾之职权。据史籍所载,执金吾也是汉代中央宿卫系统的组成部分,亦掌京师宿卫。东汉时,执金吾的属官大为削减,而城门校尉的属官却大为增加(见表1)。可以说,迄于东汉光武之世,城门校尉才真正发挥了分化执金吾职权的作用。

    

     再者,光武帝即位之初的社会景象与汉武帝晚年时颇有相似之处,故需置城门校尉以保卫京师。汉武帝穷兵黩武,连年征战,致使西汉社会动荡不安,国库亏空,民众叫苦不迭,甚至有亡国之兆。而武帝不愧为一代英主,及时反省,颁布“轮台罪己诏”,转变治国策略,劝课农桑,才使西汉王朝得以延续。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更为注重京师的安全。戾太子之乱更是推进了城门校尉的设置,且其秩禄较高。光武帝创业初,东汉社会因刚经历了多年战乱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其情景恰与汉武帝晚年时如出一辙。光武帝设置城门校尉,当然也是出于更好地保证京城洛阳安全的考虑。

     总的来看,城门校尉在东汉占有较为重要之地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光武帝设置城门校尉,原因有二:其一,牵制执金吾之职权;其二,保证京城洛阳之安全。此外,光武帝还废中垒校尉,而新置秩六百石的北军中候,与城门校尉和执金吾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2东汉历任城门校尉

     城门校尉的设置,说到底,是光武帝出于维护其政治统治秩序之目的,对东汉中央宿卫系统的不断完善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城门校尉一职身系东汉帝国政治中心的安全,事关帝国的兴衰存亡。甚至,还曾参与皇帝之更替,如汉桓帝时,“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儵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如此显职,君主对其担任者的家世背景、才能、品行、资历等方面应有一定的要求。

     据相关史料记载,终东汉之世,共约23人曾出任城门校尉,人数以光武之世为最,可见光武帝对此职颇为重视(见表2)。从东汉历任城门校尉之担任原因来看,外戚出身者占7人之多,荫任者5人,宗室者2人,军功者4人,察举征辟者4人,亲幸者1人。由此观之,城门校尉一职如执金吾、卫尉等职一般,亦为外戚宠贵所把持。值得注意的是,这23人中,有4人因察举征辟而升任城门校尉。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断定城门校尉一职抑或通过当时察举征辟制度选拔人才?实则不然。众所周知,察举制度曾在西汉时确实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到东汉时,这一原则虽然名存,但所体现的普遍主义精神已大不如前。察举征辟出现了“以族取人、以‘名’取人之趋向。”黄留珠先生还曾对两汉孝廉之家世作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和分类,最终得出了“两汉的举孝廉制度,实际是一种变相的官贵子弟世袭制”的结论。这就进一步证明,城门校尉此种秩禄较高的京官,理所当然也由外戚宠贵所掌控。比如,马皇后之弟马防、郭皇后的兄长郭况、阎皇后之弟阎耀、窦太后的兄长窦武等皆有担任城门校尉的经历。

