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黄建中,李发舜校《广雅疏义》(套装上下册)出版
2016/4/17 经学文献

     经学文献投稿

     jingxuewenxian@126.com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83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59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页数:1005

     字数:700000

     《广雅》是魏张揖为广补《尔雅》而做的一部语词释义专书,《广雅疏义》则是清人钱大昭对《广雅》进行疏释研究的一部专书。该书广引书证对《广雅》所释之字加以疏释和勘误,并以其引书之广博、疏释之明确、行文之简要等成为乾嘉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中华书局版《广雅疏义》以日本静嘉堂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校改,于文字之错夺衍倒,屡有諟正;于文义未安之处,时下己见;于疑难未明之处,则录以存说。是一部高质量的整理本《广雅疏义》。

     目录

     點校前言

     廣雅疏義序 (桂馥)

     上廣雅表 (張揖)

     卷第一

     釋詁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釋言第二

     卷第十

     卷第十一

     釋訓第三

     卷第十二

     釋親第四

     卷第十三

     釋宫第五

     釋器第六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釋樂第七

     卷第十七

     釋天第八

     卷第十八

     釋地第九

     釋丘第十

     釋山第十一

     釋水第十二

     卷第十九

     釋艸第十三

     釋木第十四

     卷第二十

     釋蟲第十五

     釋魚第十六

     釋鳥第十七

     釋獸第十八

     釋嘼第十九

     附録 清史稿·錢大昭傳

     音序索引

     筆畫索引

     点校前言

     广雅疏义是清人钱大昭对《广雅》进行疏释研究的一部专书。

     钱大昭,字晦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朴学大师钱大昕之弟。《清史稿》载:“大昭少于大昕者二十年,事兄如严师,得其指授,时有两苏之比。壮岁游京师,尝校録《四库全书》,人间未见之秘皆得纵观,由是学问益浩博。又善于抉择,其说经及小学之书,能直入汉儒阃奥。尝欲从事《尔雅》,大昕与书,谓:‘六经皆以明道,未有不通训诂而能知道者。欲穷六经之旨,必自《尔雅》始。’大昭乃着《尔雅释文补》三卷及《广雅疏义》十卷。”另外,钱大昭还着有《说文统释》六十卷、《两汉书辨疑》四十卷、《三国志辨疑》三卷、《后汉书补表》八卷、《诗古训》十二卷、《经说》十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二卷、《后汉郡国令长考》一卷、《迩言》二卷等。

     《广雅》是魏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为广补《尔雅》所作的一部语词释义专书。清王念孙在其《广雅疏证叙》中说:“其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鸿烈、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谶纬之记,仓颉、训纂、滂喜、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藉以闚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诂训也大矣。”

     《广雅》在隋有曹宪作音释四卷,名《博雅音》。因避炀帝杨广讳,故改称《广雅》为《博雅》。《博雅音》重在注音,只是间或说明字体或略作诠释。

     有清一代,训诂大兴。卢文弨、顾广圻、王念孙、钱大昭等人,对《广雅》进行了校勘或注释,出现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和钱大昭的《广雅疏义》这样两部巨着。

     钱氏《广雅疏义》,约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稿成,未得刊行。清谢启昆《小学考》始着録之,载卷五《王念孙广雅疏证》条后,并附有清人桂馥《广雅疏义序》。序云:“今海内治广雅者三家:一为卢先生文弨;一为王先生念孙;一为钱先生大昭。馥幸得同游,素闻风恉者也。钱先生之疏义先成,请而读之,叹其精审,当与邵先生尔雅疏义并传。”又据清邵懿辰四库简目标注广雅条下载:“朱修伯曰:钱晦之大昭亦着疏证,稿存同里劳氏。又传钞本在仁和瞿氏,名疏义,二十卷。许氏亦有钞本。”

