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刘师培著《刘申叔先生遗书》(74册全)民国二十三年宁武南氏校印
2016/4/29 经学文献

     经学文献投稿邮箱

     jingxuewenxian@126.com

     钱玄同《刘申叔先生遗书序》

     此黎明运动中之刘君,家传朴学,奕世载德,蕴蓄既富,思力又锐,在上列十二人中,年齿最稚:甲申(一八八四)为康君作礼运注之年,刘君甫于是年诞生;癸卯(一九〇三)为章公下狱之年,刘君始作中国民约精义及攘书,时章公訄书之改本将出板矣(訄书作于戊戌,改于庚子,至民国四年乙卯而再改,更名曰检论。)。故刘君最初发表其著述之时,对于康梁严夏章孙诸先生之作,皆尝博观而受其影响。刘君著述之时间,凡十七年,始民元前九年癸卯,迄民国八年己未(一九〇三—一九一九)。因前后见解之不同,可别为二期:癸卯至戊申(一九〇三—一九一八)凡六年为前期,己酉至己未(一九〇九—一九一九)凡十一年为后期。嫴较言之,前期以实事求是为鹄,近于戴学,后期以竺信古义为鹄,近于惠学;又前期趋于革新,后期趋于循旧。

     刘君著述所及,方面甚多,余所能言且认为最精要者有四事:一为论古今学术思想,二为论小学,三为论经学,四为校释群书。下文就此四事分别述之。

     在述刘君论古今学术思想之先,略说刘君之政治思想: 自庚子(一九〇〇)以后,爱国志士愤清廷之辱国,汉族之无权,而南明巨儒黄黎洲先生觝排君主之论,王船山先生攘斥异族之文,蕴薶已二百余年者,至是复活,爱国志士读之,大受刺激,故颠复清廷以建立民国之运动,实为彼时最重要之时代思潮。刘君于癸卯年(一九〇三)至上海,适值此思潮澎湃汹涌之时,刘君亦即加入此运动,于是续黄氏明夷待访录而作中国民约精义,续王氏黄书而作攘书。甲辰(一九〇四)与蔡孑民林少泉(獬)诸君撰警钟日报,乙巳(一九〇五)与邓秋枚黄晦闻诸君撰国粹学报,虽论古之作,亦频频及此二义。丁未(一九〇七)憙鲍敬言先生之说,主张废绝人治,与前此不同。此皆刘君前期之政治思想也。后期环境改变,倡君政复古之说,则与前期绝异矣。

     刘君论古今学术思想之文,皆前期所作(后期之初自刻左盦集中间有论及者,皆系删剫前期之文所成,而不逮原文之精详,兹不复引。下文述小学及经学仿此。)。专著有国学发微,周末学术史序,两汉学术发微论,汉宋学术异同论,南北学派不同论,攘书,中国民约精义诸书(后二种虽为刘君发挥其政治思想而作,然攘书后五篇乃专论古代学术思想者,中国民约精义所引皆贤哲贵民思想之材料。),左盦外集卷八及卷九皆论学术思想之文,卷十七之近儒学案序目,颜氏学案序三篇,东原学案序,亦为论学术思想者,卷十八自王艮传至戴望传十六篇亦多与学术思想有关。刘君对于学术思想,最能综贯群书,推十合一,故精义极多。昔先师章公评梁君任公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曰:“真能洞见社会之沿革,种性之蕃变者”,余于刘君诸作亦云然。上列诸作,自以周秦学术史序为最精;此文以外,则论古学原于宗教与由于实验,论古学出于史官,论孔学之真相,论六艺皆官书而孔门编订之为教科书,陈义并皆审谛。其推崇王阳明,王心斋及泰州学派诸杰,李卓吾,颜习斋及李恕谷,戴东原,章实斋,崔东壁,龚定盦,戴子高诸先生之学,尤为卓识。

