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怀信:孔子长什么样子
2016/4/7 经学文献

     点击标题下「经学文献」可快速关注

     作者:黄怀信教授

     原标题:孔子形貌考

     来源:孔子研究院网

     原载《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本期编辑:小高

    

     黄怀信教授

     黄怀信,1951年生,陕西岐山人。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李学勤先生。西北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2000年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项目,2002年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文献研究与整理。

     摘要

     孔子长什么样子,无疑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历史上的孔子画像虽有多幅,现今各地的孔子雕塑像更是数以千计,但一则形貌各不相同,二则多与文献所记不合。所以,真实的孔子形貌需要考论。本文通过对文献材料的分析考信,主要从身高、面相、嘴巴、眼睛、牙齿、额头、身材、肩背、头形、胡须等方面对孔子形貌进行考察描绘。

     孔子作为中国的圣人和世界文化名人,其形貌理应有一个客观真实的描绘。很多人以为真实的孔子像根本无法绘制,因为孔子以后的人谁也没有见过孔子。其实,这只是一偏之见:后人虽不可能见知孔子,不等于当时人没有见闻。而文献之中,恰有当年亲见者对孔子形貌的描述。所以,通过对文献材料的分析诠释,完全可以描绘出接近真实的孔子形像。以下,我们分三步进行考察:

     1身高

     苌宏亲观孔子,言其“长九尺有六寸”,应属可信。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九尺六寸”相当于现今多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明确其“尺”是什么尺。

     战国秦汉尺又不同,苌弘为周人,所言自应是周尺。所以,“九尺六寸”之“尺”必是周尺。周尺长度无明确记载,但我们知道周代“人长八尺”,而秦汉“人长七尺”。说明两尺之比例为8 :7。秦汉尺长23厘米。那么秦汉7尺,就是161厘米。除以8,周尺就应是20.1厘米强。那么周尺“九尺六寸”,就应是193厘米。所以我们说,孔子身高应为193厘米。

     2面相

     关于孔子面相,《韩诗外传》之姑布子卿谓“污面而不恶”,为亲眼所见。而《荀子·非相》又云:“仲尼之状,面若蒙倛。”倛,是古代驱疫避邪的神像。面若蒙倛,就是说脸好像戴着驱邪的面具,形容怪异可怕。荀子未见孔子,人也不可能长成这个样子,其说完全是出于猜测,所以,孔子“污面而不恶”当无疑问。指的是脸黑,但不丑陋。

     3嘴巴

     姑布子卿说孔子得“皋陶之喙”,说明孔子的嘴巴有特点。意思是嘴大但很协调。另外,《太平御览》人事部八引《孝经援神契》曰:“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海口,也形容嘴大。

     4眼睛

     姑布子卿说孔子得“舜之目”,说明孔子的眼睛有特点。而苌弘描绘为“河目”,看来也应可信。何谓“河目”?王肃《家语》注云:“河目,上下匡平而长。”[1]眼匡平而长,意味着眼睛不圆,像一道缝。另外,“河”还可能有深的意思。而《路史·后记》云:“仲尼……堤眉谷窍。”谷,形容深陷。堤眉谷窍,即高眉骨深眼窝。可知孔子为高眉骨深眼窝。

     5牙齿

     苌宏、郑人、姑布子卿三人均不言孔子牙齿,文献亦别无所言,说明孔子牙齿正常。常见孔子画像和塑像几乎均有两颗大板牙,当是相信并误解《钩命诀》“夫子骈齿”所

     致,实际上是对孔子形象的丑化,应该予以纠正。

     6额头

     姑布子卿说孔子“得尧之颡”, 颡,就是额头。说明孔子的额头有特点。那么苌弘所道“隆颡”,自应可信。孔子应是高(长)额。额头高(隆起),头顶自然会显得低凹。另外,孔子“隆颡”,与其大智慧正相称,所以完全可能。

     7身材

     苌宏言其“脩肱”,说明孔子臂长于常人。郑人又说“自腰已下,不及禹者三寸”,意思是孔子下半身较短。另外,所谓“丧家之狗”,也与身材有关。何谓“丧家之狗”?一般理解为无家可归之狗,其实完全属于误解。所谓“累然若丧家之狗”、“累累若丧家之狗”、“傫傫若丧家之狗”、“羸乎若丧家之狗”,都只能是说他瘦得像丧家狗。那么,根据“累然若丧家之狗”或“羸乎若丧家之狗”的材料,我们就知道孔子的身材比较瘦。看来后世所谓孔子“大九围,坐如蹲龙”之类,皆无稽之说,纯粹是出于对孔子的敬重。

     8肩背

     《太平御览·人事部十二》引《孝经钩命诀》也云:“仲尼龟背。”另贾谊《新书·容经》载:“子路见孔子之背,謦折举哀。’”也见脊背异常。所以“弱脊”、“龟背”之说当属可信。“龟背”,即脊背弓起如龟背,也就是驼背。可知孔子驼背。

     9头形

     《白虎通·姓名》云:“孔子首类鲁国尼丘山,故名丘。”尼丘山是何形状?传统的说法,谓尼山有五峰,周边四峰高,中峰略低。《兖州府志》承其说,亦云:“其山五峰连峙。”事实如何?我们曾作实际考察发现,尼山并非五峰,也不是周边四峰高,中峰略,更无凹顶。所以,旧说不可信。

     又《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论衡·骨相》云:“孔子反羽(宇)。”

     因为生而首上圩顶,而起名为丘取字为尼,固亦不可信,但所谓“圩顶”、“反羽(宇)”,结合“隆颡”看则并非纯是妄语。因为人之前额高,头顶部分自然会显得下凹。所以,孔子头顶较之前额略显稍凹,应是事实,但绝非四周高中间低,也不可能完全是“圩顶”或“反羽(宇)”状。所谓“圩顶”、“反羽(宇)”,无疑有讹传的成分。

     10胡须

     孔子有无胡须,《孔丛子·居卫》有明确记载:子思适齐,齐君之嬖臣美须眉立乎侧。且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由是言之,伋徒患德之不邵,不病毛鬓之不茂也。”子思为孔子之孙,所称“吾先君”即孔子。子思亲见孔子,所言孔子“生无须眉”理应可信。然则可知孔子无胡须。

     综合上考,孔子真实形貌大致可以描绘为:身高193厘米,较瘦,背稍驼,高肩、长臂;大方脸,脸较黑,四方嘴;高额头,高眉骨,深眼窝,眯缝眼;无板牙,无胡须。

     [1] 《孔子家语》卷五,页13。

     本期排版:小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