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经学| 张俊杰:《“天人秩序”的重建 ——秦汉“郊天礼”的思想史研究》(西北大学2014)
2016/6/6 经学文献
经学文献投稿邮箱
jingxuewenxian@126.com
“天人秩序”的重建
——秦汉“郊天礼”的思想史研究
西北大学 (2014)中国史
作者:张俊杰 导师:张岂之教授
摘要
“郊天礼”是古代帝王承受“天命”的一种宣示礼仪,它产生于上古时期,经历了“生殖崇拜”、“自然神崇拜”、“战神崇拜”、“祖先神崇拜”几个阶段。经过颛顼“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使得祭祀权力,特别是“祭天”的权力成为了人间帝王的专属权,确立了第一次“天人秩序”。“天命观”的思想,在商周时期开始定型,周人提出“天命转移”和“以德配天”的思想,使得“天命”突破了血缘的限制,并成为了帝王政治秩序的合法性来源,而“郊天礼”正是体现“天人秩序”的逻辑起点。
“受命改制”是秦汉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在这个时期,国家从分裂的状态逐渐走向统一,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思想学说也在会通融合中趋向统一。同样,作为“国家祭祀”的“郊天礼”也经历了一个恢复和重建的历程,这一时期“郊天礼”思想发展的实质,是为现实的政权提供合法性的依据,成为“受命改制”思潮的外在表现形式。
秦汉时期“郊天礼”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三个阶段”。“四个时期”是指“秦汉之际”、“西汉前期”、“西汉晚期”、“新莽和东汉时期”;“三个阶段”是指祭祀格局的变迁经历了“五帝祭祀”、“太一后土祭祀”、“南北郊祭祀”三个阶段。
在秦汉时期“郊天礼”的发展中,经历了一个思想学说的融合、会通的过程。
秦汉之际的“郊天礼”以“五帝祭祀”为核心,体现了“五帝神”的方位属性;此外,秦始皇通过“巡狩封禅”实现了对东部地区“六国旧族”政治势力的打压,通过“封禅泰山”的活动,实现了在东部地区宣示政权合法性的功能;“五德终始说”所提供的“五行相胜”的理论为政权的更迭、王朝的合法性提供了思想解释的依据。
在西汉前期“郊天礼”的发展中,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儒家思想也逐渐推动了“郊天礼”的发展。陆贾和贾谊对礼乐制度的论述,主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礼乐思想的重述。在现实的政治、经济问题上,体现出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结合,强调“无为”与“仁义”的统一。到董仲舒,开始以“阴阳”为核心,重新解释以“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宇宙图式,在强调“阴阳”的伦理属性后,建构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逻辑,将自然天道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
西汉中晚期,京房以《易》学为中心,吸收了战国以来经过《吕氏春秋》、《淮南子》完善的宇宙图式,建构了新的容纳人类社会秩序规范的“宇宙图式”,实现了天道与人道的紧密结合。他还将“象数易学”与“乐律学”的结合,实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接,完成了《易传》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道”、“器”融合,实现了对“天人之际”的理论说明。这种沟通将“郊天礼”从抽象的象征仪式,化为“律历融通”、指导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实现社会治理的目的。
新莽时期,刘歆又对此进行了完善,一方面实现了“律”对“法”的解释,即通过“乐律学”中“数”的思维来解释度量衡的内在联系,完成了社会管理中的“度”、“量”、“衡”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律”对“历”的解释,即通过《三统历》实现了乐律学对天文学的解释,并将历史发展模式融入其中,具有了一定的目的论色彩。
东汉初年,光武帝通过“郊天礼”来宣示自己的“天命”正统,后来经过章帝的“白虎观”经学会议,对礼乐制度进行了总结与规范,实现了礼乐制度的法典化。
可以说在秦汉时期“郊天礼”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继承与发展”、“融会与贯通”的整体特点。通过“天道观”和“先王观”的论述,实现了“天命”与“道统”的关联;通过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又找到了“天人秩序”的合法性依据。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大一统”国家的文化认同。
目录
摘要3-5
Abstract5-11
绪论11-27
一、选题缘由11-17
二、研究现状17-22
三、研究方法22-24
四、研究内容24-27
第一章 秦汉之际“郊天礼”的初步探索27-57
第一节 秦汉之际的“五帝祭祀”27-40
一、“五帝”的由来27-32
二、秦人发巧与"五帝祭巧"的初步营建32-36
三、西汉早期“五帝祭祀”的完善36-40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巡狩封禅”40-51
一、上古“巡狩礼”回顾40-43
二、秦始皇的“巡狩封禅”活动43-51
第三节 “五德终始说”与秦汉之际的“受命”思潮51-57
一、“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来源与思想内涵51-53
二、“五德终始说”与秦汉之际的“受命”思潮53-57
第二章 西汉早期“郊天礼”的演进57-109
第一节 儒学初起与“礼乐制度”的初步探讨58-69
一、陆贾《新语》与攻守异术58-62
二、贾谊《新书》与“礼乐制度”62-69
第二节 董仲舒的“崇天思想”与“郊祀之礼”69-86
一、“天人三策”与儒学复兴69-75
二、《春秋繁露》中的“天论”逻辑75-81
三、“天命王权”与“郊祀之礼”81-86
第三节 汉武帝的“郊天”实践与“太一”之神86-109
一、汉武帝的“郊天”实践86-93
二、《郊祀歌十九章》的思想内涵93-104
三、“太一”之神的思想理路104-109
第三章 西汉中后期“郊天礼”的发展109-143
第一节 昭宣时期的经学发展与“郊天礼”变革的理论准备111-120
一、“盐铁会议”与思想转型112-117
二、元成时期儒家经学的发展117-118
三、孟喜和京房的《易》学理论118-120
第二节 宣成时期“宇宙图式”的思想建构120-135
一、先秦时期的“宇宙结构论”120-123
二、“月令系统”的“宇宙图式”123-127
三、“象数易学”的“宇宙图式”127-135
第三节 宣成时期的祭祀格局135-143
一、“四时月令”制度136-138
二、“宗庙迭毁”制度138-140
三、“南北郊祭”制度140-143
第四章 新莽及东汉时期“郊天礼”的完成143-180
第一节 王莽篡汉与受命改制144-165
一、王莽篡汉与新朝之政144-151
二、王莽的“郊天”实践活动151-155
三、士人的崛起与“天道观”的转型155-165
第二节 光武帝拨乱反正165-169
一、赤眉、绿林起义与光武建国165-166
二、东汉初年的“郊天”实践活动166-169
第三节 《白虎通》对祭祀制度的总结169-180
一、章帝与白虎观经学会议169-171
二、《白虎通》的法典内容171-175
三、《白虎通》对“礼乐制度”的总结175-180
第五章 天人秩序的精神技术180-196
第一节 音乐神话与巫史传统180-187
一、听风协律与巫史传统180-185
二、音乐神话与圣王作乐185-187
第二节 秦汉时期“乐律学”的理论成就187-191
一、京房“六十律”的理论特点189-190
二、扬雄《太玄》中的“律学”思想190-191
第三节 “乐律学”与“天人之际”的操作技术191-196
一、“乐律学”与“象数易学”对“自然天道”的融通191-193
二、“乐律学”对“社会控制”的理论关联193-196
结论196-202
一、秦汉“郊天礼”思想发展的整体特征196-197
二、秦汉“郊天礼”思想发展的阶段特点197-199
三、秦汉“郊天礼”思想的价值与意义199-202
参考文献202-216
附录:汉帝王祭祀活动统计表216-228
致谢228
本期排版:小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