     刘君于声音训诂,最能观其会通。前期研究小学,揭橥三义:一,就字音推求字义,其说出于黄扶孟,王石臞伯申父子,焦里堂,阮伯元,黄春谷诸先生而益加恢廓。左盦外集卷六正名隅论一篇发挥此义最为详尽,小学发微补及中国文学教科书第一册中亦及此义,而外集卷七物名溯源及续补论前儒误解物类之原因,骈词无定字释例诸篇及尔雅虫名今释一书,亦与此义有关。二,用中国文字证明社会学者所阐发古代社会之状况,外集卷六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及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两篇皆发挥此义,小学发微补中亦有言及者。三,用古语明今言,亦用今言通古语。外集卷十七新方言序中发挥此义,曾作札记三十余条,为先师章公采入其所纂新方言中(见章公自序)。此三义皆极精卓。以上为关于考古者。其关于应用者,刘君以为宜简省汉字点画,宜添造新字,宜改易不适用之旧训(说见攘书正名篇及外集卷六中国文字流弊论),宜提倡白话文(说见论文杂记及外集卷六中国文字流弊论),宜改用拼音字,宜统一国语(说见读书随笔音韵反切近于字母一条),凡此数端,甚为切要,近二十年来均次第着手进行,刘君于三十年前已能见到,可谓先知先觉矣。至后期(在民国纪元以后)主张,则多与前期相反,亦楬三义:一,对于说文,主张墨守,毋稍违畔,外集卷十六答四川国学学校诸生问说文书中述说此义,与前期所见相反(前期所作之正名隅论序云:“以心得为主,虽或与旧说相戾,然剿说雷同之失庶几免矣。”又他文中亦有驳说文之语。)。二,对于同音通用之字主张于说文中寻求本字,外集卷七古本字考及卷十六答四川国学学校诸生问说文书中皆言此义,而反对前期音近义通之说,且目同音通用之字为“譌迹”。三,对于新增事物,主张于说文中取义训相当之古字名之而反对添造新字新词,外集卷十六答江炎书言之,此与前期主张亦相反。至于改用拼音字之说,则前期之末作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一文时已表示反对矣;卷十七中国文字问题序中又申言之。

     刘君于经学,世皆谓其尊信古文,因其家传左氏之学已四世也(刘君之曾祖孟瞻先生,祖伯山先生,伯父恭甫先生,皆治左氏学。) 。此言固是,但刘君虽尊信古文之左氏,却并不屏斥今文之公羊。其前期之著述中,如中国民约精义第一篇,攘书夷异篇,周末学术史序之社会学史序及哲理学史序,皆引公羊之说而发挥其微旨;左盦诗录卷四之读戴子高先生论语注一诗,对于戴书大加赞扬(戴先生专以公羊之义诠释论语)可为刘君兼采公羊之证。刘君作群经大义相通论,谓“汉初经学,只有齐学鲁学之别耳。齐学详于典章而鲁学详于故训,齐学多属于今文而鲁学多属于古文。后世学者拘执一经之言,昧于旁推交通之义,其于古人治经之初法去之远矣。”(序)又谓“仅通一经,确守家法者,小儒之学也;旁通诸经,兼取其长者,通儒之学也。”(公羊荀子相通考)其作经学教科书,谓“大约古今说经之书,每书皆有可取处,要在以己意为折衷耳。”(第一册序例)由是观之,刘君于经学,虽偏重古文,实亦左右采获,不欲专己守残也。即以左氏学而论,刘君前期所作之读左札记及司马迁左传义序例(外集卷三)二文,皆能独抒心得,不袭陈言,实与墨守汉师家法者异撰。至刘君非难今文家之文则有三篇。一,汉代古文学辨诬(外集卷四)。驳廖君季平之今古学考及康君长素之新学伪经考(文中驳及宋于庭魏默深龚定盦三先生之说,因其为康说之先河也。)。二,论孔子无改制之事(外集卷五),驳康君之孔子改制考。皆前期所作。三,非古虚上下篇,上篇驳(校者案,此处原缺数字),下篇驳廖君(案,此处原缺)。皆后期所作。缘刘君不反对今文经说,而反对今文家目古文经为伪造及孔子改制托古之说也。又刘君对于宋元明人之经说亦多反对,见汉宋学术异同论中之汉宋章句学异同论(刘君对于宋元明人经说亦非一笔抹杀,故异同论中又谓其“或义乖经旨而立说至精”,经学教科书第一册序例中谓“宋明说经之书亦多自得之言。”)。但刘君释经亦有新义:如谓六经本官书而孔门编订之为教科书(见国学发微等),又如采拉古伯里氏释离卦之说,谓周易为古之字典,因即用其法释坤屯二卦,并略及巽乾坤震睽诸卦(见小学发微补等)。盖刘君前期解经,憙实事求是,憙阐发经中粹言,故虽偏重古文,偏重左氏,偏重汉儒经说,实亦不专以此自限也。逮及后期,竺信汉儒经说什坚。观中庸问答(外集卷二,同卷又有中庸说一篇,义与此篇同。)及春秋原名(外集卷三)二篇,即可得其梗概。专著中礼经旧说,西汉周官师说考,周礼古注集疏,春秋古经笺,春秋左传时月日古例考至春秋左氏传例略六种(案,此处原缺六字)。刘君论惠定宇之言曰:“确宗汉诂,所学以掇拾为主,扶植微学。笃信而不疑。”(见外集卷九近儒学术统系论)余谓取此数语以论上列诸书,最为恰当(案,原稿此处有空白,似未完。)。