     表2:东汉历任城门校尉简表

     姓名

     担任时间

     担任原因

     备注

     出处

     郭况

     汉光武帝

     外戚

     恭谦下士,颇得声誉。

     《后汉书》卷10上,第403页

     臧宫

     汉光武帝

     军功

     《后汉书》卷16,第695页

     窦友

     汉光武帝

     外戚

     窦氏共4人担任

     《后汉书》卷23,第807页

     窦穆

     汉光武帝

     外戚

     《后汉书》卷23,第808页

     孔嘉

     汉光武帝

     荫任

     《后汉书》卷31,第1099页

     刘参

     汉明帝

     宗室

     《后汉书》卷14,第568页

     马防

     汉章帝

     外戚

     后拜车骑将军

     《后汉书》卷24,第855页

     张奋

     汉章帝

     荫任

     节俭行义,在位清白

     《后汉书》卷35,第1198页

     刘悝

     汉和帝

     宗室

     《后汉书》卷16,第612页

     窦霸

     汉和帝

     外戚

     《后汉书》卷23,第819页

     冯珖

     汉和帝

     荫任

     《后汉书》卷33,第1150页

     曹褒

     汉和帝

     察举征辟

     历仕四朝

     《后汉书》卷35,第1204-1205页

     阎耀

     汉顺帝

     外戚

     兄弟担任执金吾、卫尉

     《后汉书》卷10下,第437页

     岑起

     汉顺帝

     察举征辟

     《后汉书》卷60上,第1971页

     吴武

     汉顺帝

     军功

     代马续为将军,征匈奴

     《后汉书》卷89,第2962页

     窦武

     汉桓帝

     外戚

     定策禁中,持节迎新帝

     《后汉书》卷8,第328页

     赵典

     汉桓帝

     察举征辟

     《后汉书》卷27,第948页

     羊陟

     汉桓帝

     荫任

     《后汉书》卷67,第2209页

     赵延

     汉灵帝

     亲幸

     宦官赵忠之弟

     《后汉书》卷58,第1877页

     皇甫嵩

     汉献帝

     军功

     《后汉书》卷71,第2306页

     朱儁

     汉献帝

     军功

     遭董卓忌恨

     《后汉书》卷71,第2311页

     崔烈

     汉献帝

     荫任

     李傕入长安,为乱兵所杀

     《后汉书》卷52,第1732页

     伍琼

     汉献帝

     察举征辟

     为董卓所杀

     《后汉书》卷74上,第2375页

     (注:表中所引文献出处均引自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从表2中还可得知,城门校尉至东汉时,竟出现了外戚一姓多人担任之状况。依《后汉书》卷23《窦融列传》所载:“(建武)二十三年,(窦融)代阴兴行卫尉事,特进如故,又兼领将作大匠。弟友为城门校尉,兄弟并典禁兵。……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代友为城门校尉”,“叔父霸为城门校尉”,云云。关于“内黄公主”之身份,史家众说纷纭,疑为诸王之女。据陈苏镇先生考证,东汉初,曾为光武帝刘秀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十八将”竟无一人能与之结亲。而窦穆却得以尚主,实为莫大之荣宠。扶风窦氏,在东汉算是倍受皇帝恩宠的世家大族之一,史载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其中共有4人曾担任城门校尉。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东汉亦有宦官亲属出任城门校尉的情况。东汉灵帝时期,宦官赵忠的弟弟赵延就曾担任城门校尉——“忠纳其言,遣弟城门校尉延致殷勤”。众所周知,外戚宦官专权是东汉之世难以消除的梦魇。王健先生认为,“东汉皇权与外戚矛盾的激化,汉和帝是一个关键时期”。汉和帝虽依靠宦官郑众扳倒了曾飞扬跋扈、结党专权的外戚窦宪,但同时又更加亲幸宦官集团,还大力扶持外戚梁氏,导致后世外戚宦官乱政之局面愈发不可收拾。所以,我们清楚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就不难理解城门校尉一职竟有宦官亲属担任之独特现象。

     城门校尉一职虽常为外戚宠贵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备者。如,赵典“性明达,志节清亮”; 曹褒历仕四朝,“博雅疏通,尤好礼事”;窦武“海内尊而称之,故得因以为目”;羊陟“禁绝豪右嘱托,书疏不与交通,断理冤徒,进用善士,节操者旌表异行”,等等。这表明,城门校尉的担任者须高洁廉直。再者,这23人中亦不乏因军功升迁者,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如,吴武就曾代马续为大将军,征伐匈奴,“夏,马续复免,以城门校尉吴武代为将军”。又汉章帝建初二年(77),因金城、陇西保塞羌叛乱,“拜(马)防行车骑将军事,以长水校尉耿恭副,将北军五校兵及诸郡积射士三万人击之……布桥迫急,将种人万余降。诏征防还,拜车骑将军,城门校尉如故”。如此看来,任城门校尉者抑或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盖兼将军之职”。 由此推知,君主对城门校尉担任者的才能、品行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要求或标准可寻,并非完全任由外戚宠贵掌控。