     1940年日本静嘉堂印静嘉堂丛书之二为广雅疏义手钞本。该本前有清钞本广雅疏义解题一篇云:“本书乃陆存斋十万卷楼之旧藏本。”又该影印本前后均影有“归安陆树声藏书之记”篆字方印。据版本目録学家、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徐孝宓先生告知:“静嘉堂所藏传钞本,系得之归安陆心源旧藏。心源去世后,其子陆树藩尽将其先人所藏书以十万两银售诸日三菱财团岩崎弥之助,时光绪三十三年(1907)。事详日人岛田翰撰皕宋楼藏书源流考。陆心源子四,长子树藩,次子树廉,三子树声,四子树彰。传钞本‘归安陆树声藏书之记’印中之‘树声’,乃陆心源之第三子也。”又该本卷末影有清人严杰于嘉庆戊午年(1798)借閲此钞本后写下的一行识语,亦据徐孝宓先生告知:“严杰,字厚盟,钱塘人。严氏潜研经术,邃学能文。阮元深赏之,故邀其佐编经籍籑诂。后又从阮氏赴广东,佐编经解。严杰盖在浙分纂经籍籑诂时,假读是书之传钞本。识语为严杰手笔,不误。”

     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另一广雅疏义传钞本的晒蓝本。此本系1939年辅仁大学图书馆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广雅疏义钞本晒制而成。经我们与静嘉堂影印本核对,其内容一致,仅所写字迹不同而已。

     清人治广雅,影响最大者当是王念孙之广雅疏证;然广雅疏亦有自己的特色:

     其一,王书重在「就古音以求古义」,以声音通训诂,对广雅中的某些字释之甚详,而对另一些字则不予提及;钱书重在广引书证以释义,对广雅所释之字则很少遗漏,如释诂第一条:“古、昔、先、创、方、作、造、朔、萌、芽、本、根、櫱、鼃、NB027、昌、孟、鼻、业,始也。”全条被释十九字。疏证只释其中的“方、作、造、朔、萌、芽、櫱、鼃、NB027、昌、鼻、业”等十二字;对“古、昔、先、创、本、根、孟”等七字则不予释证。疏义则对此条连“始”字在内的二十字,均引出书证,予以疏释。此种不同,二书中随处可见,说明它们各有所长,各具其用。

     其二,所释内容,广雅疏义亦有自己的新意,如释器:“NFB32、甈,NFB33也。”疏证只引《广韵》、《玉篇》、《尔雅》、《说文》、《方言》所出现的“NFB32、甈、NFB33”三字强为其说,则不免断章取义,前后矛盾。钱氏之疏义则先总说「此释破甖之名也」,再引《说文》、《尔雅》、《方言》、《法言》、《玉篇》、《广韵》分别证之;并加案语说明:“《玉篇》、《广韵》皆‘NFB32NFB33’二字连文,据此,‘甈’当在‘NFB33’下,疑转写倒误也。”经钱氏疏释和勘误,读者可于此得到新的启发。如此之例,在《疏义》全书中亦到处可见。

     其他,如引书之广博,疏释之明确,行文之简要,亦是《疏义》之优点。《疏义》还将隋曹宪为《广雅》所作《音释》,分别系在《广雅》正文各字之下;并在自己的释文中,于一些难字下也加注读音。此亦有便于读者。

     此次点校,即以日静嘉堂影印本为底本。此本系工匠所钞,其中错字、别字、衍字、脱字、草字、不规范之手写体俗字和不常用之异体字比比皆是,引用书证中的书名、篇名错乱,句字衍、脱,亦到处皆有。点校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全书加标了通行标点符号。

     二、对广雅正文和曹宪音释,用王念孙《广雅疏证》和王念孙《校博雅音》勘校。若遇钞写错误,则径予改正;若为异说,则出校记说明。

     三、对所引用之书证,一一查核原书。若遇错写、别写,则径予改正,不加符号和说明;若是补出的脱字、书名、篇名或卷数,则加〔〕号表明。

     四、对底本中的错字、别字、衍字、草体字、不规范之手写体俗字、不常用之异体字和避讳字等,亦径予改正,不加符号和说明。

     点校本书,得到中华书局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领导和中文系领导,湖北省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殷孟伦先生、赵振铎先生、徐孝宓先生、赵诚先生和张力伟先生的多方支持和指导,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点校中的错误和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本期排版:小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