     刘君校释群书之著作,前后两期皆有之而后起占大多数。两期所用之方法全同,皆赓续卢抱经先生之群书拾补,王石臞先生之读书杂志,俞曲园先生之诸子平议,孙籀庼先生之札移,匡旧训之违失,正传写之舛譌,覃思精研,期得至当。故书雅记之疑滞,得刘君之校释,发正益多矣。

     余少于刘君三龄。甲午(一八九四)余年八岁,识说文部首;庚子(一九〇〇),读段茂堂,王菉友,严鐡桥诸先生传言说文之书,粗谙六书大意及篆隶变迁。辛丑(一九〇一),读庄方耕,孔撝约,刘申受诸先生言春秋之书,深信公羊最得经意,左传必有伪窜,愿为卖饼家,不作太宫厨。故余自成童至今,最嗜小学及经学。然彼时对于学术思想之变迁,实茫无所知也。壬寅(一九〇二),读梁君任公之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甲辰(一九〇四),读章公之訄书及刘君之攘书,乙巳(一九〇五),读刘君之国学发微,周末学术史序,两汉学术发微论,汉宋学术异同论,南北学派不同论,古政原始论,群经大义相通论,小学发微补,理学字义通释,国学教科书及国粹学报中其他诸文,又读夏 君穗卿之中国古代史(此书名为后来他人所改,原名中国历史教科书),于是始知国学梗概。梁章夏诸先生皆为前辈,惟刘君年甫逾冠,略长于余,且与余有世谊(刘君之伯父恭甫先生与先父竾仙公为友,恭甫先生之子张侯君又为先父之弟子。),故愿与订交之心什炽。丙午(一九〇六),余留学日本,始谒章公,丁未(一九〇七),阳历四月二十二日,于章公座上始识刘君,缘章公与刘君彼时皆以党祸避地日本也。自尔遂恒与刘君谈论,获益甚多,至戊申(一九〇八)秋冬间刘君归国时止。癸卯(一九〇三)至戊申(一九〇八),六年间刘君前期之著述,除芜湖之白话报外,余尝尽读之。最佩服其论小学诸篇,认为前期所揭三义,今后治小学者皆宜奉为埻臬,其关于应用方面各项主张,今后推行国语者皆宜一一促其实现。其校释群书诸作,皆宜依卢王俞孙以来律令,古书与后学胥受其益,非夫横通之校勘所能并论。其论古今学术思想诸篇,余谓其经义甚多,亦间有不同意者,如中国哲学起源考(外集卷八)及近代汉学变迁论(外集卷九)等。至其论经学,则余与刘君所见绝异。余自辛丑(一九〇一)读刘申受先生之左氏春秋考证及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以后,即尊公羊而黜左氏,信今文而疑古文。辛亥(一九一一)居故乡吴兴,谒先师崔公,得读其伟着史记探源,系续康君之新学伪经考者。康书在彼时屡遭清廷焚毁,余前此未之见,因假崔公藏本读之。自读康崔两先生之书,认为所论精确不易,乃昭然若发蒙,知所谓“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者乃刘子骏氏取“左丘氏国语”所改作,易国别为编年,幷窜入书法凡例,以冒充春秋之传。周礼亦刘氏伪造之书(或战国时人所著而经刘氏所改作,冒充周公所制之体。)。不但此也,凡所谓古文经典悉为刘氏所造之赝鼎。此意至今犹然,且持之益坚。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始读康君之孔子改制考,对于诸子(包孔子)改制托古之说,亦深信不疑。民国囗年(一九一囗)以后,读郑渔仲之诗辨妄(辑本),朱晦庵之诗集传,王鲁斋之诗疑,姚立方之诗经通论,崔东壁之读风偶识,方鸿蒙之诗经原始,啖叔佐,赵伯循,刘原甫,胡康侯,陈君举诸家论春秋之书,及朱晦庵,叶水心,姚立方,崔东壁诸人论群经之文,乃知唐宋以来不用汉儒旧说而自刱新义者,其见解胜于汉儒者甚多。故余对于刘君论经之文如中古文考(外集卷一),中庸说,中庸问答(卷二),春秋原名(卷三),汉代古文辨诬(卷四),论孔子无改制之事(卷五)等,及国学发微,汉宋学术异同论,经学教科书中斥宋元明儒(案,原缺四字)者,皆不谓然。 (案,原稿此节似未完。)

