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霏:试探《论语》的结构性 ——以《微子》篇为例
2016/4/28 经学文献

     【文獻投稿郵箱

     jingxuewnexian@126.com

     董雪霏,曲阜师范大学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易》有言:“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论语·微子篇》是这句话的代表性阐释。此篇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身份,追求不同的人生理想,但都做到了坚守与体悟。从《论语》的文本表面直接解读必然会认为《论语》的编排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某些章节显得突兀难解,比如《微子》篇最后一章“周有八士”。如果带着《论语》有结构性的心理去读,就会发现一些表面底层的东西,有种“你参黑字,我读白纸”的乐趣。故事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本篇论文对《论语·微子篇》进行了简单的结构分析,希望可以更好的理解《论语》所隐含的思想。

     1关于《论语》有无结构的几种说法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论语》的编写过程:“《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清人赵翼解释“论语”为:“语者,圣人之遗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就字面直译,论语就是经过整理、撰次的对话。然而从古至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论语》是没有结构的,“语录体”的特征就是随意编排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如一个个生活碎片,很多都没有时空背景。刘宝楠在《论语正义》首篇曰:“古人以漆书竹简约当一篇,即为编列,以韦束之,故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按照一般逻辑,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体编纂《论语》时一定有编书的总纲领,文本一定有其内在联系性且编排时的心境必然是既恭敬又谨慎的。孔子一生所论甚多,《论语》所载之“语”必然是精华中的精华。而刘宝楠所说的《论语》中前后篇重复的章节,可能是错简或服务于各篇主题而选录的。大多数学者都专攻于《论语》的章句,放弃了对其整体结构的探究。《论语》编纂者的智慧郁而不彰。有些学者注意到《论语》的篇名为此篇的主题思想,篇次的排列有其逻辑性。如皇侃在《论语义疏序》中解释了《论语》的“论”读为“伦”的原因:“既方为世典,不可无名。然名书之法,必据体以立称。……舍字从音为‘伦’,说者乃众……一云‘伦’者,次也,言此书事义相生,首末相次也。”【1】他解释了篇目编次的理由,如《学而》篇:“以学而最先者,言降圣以下皆须学成,故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明人必须学乃成。此书既遍该众典,以教一切,故以学而为先也。”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论语》二十篇本来是一篇篇独立的文章,但大多都从思想性的角度阐释《论语》或把《论语》按孔子的思想做分类。黄怀信在《白话孔子集语》序里回顾了学者将《论语》分类的尝试:“孔子的言论除去六经及《论语》、《孔子家语》等专书外,其他各种传记百家书中,几乎无不有载。有必要将这些散见的材料辑集成册。梁武帝萧衍是进行这一工作的第一人,他曾辑有《孔子正言》二十卷,已不存在。……清嘉庆晚期,孙星衍‘博搜群籍,综核异同’,纂辑为《孔子集语》。”【2】孙星衍的《孔子集语》将《论语》按思想分为劝学第一、孝本第二……寓言下第十五。过于拘泥于章句往往容易忽视文本本身要传递的思想,汉儒们对《论语》繁复的注解也使《论语》的本意渐渐模糊。现代学者李泽厚就主张不重章句而注重《论语》的历史性,他在《论语今读》中说:“《今读》不重《论语》章句的特殊的历史内容,虽然讲话均有某具体的历史背景、情境、条件、人事和对象,大多数无法确定或讲不清楚,过去大量的注疏、争辩已说明这点。本读重视的恰好是超一时一地的长久价值,这才是真正我所强调的历史性(积淀性)。”【3】南怀瑾认为《论语》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他尝试着分析了《论语》每一篇的结构,下面我们以《论语·微子篇》为例看看这些学者是如何具体解析的。

     23参考文献

     【1】(梁)皇侃:《论语义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页。

     【2】黄怀信:《白话孔子集语》,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3】李泽厚:《论语今读》,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5页。

     【4】(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山东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56页。

     【5】[日]白川静:《孔子传》,吴守钢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

     【6】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页。

     【7】王国轩等:《孔子家语》,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本期排版:小高

     公众号推荐

     佛学哲学:佛教哲学基于学术研究为背景,有关佛教教义、教理、哲学思想之内容,立足于为佛学爱好者提供广泛深入的研究咨询。学科领域亦非局限于佛教某一宗派、语系,并兼与多学科相结合,努力创造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的平台,带给读者专业的学术体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