     3 东汉城门校尉与执金吾、北军中候之关系考辨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已基本洞悉东汉城门校尉设置的原因及其选任资格。如李玉福先生所言,东汉中央宿卫军包括宿卫省殿(皇帝生活起居办公场所)的殿卫军、宿卫宫城的宫卫军、宿卫京城的城卫军。而城门校尉、北军中候以及执金吾,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三者关系颇为密切。朱绍侯先生进一步认为,东汉执金吾之权虽遭削弱,但却“把守卫京师的重任分别交给了城门校尉和北军中候”。张云华也认为,东汉皇宫宿卫应包括这三部分。既然三者同属城卫军,且皆有宿卫之职责,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职权的重叠?如此设置,究竟有何目的?本文便于此部分对东汉城门校尉与执金吾、北军中候之关系作一探讨。

     (一)城门校尉与执金吾

     《汉书·百官公卿表》曰:“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秩次为中二千石。如前文所述,城门校尉秩比二千石,掌管京师洛阳城门十二所,是保卫京师的重要军事力量。我们从其属官来看,可知其重要性(见表1)。执金吾为秩中二千石的高官,甚至比城门校尉还略高一等。但至东汉之世,其属官却大大减少,仅留丞一人和武库令,其余皆省去。这就表明,东汉时,执金吾之地位已大不如前。抑或如朱绍侯所言,执金吾的一部分守卫京师之职权已转嫁到城门校尉身上。

    

     建武三年(27),“使持节监执金吾贾复等击平邵陵、新息贼”。执金吾可离开京城,平定地方叛乱。甚至,还可随军远征——汉和帝永平年间,窦宪领兵击匈奴,“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颜师古注《汉书》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可见,执金吾主要负责“以御非常”。它是应对紧急特殊情况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除负责京师防卫外,还具有平息地方盗贼、征伐匈羌等临时差遣职能。从机动性上来讲,执金吾要远较城门校尉为强。

     从东汉此二官职的职能观之,城门校尉是职掌京师城门屯兵,主要是洛阳的大部分城门的守卫。而执金吾掌宫外戒,宫外在城门之内,故应在城门校尉所掌城门的内围,二者似无甚交叉。我们不难看出,光武帝如此做法,不外是出于使二者各有所属,相互牵制,从而以更好地保证京城洛阳之安全的考虑。

     (二)城门校尉与北军中候

     北军中候于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东汉的中央军也如西汉时一般,以南北军为核心。北军由北军中候统领,下分五营,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每营设校尉一人,负责守卫京师。从史料记载来看,北军中候秩次仅为六百石,与秩比二千石的城门校尉相比,秩次要低很多。但它所负责监察的五校尉之秩次却皆为二千石。此举当是君主惯用的“以下监上”之策略,位卑权重,且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故其实际职权很大。史载,“请下司隶、中二千石、二千石、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实核所部,应当斥罢,自以状言,三辅廉查有遗漏,续上”,把秩次仅为六百石的北军中候与众多二千石的高官相提并论,进一步表明其重要地位。

     北军五校尉的主要职能是掌宿卫兵,而城门校尉和执金吾亦有此职权。三者之职权有必要明确划分——“执金吾负责严防宫城外调,北军五校负责卫护京城及备宫中传警,城门校尉负责严守城门”。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整套防守极为严密的皇宫宿卫系统。北军中候设置之缘由,如同城门校尉一般,也是出于牵制执金吾之职权以保证京师洛阳城安全之目的。

     通过上述简要分析,我们已大致理清东汉城门校尉与北军中候、执金吾之微妙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了内外分明、等级森严的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它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很好地保证了东汉京师洛阳的安全。

     4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孙星衍,辑.汉官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张云华. 东汉皇宫宿卫体系论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38-40.

     [7]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

     [9]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4.

     [10]陈苏镇.论东汉外戚政治[J].北大史学,2010(12):61-62.

     [11]王健.汉和帝铲除窦宪集团考论[J].中国史研究,2013(3):21.

     [12]汪文台,辑.七家后汉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13]李玉福.秦汉制度史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4]朱绍侯.略论秦汉中央三级保卫制[J].南都论坛(社会科学版),1984(4):7-8.

     [15]孟祥才.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张立鹏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版权声明

     文章本微信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单位(网站)所有。如有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资料并通过本微信公众平台公开致歉。

     本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编。

     经学文献微信公众平台jingxuewenxia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