     刘君卒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卒后,余时殷盼有人刻其著作,彰其学术。越十有五年,至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其挚友南君佩兰发大愿,出巨赀,为之刊行遗书全部,余闻而欢喜赞叹,莫可名状,谓南君此举真是无量功德。南君延郑君友渔任搜集校印之事,郑君商诸吴君晓芝,吴君以告黎君劭西,黎君者,余近廿年来审订国语及商量旧学之同志也,因介余与郑君晤谈。余于刘君后期著述,所知甚希,但能举敝匣所存刘君前期著述如干篇以报郑君。郑君又广为寻访,先后得刘君之从弟容季君及他人所藏者多种,盖刘君遗书滋多于是矣(详拙撰全书总目后记)。印刷之际,余仅比次左盦外集,左盦诗录,左盦题跋及各书之先后,写定目录,比附说明而已。至校勘之事,悉由郑君及其襄助诸君任之,余精神衰惫,头目眩瞀,愧未敢稍效棉薄也。民国廿六年为公元一九三七年岁在强圉赤奋若三月卅一日疑古老人钱玄同序于北平寓庐之饼斋

     附记

     先父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写序,初稿成于民国廿六年三月卅一日。稿中有数处,原拟修正补充后付印;但年来因血压高,精神衰惫,不克久坐用脑,虽于去年十二月间曾经一度续写,仍未告竣。不幸,今年一月十七日突患脑溢血症逝世,此稿原阙处竟未及补,今即以付印借存其真。民国廿八年二月十七日棘人钱秉雄谨记

     目录

     尚书源流考

     毛诗札记

     礼经旧说十七卷又补遗一卷

     逸礼考

     西汉周官师说考二卷

     周礼古注集疏(存十三卷)

     春秋古经笺(存三卷)

     读左札记

     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

     春秋左氏传答问

     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微

     春秋左氏传传例解略

     春秋左氏传传注例略

     春秋左氏传例略

     群经大义相通论

     毛诗词例举要详本

     毛诗词例举要略本

     荀子词例举要

     古书疑义例补

     小学发微补

     尔雅虫名今释

     理学字义通释

     右论群经及小学者,为甲类,二十二种。

     国学发微

     周末学术史序

     两汉学术发微论

     汉宋学术异同论

     南北学派不同论

     中国民约精义三卷

     中国民族志

     攘书

     古政原论

     古政原始论

     古历管窥二卷

     文说

     论文杂记

     右论学术及文辞者,为乙类,十三种

     周书补正六卷附周书略说

     管子斠补

     晏子春秋斠补定本

     晏子春秋斠补二卷附晏子春秋佚文辑补晏子春秋黄之寀本校记

     晏子春秋补释

     老子斠补

     庄子斠补

     墨子拾补二卷

     荀子斠补四卷附荀子佚文辑补

     贾子新书斠补二卷附贾子新书佚文辑补群书治要引贾子新书校文

     春秋繁露斠补三卷附春秋繁露佚文辑补

     杨子法言斠补附法言佚文

     法言补释

     白虎通义斠补二卷附白虎通义阙文补订

     白虎通义定本(存三卷)

     白虎通义源流考

     白虎通德论补释

     楚辞考异

     周书王会篇补释

     穆天子传补释

     韩非子斠补

     琴操补释

     右群书校释,为丙类,二十四种

     左盦集八卷

     左盦外集二十卷

     左盦诗录

     左盦词录

     右诗文集,为丁类,四种

     读书随笔

     读书续笔

     左盦题跋

     读道藏记

     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

     右读书记,为戊类,五种

     伦理教科书二册

     经学教科书二册

     中国文学教科书二册

     中国历史教科书二册

     中国地理教科书二册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右学校教本,为己类,六种

     凡遗书七十四种

     制链该接到浏览器

     即可获取该电子书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bHBVwq

     密码: xami

     本期排版:小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