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博士】崔海鹰:孔传《古文尚书》渊源与成书问题探论(曲阜师范大学2014)
2016/3/22 经学文献

     点击标题下「经学文献」可快速关注

    

     孔传《古文尚书》渊源与成书问题探论

     曲阜师范大学(2014)历史学(专门史)

     作者:崔海鹰 导师:黄怀信教授

    

    

     摘要

     《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一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点课题,影响深广。其中,清代学者《古文尚书》辨伪的方法、成果,尤为后世疑古辨伪学者所崇重、借鉴和推衍。不过,清人的辨伪工作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不少可议之处。

     近年来,随着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古书问世,前沿学者倡导对古书成书问题展开反思,一些学者由此对《古文尚书》案进行反思和检讨,并探索新的研究理路与方法。最近,由于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的面世,使《古文尚书》问题的探讨愈发地展现出复杂性与深厚的学术、文化内涵。

     本文企望在此学术背景下,将《古文尚书》问题的讨论落脚于对其成书过程与特征的具体认识上。旨在由“对古书的反思”角度,探论孔安国传本《古文尚书》的系列成书问题,具体即从上溯其渊源所自入手,考察其传流、演变以及在西汉时期的整理成书过程,以求更深刻地理解《尚书》类文献的本质,及其传流、演变的各种特征,进而为《古文尚书》案的重新认识和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为引论部分,主题是对《古文尚书》问题的反思以及新研究理路的探讨。首先回顾《古文尚书》问题的由来,继以综述现今学术背景,特别是现当代学者对《古文尚书》问题的反思与新探讨,以及相关出土文献所带来的《古文尚书》问题的新进展,进而提出在此新背景下,由“对古书的反思”视角,具体、分步骤地考察《古文尚书》的成书问题。

     第二章追溯《尚书》类文献的起源,特别是其与上古王官传统的关系,以从内在理路上对《尚书》类文献可靠性加以论证。这类文献来自史官记录,并经过相续的编纂、整理,与王官传统,尤其是史官制度密不可分,并为史官赞治的重要途径和工具。因此,《尚书》类文献重在承载历代王道、治法,为现实政治提供制度、思想、文化资源。在此试举一端:儒家所传“中道”思想渊源深厚,而将清华简《保训》篇与今本《尚书》、《逸周书》等相关记载相结合,可明显看出《尚书》类文献中系统的“中道”思想传承。

     第三章探讨东周时期《尚书》类文献的传流问题。在政治、文化分裂的背景中,《尚书》类文献亦在不同地域与文化区中继续传播、传流,并随即发生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的演化、改易,造成样貌、特征等的各具特色。由新出简帛文献可见,东周时期的学术、文化、文献等已有非常广泛的传播,许多文献,包括《尚书》类文献,都有多种文本在各地传流。通过比较典籍引文与《尚书》原文,出土《尚书》类文献与今本《尚书》的异同,大致可见,即使在政治分立、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尚书》类文献的精神、本质基本不变,但其不同文本间会产生、存在诸如字体、文句、篇目、篇名等的各种差异。

     第四章主要讨论孔子儒家与《尚书》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尚书》文本的各种影响。孔子熟习《尚书》类文献,并对其性质、内涵、功能等有深刻认识,他对这些文献的整理、研习和讲论,是其继承、发展王官之学与先王之道的重要体现。正由这一过程,形成孔门《书》说,以及孔门《尚书》传承。其中,所谓孔子“删书”,其实质并非将一部分删去、弃之,而是择取其中内容重要、主题鲜明、文本完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已知《尚书》学史上第一个定本。但除此以外,由子思、孟子引《书》可见,孔门中还当有其它《尚书》类文献的文本传流。

     第五章主要讨论孔安国与《古文尚书》的关系。首先由汉初政治、学术的特殊背景,考论孔壁所出《古文尚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继而结合相关文献,考察孔安国的学术背景、渊源及学风特点。又结合现代简帛文献的整理方式,以求更准确地理解孔安国对《古文尚书》的整理和改编过程。其间,为了澄清一些重要论据,对孔安国《尚书序》做了专门考证。最后推论孔安国整理《古文尚书》,既有对字体的隶定,也包含对文句的改读、疏通,意在保证《尚书》大义的前提下,在形式上作出适应时代的改变。孔安国对《古文尚书》的整理、训传工作,开启了汉魏孔氏家学中的《古文尚书》传承历程。

     第六章为后论部分,提出由对《古文尚书》真伪之疑辨,到现代学者对疑辨之反思、检讨,再到出土文献带来的新问题与新认识,不能简单地视为机械地否定之否定,而应在新的学术背景下,将研究重点引申、整合到对《古文尚书》成书问题的具体认识上。再以论文主题部分为基础,总结《尚书》传流中多本并传,以及文本屡屡改易等特征,指出在此过程中“变”与“不变”的辨证性:文字、形式常应时而变,而本质、主旨等则大体不变。这些传流特点对认识孔传《古文尚书》的成书及其面貌、特征具有关键意义,并对《古文尚书》真伪问题及其它文献的相关问题均大有裨益。

     目录

     摘要3-5

     Abstract5-9

     第一章 引论:《古文尚书》问题的反思与新探9-37

     一、 相关背景9-14

     二、 现代学者对《古文尚书》问题的反思14-25

     三、 新出竹书与《古文尚书》问题新进展25-35

     四、 《古文尚书》问题研究的新理路35-37

     第二章 王官传统与《尚书》类文献起源37-60

     一、 《尚书》溯源37-39

     二、 王官传统:《尚书》类文献可靠性的内证之路39-41

     三、 史官职掌与《尚书》类文献之关系41-50

     四、 《尚书》类文献与古道传承50-60

     第三章 东周时期的《尚书》传流60-76

     一、 东周时代的特征60-62

     二、 东周时期的文化、文献传播62-65

     三、 古籍引《书》与《尚书》类文献的传播65-67

     四、 清华简《尚书》与《尚书》类文献的传播67-76

     第四章 孔子儒家与《尚书》传流76-96

     一、 孔子与六经关系概观76-82

     二、 孔子与《尚书》之关系82-86

     三、 子思学派的《尚书》传承暨《成之闻之》的作者问题86-96

     第五章 孔安国与《古文尚书》96-105

     一、关于孔安国《尚书序》的文辞、文气问题96-97

     二、关于《尚书序》中的“三皇五帝”说问题97-100

     三、关于《尚书》性质、体裁问题的探讨100-101

     四、关于孔安国《古文尚书》整理的文字问题101-102

     五、《尚书序》所见孔安国二次献书问题102-104

     六、关于《古文尚书》可能存在的问题104-105

     第六章 后论:《古文尚书》问题的辩证性发展105-112

     一、 《古文尚书》辨伪存在的若干问题105-108

     二、 新时代研究思路的转化108-109

     三、 本论文的阶段性认识109-110

     四、 启示110-112

     参考文献112-136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136-137

     后记137-139

     经学文献微信平台jingxuewenxian本期编辑:小高

    

     版权声明

     文章本微信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单位(网站)所有。如有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资料并通过本微信公众平台公开致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